“用工荒”现象启示——企业加强农民工培训的思考

2010-08-15 00:44易明惠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用工荒用工职业技能

易明惠,程 明

(武汉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81)

2010年春节刚过,由于经济迅速回暖,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缺工现象。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企业纷纷上调工资,调低学历、放宽年龄限制,希望“用工荒”能得以缓解。关于这样一场“用工荒”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很耐人寻味,其中更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分析。本文基于以企业培训的视角对“用工荒”问题加以解读。

一、“用工荒”现象及启示

我国的“用工荒”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用工荒”实质上就是企业结构性缺员,即在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企业却招收不到合适的员工。一方面农村有大量富余劳动力无法实现充分转移或转移后无法就业,另一方面企业又出现劳动力短缺,数量上供大于求,但素质上供不应求,企业用工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并存。

(一)“用工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1.农民工权益无法保障

我国现阶段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城乡二元户籍制仍然存在,与户籍制度紧密相关的就业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成为了制约农民工就业并转化为城市产业工人的主要因素。除了国家政策方面,农民工的职业健康、生产安全、欠薪等问题也正成为威胁农民工权益的重大问题。农民工没有被城市现代化文明体系完全接纳,必然会影响他们外出打工的积极性。

2.农业收益增加,中西部崛起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养猪补贴、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多项惠农政策,同时粮食价格的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收入,吸引了部分农民工弃工务农。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中西部对产业工人需求猛增,更多的农民工选择就近择业,节省外出打工的成本。相应地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降低,造成了这些地区农民工数量相对减少。

3.农民工自身文化素质及技能水平较低

当前农民工仍是一个受教育程度很低的群体,文化素质总体上较低。大多农民工都没有一技之长,他们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且大多从事劳动强度大、技能要求低的工种。近年来,许多企业因为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迫切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尽管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是普通工人的好几倍,然而还是频频出现“技工荒”现象。

(二)“用工荒”现象带给企业的启示

这次沿海地区缺工现象最严重的,就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企业,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些企业用工制度和方式上的弊端。由于新一代的农民工学历越来越高,维权意识越来越强,首要选择已经不再是工作环境艰苦、报酬低的体力工作。新生代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不仅影响企业的招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在逼迫着企业管理制度的改变。就企业培训方面而言,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单位,企业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或不重视对农民工开展培训。可以说,“用工荒”给企业提供了转型的契机,如果企业不在此时对企业内部培训制度进行调整,就有可能丧失大好机遇。

二、企业开展农民工培训现状分析

(一)企业培训的涵义

企业培训是指企业或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种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它的目标就在于使得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动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企业对农民工的培训,主要是指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开展的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对己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民工进行的岗位培训。

(二)企业加强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意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农民工培训对企业效益、农民工自身、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企业加强农民工培训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企业通过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将他们培养成掌握多种劳动技能、适应多个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可以将企业内部有限的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其次,企业加强对特定岗位员工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还能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企业通过内部培训,还有助于提高农民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降低企业培训后的员工流失率,达到保持员工队伍稳定的目的,平稳度过“用工荒”的危机。

2.企业加强农民工培训是满足农民工自我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一门手艺在手,走遍天下能糊口”,能拥有一技之长已经成为许多农民工内心认同的标准。而实际情况是,在绝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都是在流水线上从事着简单的机械操作,学到的一些劳动技能只有配合着机器设备才能施展。这种现实会使农民工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农民工,随着体力的下降,越来越渴望能够学到一门实用技术。

3.企业加强农民工培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形成一个特殊的劳动力群体。农民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让广大农民工通过企业的培训成为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素质的新型农民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三)企业开展农民工培训现状

《2005-2006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在分析中国教育公平问题时指出,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中,受过培训的不足十分之一,即使在企业期间,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参与率也仅为37%,而企业其他城镇员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参与率达到49%。说明企业对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农民工获得由企业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相对较少。造成了“低技能、缺培训、低福利、高流动”的恶性循坏。

1.企业培训投入少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特点与社会背景,大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通过雇佣廉价劳动力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一般企业培训的对象仅仅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并不愿意对农民工开展培训来增加企业成本。

2.企业培训成本风险高

农民工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具有流动性强,工作更换频繁的特点,使企业在考虑进行培训时顾虑重重,既担心培训成本过高,又担心如果培训后农民工离开企业,则企业无法收回对农民工的投资,有的企业宁可放弃对农民工的培训。

3.农民工参与企业培训积极性不高、难度较大

有的农民工认为参加培训意味着占用打工的时间,不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来学习,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且,即使农民工自身积极配合企业的培训活动,但由于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培训内容接受能力差,以至企业培训难度较大,培训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企业加强农民工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企业加强员工内部培训对缓解当前劳动力供应不足的现象确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培训已不仅仅是一种传授知识或技能的手段,它更是企业和员工双方共赢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追求的多元化,培训必将起到更大的作用。然而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意义,并不等于就能做好培训工作,我们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企业要成功开展对农民工的培训,需要多方面合作努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一)争取政府支持,减少企业培训成本

企业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安排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也是对国家政策的支持与贡献,能够有效缓解国家就业形势,提高人口素质。在我们国家,政府仍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主要支持力量,农民工培训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部门。本着企业效益最大化原则,企业应与各级政府协调、沟通,寻求支持,争取各种优惠政策,例如对某些特定工种,企业争取直接录用由政府统一培训的农民工等,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培训农民工的成本支出。目前,国家鼓励支持企业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允许培训经费税前列支,但如果国家能够进一步将企业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税收减免的一项具体内容,一定能够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从被动的履行义务变为更主动的自觉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二)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农民工积极性

为了激发农民工参与培训与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农民工激励机制。在物质方面,将培训成果与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挂钩,根据农民工参加培训的时间长短、培训中的学习态度、培训的效果及培训后在岗位上的工作情况建立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农民工认真参与到企业开展的培训中去,使农民工感受到积极参与培训、认真学习知识就能提升自己的劳动报酬;其次在精神激励方面,要重视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尊重农民工的自我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在农民工参加企业开展的培训之后,企业可通过精神激励对培训成果进行检验与巩固,例如开展员工技能竞赛,各车间工作效率竞争,树立学习标兵典型,对优秀人才进行职位提升等。让农民工感受到,参加培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还能得到他人尊重、提升自我价值。

(三)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对口人才

“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工荒”。企业与地方培训学校联合办学强化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也是解决企业“技工荒”的一项重要途径。校企联合,学校为企业技工人才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企业为技工人才提供实践机会,学校与企业可以优势互补,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企业车间可成为学校学生的重要实习基地,学生毕业后,可就近优先成为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企业在职的农民工也可进入职校进行学习,不仅可以使农民工学到了一技之长,得到结业证书,还能减少企业自身培训的成本,缓解企业“技工荒”问题。这种校企建立的协作互利关系,让农民工在校企联合中价值得到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能大大缓解企业培训成本高和部分企业招工两大难题。

农民工的培训工作是一项涉及政府、企业、社会培训机构三方面的系统工程。单靠企业的力量无法解决,只有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各方面教育力量,统筹安排、沟通协调,才能最终推进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发展,解决企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技术保障和谋生技能,缓解“用工荒”等多项社会问题。

[1]周红民.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着力点探析[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9,(12):35-38.

[2]谢建社,朱明,谢蓬勃.“民工荒”挑战中国用工体制[J].求实,2006,(8):57-59.

[3]岳颂.农民工权益保护与企业的社会责任[J].理论学习,2007,(1):56-57.

[4]闵维方.2005-2006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周青鹏.农民工培训与中小企业人才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23-24.

[6]葛洪涛.浅议企业培训农民工的现实意义与探索——从上海日立积极实施新海归计划,努力把农民工打造成社企两用人才说起[J].上海轻工业,2009,(2):30-32.

猜你喜欢
用工荒用工职业技能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政企联手应对“用工荒”困境 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