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图像使用策略探究

2011-10-23 12:22徐国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11期
关键词:线速度纬度角速度

■徐国平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图像使用策略探究

■徐国平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所提倡的地理素养之一就是识图、用图。本文旨在针对当前地理图像教学的情况,力求探究出一些可行并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图像的兴趣,提升地理图像教学的效率。

地理教材;地理图像;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材(湘教版)具有大量的地理图像,一方面它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感性的地理知识,是地理教材的基础内容,与文字材料共同成为教师授课的重点;另一方面它又蕴涵丰富的地理技能,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一门有用工具。因此,只有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读图来分析、归纳、推理、应用和探究地理知识,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因此,必须重视地理教材中的地理图像的教学。

然而,当前地图教学中遭遇的现实尴尬使学生更偏爱直接去阅读文字材料,而不愿去通过读图来认识、学习地理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传统的地理教学不重视读图的后遗症,二是因为在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不受重视,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普遍较差。如图例的类型、各种符号和颜色的含义,注记的意思等,而掌握这些繁琐的工具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畏惧读图。解决这个困境,除了必要的识记和反复实践强化外,更为关键的是采用一定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地理图像学习兴趣,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一些有效策略[1]。

1 设计有效地图,降低学习难度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很难理解,如果设计恰当的地理图像来辅助教学,就会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如《地理Ⅰ》P17的活动(活动示例1):

【活动示例1】

①假设地球是正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 371千米),完成下表的计算。

纬度 0° 30° 60° 90°线速度(千米/时)角速度(度/时)

②归纳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这个活动设计中只有一张表格,要让学生计算各纬度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同时要求归纳出角速度和线速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学生若能计算出不同纬度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让学生归纳其规律并不难。但高一学生还没有学过角速度和线速度,极少数人知道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而且对地理纬度的实际意义也不是很清楚,这样就让学生来探究就有难度了。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下面两幅图:

首先告诉学生纬度的实际意义。纬度是指某点与地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如图1a),其数值在0°~90°。赤道的纬度是0°,南极和北极分别是90°S和90°N,其余的介于0°~90°,如北半球的30°就记为30°N。

其次,再告诉学生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定义。线速度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定义式为:V=S/t=2πR/T。角速度就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ω=2π/T。这里R为圆周运动的半径,T为周期。

那么,如果要计算北纬30度的线速度,只要计算出北纬30度纬线圈的半径就可以。因为,地球自转的周期已经知道T=24小时。让学生根据图1b计算出北纬30度纬线圈的半径r=cos30°R,R为地球的半径6 371千米,然后计算出北纬30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依次类推,让学生分别求出纬度为0°、30°、45°、60°、90°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规律。这样学生就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了。

如果没有以上地图的设计,学生很难完成此项学习活动。有了恰当的地图辅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就减少了,开展活动也就容易多了,同时还节约了教学时间。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设计恰当有效的地理图像来以降低学习难度这一策略。

2 设计现实生活地图,引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很多地理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同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以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就启发了笔者在地理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相应的地理图像,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地理学习的效率。

如《地理II》第三章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设计了我的家乡台州市椒江区工业分布图(图2):请学生分析台州电厂和岩头化工区的布局是否合理[2]。

学生看到此图感觉特别亲切,并涌跃发言、各抒己见,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图像的兴趣,锻炼学生使用地理图像的能力的目的。

因此,地理教师要重视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多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设计相应的地理图像,或针对地理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包装”,设计“生活化”情境的地理图像,使学生在地理与现实生活体验的有机融合中自然地提高兴趣,培养能力。

3 根据教学情景,适时运用地理略图

地理略图又称黑板略图,也叫速写图、示意图、草图和缩图,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凭自己的记忆和熟练技巧,用简易的笔法把复杂的地理事物迅速绘制成简略的黑板图。地理略图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极广,如各种轮廓图、地形图、气候图、物产资源分布图、交通图等。教师如果能够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随时根据教学情景,画出简易、醒目、美观、准确的地理略图来辅助教学,不但能够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地理问题形象化,明确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在信服教师能力的驱使下激发学习的热情,并进而提升学习的效率[3]。

如《地理Ⅰ》第二章第三节中的季风环流。如果用教材上的图很难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掌握,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图3所示“亚洲季风环流7月示意图”。

图3中三角形表示亚欧大陆,周围空白表示大洋,一条直线表示赤道,来区分南北半球,圆圈表示高低气压分布区,箭头表示风向,把教材上的复杂的图变成了简单易懂的黑板略图。笔者在地理略图的运用过程中,能及时、灵活地边讲边授边画,能将死的“哑图”,变成会说话的“活图”,同时让学生在听教师讲析和看教师绘制图形中,也学着边听边动手跟着绘制,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新的学习兴奋中心不断地、持续地出现,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随着教师的笔触和语言而转移,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 让学生根据教学情景制图,在实践中培养兴趣与能力

作图与用图实际上是用地理图像来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以获取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会读图,而且会适当的制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使用制图教学法,根据具体的情景与要求,让学生进行恰当的制图,如由作图可以更深刻地体会陡崖的图像语言——等高线(图4),这样就很容易理解A、B两点的相对高度。在这一过程中,趣味无穷,既能消除学生对地图的恐惧心理,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图兴趣,又能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图像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了用图能力。

虽然由于很多原因导致了当前地理图像的教学困境,但是只要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出学生学习与使用地理图像的信心与兴趣,一定会充分发挥地理图像的功效,使学生更简单、更形象、更深刻地学习到地理知识,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终身学习地理的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1.076

猜你喜欢
线速度纬度角速度
盘棒砂磨机线速度对研磨效果的影响
纬度
圆周运动角速度测量方法赏析
一种辐照线缆表面品质保护装置
卫星线速度、周期、加速度的大小比较
连铸拉矫机预防辊面磨损等线速度调整
半捷联雷达导引头视线角速度提取
基于构架点头角速度的轨道垂向长波不平顺在线检测
基于时空纬度的国内农民工创业研究
常用纬度差异极值符号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