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位现场编辑录像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1-10-23 12:22范海斌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11期
关键词:机位节奏课堂

■范海斌

多机位现场编辑录像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范海斌

目前,为达到较好的拍摄效果,多数录像课的制作一般采用多机位、现场编辑的形式,即采用2~3台摄像机,通过切换台对几台摄像机所摄取的画面内容进行现场切换,直接录制完成。制作一节多机位现场编辑录像课,不仅需要扎实的拍摄技能,熟练的切换技巧,更要综合考虑教学实际情况,发挥丰富多变的表现手法,才能达到拍摄目的,创作出高质量的教学录像。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多机位现场编辑录像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以供同行商榷。

1 切换方式问题

在现场编辑过程中,镜头的切换是相当重要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师生课堂实施信息交流的场面用摄像机镜头准确、及时予以捕获,并遵循课堂教学规律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才能将一个个饱含课堂教学信息的镜头进行切换组合,制成既有视觉形象特征,又有丰富镜头语言,真实展示教学活动过程的录像课。

在录像课中,切换方式并非随意而为,应根据课堂实际需要选择切换方式,切换方式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1 硬切

硬切也叫无技巧的镜头组接,即上一个画面的尾与下一个画面的头直接相接,中间不加转场,促成这种切换的因素:动作切换、音乐、对话、不同场地等。如师生间的问答,在二者之间切换时宜用硬切。

1.2 淡入淡出

淡入淡出也称“渐显渐隐”,是表现时间、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后一个画面逐渐显现,最后完全清晰,这个镜头的开端称“淡入”,表示一个段落的开始;前一个画面渐渐隐去直至完全消失,称“淡出”,表示一个段落的结束。淡入、淡出节奏舒缓,具有抒情意味,并能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间歇,产生一种完整的段落感。在录像课中,一般用在课的开始和结束,在授课过程中的大环节或烘托课堂氛围(教师专注地朗诵等)也可以使用。

1.3 软切

软切又称叠化,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对画面进行处理,称为特技剪接。使观众不感到生硬、突然,更见流畅性。运动镜头之间的叠化如行云流水,过渡更自然。叠化的暂停形成叠画,屏幕上出现画面的重叠,合理安置好前后两个画面,使它们互为补充。如教师讲授与学生听讲两个镜头作叠画,特写表现学生的表情,全景则表现教师讲授的场景,有利于烘托课堂气氛。

1.4 划像

划像也叫扫换,它也是两个画面之间的渐变过渡。在过渡过程中,屏幕被某种形状的分界线分隔,分界线一侧是A画面,另一侧是B画面,随着分界线的移动,一个画面逐渐取代另一个画面。因此,划像又称为分画面特技。它吸引观众注意画面过渡,提醒观众二者间的区别和转换。如,学生朗读与投影屏幕两个镜头或不同位置两学生的辩论,可采用划像,相互切换,避免出现单一画面的呆板。

值得注意的是,录像课的切换应侧重于表现课堂内容,画面组接应简洁朴实,不宜过多采用花哨的特技,否则会出现画面零乱、中心不突出的问题。

2 切换时机问题

录像课对教学的逻辑性要求比艺术要求更强,切换方式虽然很简单,但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切换时机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镜头的切换要符合教学逻辑,缺乏教学逻辑性的镜头切换,势必杂乱无章,让人看了不知所云。因此切换时应从动作、声音、情绪、节奏等方面综合考虑。

2.1 依据动作切换

镜头之间的连接,要有一定的动作连贯因素,一般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动作开始或停止的瞬间都可作为切换的剪接点。如学生发言时,头的摆动或手势的起落、起坐等都可以作为镜头切换的契机。为保证画面动作衔接的连贯流畅,画面的组接应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准确地把握最佳剪接点,用动作的顺畅掩盖画面元素变化造成的视觉不协调,组接才能顺畅自然。如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时由坐到站,可在动作和转折处确定剪切点,即从站起的开端切入,到回答问题后切出,这样衔接动作流畅,画面无跳跃感。

2.2 依据声音切换

教师讲授新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时,语言会有承前启后或强调作用,这时可把握时机适时切换镜头,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课件、板书、演示实验的细节上来。如教师讲解屏幕上的内容时,根据教师的讲解,在教师与屏幕间适时切换,增强讲解的效果。显示文字画面时,长短以观者能读完课件文字为宜。

2.3 依据情绪切换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因此,好的课堂实录片既要反映教师的教学风貌,又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态度,以画面的情绪为依据选择剪切点,把教师授课与学生听课的画面组接起来,形成相互呼应的关系。这样进行现场镜头切换让观众有交流感,有利于画面情绪、气氛的渲染与夸张。依据情绪进行镜头切换时应注意景别与角度的和谐,以及把握最佳切换时机。比如,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常常会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集体回答,可在教师提出问题停顿的间隙切换镜头,观察学生的反应,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对问题的反应,突出现场气氛,但切换时要注意上下画面的景别相差不能太大。

2.4 依据节奏切换

录像课节奏是由镜头的长短和切换速度来控制的。镜头的切换是一个视觉转换的瞬间跳跃过程,正是这种瞬间跳跃控制着镜头语言的节奏。因此,要控制课堂节奏,就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掌握等情况,合理控制镜头时间的长短与切换。镜头时间过长,让观众感到疲倦和厌烦,削弱画面的吸引力及教学信息的表述;镜头过短,让人来不及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义,又会产生意义和视觉的跳跃感。因此,现场切换导播要依据观众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度,依据节奏适时地进行镜头切换,从而保证每一个画面的长度和景别的变化都让观众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其中的信息。切忌画面单调冗长,显得沉闷呆板,同时也要避免画面停顿过短或镜头切换过于频繁致使画面零乱,削弱原有的课堂教学效果。

3 录像导播问题

在现场编辑录像课中,导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他要负责指挥制作团队,调度整个教学现场,形成制作系统;另一方面,他要与授课教师、学生、教研人员进行协调和沟通,形成授课系统;最后,要统领这两个系统,使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形成合理、有序的课堂实录运行机制。在现场编辑录像课的录制过程中,导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3.1 画面构思要精巧

乌美娜教授认为:“教育电视节目是以传递教育信息为目的,要立足于电视艺术的特性来设计构思,但是首先要考虑节目的教育性和科学性,并为此找到与其相适应的表达方式。”录像课需要表现的成分相对较少,实际上它是一种再现的艺术,它力求准确、生动、完整、科学地再现课堂。通常有经验的导播会对熟知课堂在头脑中形成一些模式。如上课和下课时全景的对应和学生问候中的反打过渡镜头;教师讲授时的中、近景运用及学生课堂表现中的近景或特写;学生与屏幕的切换;教师和学生交流时的构图等。这些都是经验累积,导播可以根据具体课堂的需要作出判断和调整,还可以发挥摄像师的特长,捕捉有利于表达课堂气氛和学生反应的、富有感染力的神态特写或动作画面。在画面构图意识上,可以针对拍摄对象不同灵活应变,力求完美,从而给观看者一种知识和审美相融合的视觉享受。既展现课堂互动情况,又体现画面的构思精巧。

3.2 机位调度要灵活

导播在现场编辑录像课中,难度最大的是多机位的调度、衔接和协调。在现场编辑时,导播要根据录制需要对摄像师明确分工。以三台摄像机为例,应分别负责教师、学生、全景或随机画面,导播应注意调度各机位各司其职,注意景别上的顺畅衔接,尤其要避免出现同景别跳接或者机位死角;教师或学生任何一方为主的时候,导播要现场应变,分出主镜头和辅助镜头,对复杂的教学环节事先要有设计预案,从而在现场能把调度指令及时准确传达给摄像师,确保摄像人员之间能明确任务、相互配合、衔接得当。如果教师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具、电子白板、实物展台、挂图等多种手段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导播发挥临场应变能力,利用学生反应镜头等作为过渡手段,从而避免后期剪辑时造成的衔接困难。在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学生互动学习的环节中,导播可以采取交叉切换的方式将交互性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来。比如,教师采用多媒体解决教学难点时,导播要突出媒体的作用,使生动而直观的画面得到充分展示,同时辅助给以学生的反应画面,给观众一种清晰、准确的观看效果和认同体验。切换过程中有时难免出错,出错以后,有时不必急于改正,让人感觉到你错了,要在不知不觉中调整,如镜头构图不好,平稳调整;镜头没有主体,慢慢移到主体。导播过程中,如果出现计划外的场面,根据情况,不要一味地转移视线,如果处理得当,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3 现场切换要流畅

现场编辑录像课与电视节目的拍摄不同,前者的更多工作是直接在导播台上完成的,有很多场景是转瞬即逝而不可重复的,因此导播在现场不仅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具有强烈的捕捉意识,将授课过程和切换过程完美融合。现场切换最重要一点是要控制好切换节奏与课堂节奏的协调。切换节奏与课堂节奏是整个录像课的脉搏,两者不但是统一的,有时也是对立的。导播必须能进入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情境中,同时还能抽离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把握好教师讲课的节奏。比如,在教师提问、学生交流环节,如果教师节奏非常快,导播切换节奏也随之加快,那么就会给人视觉上造成一种忙乱,破坏课堂的节奏,因此,导播应根据情况临场应变,切换出自己的节奏,从而使切换节奏与课堂节奏产生呼应,形成无声的律动。例如,在课堂上两组学生辩论时,可以由一台摄像机负责两小组辩论的全景,一台摄像机负责发言学生的特写,导播就可以采取交叉切换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兼顾辩论的激烈场面,又可以展现发言学生的风采,避免了忙乱的切换,从而使观看者通过间接传播依然能感受到生动的氛围和深刻的学习体验。

总之,现场编辑录像课要达到良好的效果,不仅需要精良的设备,更需要掌握切换方式,抓住切换时机,做到调度灵活,使单一的教学形式得到丰富的表现,制作出优质的录像课。■

[1]国玉霞.课堂实录中导播艺术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7):18-20

[2]乌美娜.教育电视节目制作[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7

[3]舒晖.课堂实录片的多机拍摄与现场编辑[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5):87-89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电教仪器管理站)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1.071

猜你喜欢
机位节奏课堂
花有自己的节奏
#你会分享爬楼机位吗?#
附着全钢升降脚手架不同步升降性能研究
甜蜜的烘焙课堂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机位排布优化方法及应用
美在课堂花开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机位容量因其数量影响的仿真运行及量化关系研究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