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操作及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2011-04-24 10:53
实用医药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静脉炎套管输液

张 欣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而且不易刺破血管壁,它既可以保护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方便患者用药,又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在抢救危重患者、输注化疗药物、静脉营养、维持输液的正常运行及静脉采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鉴于这些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所引起的许多问题是值得思考的。现将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观察。男68例,女32例。年龄46~72岁,平均63岁。在踝部的大隐静脉留置针42例,足背静脉留置针20例,手背静脉留置针10例,前臂及肘正中静脉留置针28例。

1.2 方法

1.2.1 留置针及留置部位选择 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型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执行标准:Q/320500套管针,依据留置针使用原则,选用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窦、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1]。

1.2.2 操作 检查留置针包装完整性及有效期,打开留置针包装,除去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管,消除套管针与针芯的粘连,连接输液器,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与食指捏紧套管针的小翼,以15~30°角缓慢进针,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顺静脉走向推进少许,确保外套管在静脉内,然后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抽出针芯,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调节输液速度。

1.3 封管方法 将肝素12 500 U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然后消毒肝素帽,抽取配置好的封管液4~5 ml缓慢推注肝素帽内,正压封管,然后抽出注射器,拔除静脉输液装置,再次消毒肝素帽覆盖无菌纱布。

2 结 果

远端(踝部、手背、足背)静脉炎发生率高于近端,下肢高于上肢,可能与下肢静脉瓣多,远端静脉回流缓慢,血液在血管内滞留,易形成血栓有关。见表1。

表1 穿刺部位与静脉炎的关系

输入刺激性药物以及高渗性药物或液体量过多时,容易引起静脉炎。见表2。

表2 输入药物的性质与发生静脉炎的关系

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即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见表3。

表3 留置时间与发生静脉炎的关系

3 讨 论

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静脉炎,它的发生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值得重视。

3.1 静脉炎的发生与静脉穿刺部位有关 有人认为,静脉回流缓慢和半坐卧位决定了下肢输液时静脉炎多,因为输液时,液体和药液滞留于下肢的时间比滞留于上肢静脉的时间长[2]。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急性期常端坐位且有轻微躁动,因此建立静脉通道多采用下肢为多,多数患者在置管后24~72 h出现输液不畅。针对这些问题,护士应该严格掌握静脉留置针的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及血管,掌握穿刺技巧。对于输液天数短,输液数量少的患者,无需使用静脉留置针,同时对于经济比较困难的患者也不采用静脉留置针,以免增加经济负担;而对于输液时间长,输液量大的患者应避开关节和静脉窦,选择走向粗直,血流速度快的血管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对于可能较长时间卧床或采取端座位的患者尽量避免远端静脉的注射。

3.2 静脉炎的发生与输入药物的性质和液体量有关 主要是因为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药物进入静脉后刺激血管,引起血管痉挛与收缩,患者感到麻木、疼痛、以至于静脉变硬,呈条索状,严重者出现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是便于输液、输血、及时用药,如输液速度过快,使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加而导致机械损伤;同时由于血液浓缩时血流缓慢,容易引起静脉炎。

对于这些护士应正确输入药物和液体,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输液量来调节输液的速度。对于刺激性强的药物或输液量大时,应选择较粗大血管进行穿刺;如从远端血管静脉输入,输液速度要慢,使药物充分稀释,以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和液体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用药顺序为先输入高渗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后输入刺激性小的或等渗的药物;输入化疗药物、血浆、全血前后均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有形成分的附着,保证套管的通畅。因高渗性药物对血管的化学性刺激,使留置时间缩短,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使静脉损伤的发生率升高。根据相关报道笔者等采用了在穿刺血管的近心端沿血管走向贴麝香壮骨膏的方法,对穿刺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为麝香壮骨膏具有活血化瘀、镇痛、消炎的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另外神经科患者常躁动不安、意识不清,需要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且常是1次/4 h、1次/6 h、1次/8 h,以保证脱水降低颅内压,因此笔者也常采用静脉穿刺置管来避免应用普通一次性输液器针头穿刺导致的“无血管可扎”现象或甘露醇外渗,以及输液速度的问题,保证了治疗效果。同时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还发现将甘露醇加热至37℃并在静滴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减轻了静脉刺激症状和血管壁的损伤,从而也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

3.3 静脉炎的发生与套管针留置时间有关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的保留时间规定为3 d,我国还没有统一的规定,有报道,静脉留置针可以保留5~7 d,在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及周围皮肤清洁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液体渗漏或堵管现象,留置7 d也是完全可行的,在临床中也确实存在这种情况[3,4]。也有报道,可留置7~10 d[5]。但有报道,静脉留置针留置5 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因此建议将5 d作为常规留置时间[6]。由于静脉留置针在穿刺时同样也会给血管壁造成一定的损伤以及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机械损伤血管内皮以及刺激性药物对血管内皮的进一步损伤,使血小板在受伤的部位及套管针前端聚集,血栓形成,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容易发生静脉炎。这样护士应严格掌握留置时间,密切观察局部血管情况,穿刺时要轻、稳、准,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

3.4 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与封管方法有关 若封管液选择合适,封管方法恰当,则能够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当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封管液是稀释的肝素钠和生理盐水,通过临床应用认为稀释的肝素钠的封管效果要优于生理盐水,大剂量要优于小剂量。在临床中虽然应用稀释的肝素钠封管,但仍有少量患者发生堵管现象,可能与封管技术有关。有人认为,封管时边推注封管液体边退针较推注完后再拔针,堵管的发生率会明显降低[7]。因为封管针头若全部插入肝素帽内,封官液推注完后再退针,会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套管针内,导致凝血而堵管。另外,受重力作用,四肢下垂时,远端静脉血流缓慢,也容易导致套管针尖端血液凝固而堵管。另外,在临床上笔者也曾经尝试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每6 h进行冲管,虽然可行,但是堵管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应用率不高,在此不多作说明。有关报道也曾介绍过患者的态度对静脉留针留置时间的影响,笔者未作对比分析。

因此作为护士合理选择封管液体及掌握封管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外周远端血管相对较细,血液回流缓慢,受重力作用和体位下垂的影响,易使血液倒流至套管内。因此,就外周静脉留置针而言,大多采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安全、可靠、不易堵管,只要患者出凝血时间正常,均可使用肝素钠进行封管,采用的肝素钠的浓度是50 U/ml,注入4~5 ml/次,封管时,将针头斜面插入肝素帽内缓慢推注即可达到封管的目的。同时加强各班护士的巡视,注意观察局部血管,防止堵管。

3.5 静脉置管时应加强健康教育 静脉留置针一方面对患者有好处,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因此置管前护士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身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加约束带。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置管期间的健康教育包括:①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士需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动作轻柔、稳准,操作环节严格无菌,血管选择合适,固定牢固,防止滑脱;②护士经常巡视病房,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并注意穿刺部位的局部反应,连续输液的患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消毒局部皮肤;③输液过程中可将远端肢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也可用湿热毛巾敷穿刺部位上方;④留置静脉针期间禁止沐浴,防止穿刺部位的感染。若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疼等炎症表现,则提示可能有静脉炎的发生,应立即拔出留置针,局部用50%的硫酸镁或75%的酒精持续冷敷,严重者需进行物理治疗,静脉输入抗生素防止感染,减少甚至杜绝静脉炎的发生。

[1]李玉华,李克燕.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液对患者出凝血功能影响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2,15(2):77.

[2]汪守凤,江 宾,邓德明,等.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6):372-373.

[3]黄洁君.46例白血病患儿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4,9(5):48.

[4]戚 虹.封闭式留置针在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0,15(2):78-79.

[5]杨 华,殷理嘉.烧伤病人切痂术中痂下静脉穿刺输液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21.

[6]李小燕,刘 洋,陈卫华.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0-301.

[7]曹忆妹,陈妙娟,王九花,等.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封管技术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714-715.

猜你喜欢
静脉炎套管输液
损伤套管引起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异常分布特征分析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