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彝族跳菜

2012-04-29 00:44字正鸿
大理文化 2012年9期
关键词:南涧舞步民族民间

字正鸿

20世纪80年代末,一批乡土艺术家将“席间跳菜”与“彝族民间打歌舞步”相结合,并搬上舞台,于1991年6月参加云南省首届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大赛荣获一等奖后,各种赞誉荣誉如潮,它是云南省各种大型文艺演出中不可缺少的节目之一,也是国内各种庆典文艺演出中多次被选中参与的节目,中央电视台在多个频道给予了宣传报道,并在2003年春节文艺联欢晚会上演出。2005年8月获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金奖;2006年9月赴京参加由中央电视台、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CCTV-2006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文艺演出。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各种宣传、报道、演出活动中及广大群众的赞誉声中,彝族舞蹈“跳菜”不仅让外界认识了一种反映彝族性格、形象和精神的全新舞蹈,同时也让深藏于无量大山中的南涧彝族自治县出了名。

现在只要提到彝族舞蹈“跳菜”,自然就会想起大理南涧。彝族舞蹈“跳菜”是南涧树立形象和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由于彝族舞蹈“跳菜”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所产生的艺术魅力,2003年南涧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南涧跳菜艺术之乡”的称号。

彝族舞蹈“跳菜”,让南涧世居大山的彝族人从无量大山中走出,并让世人认识,对于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发展,走出一条为人们瞩目的全新之路。

一支只有短短六七分钟的舞蹈,能在全国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它不仅仅是鲜活地塑造了一群有个性、有特点的彝族汉子,而且该舞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现在看到的舞蹈“跳菜”,它是南涧彝族民间艺术中两种不同形式、不同舞种的有机结合,而这种结合,恰恰符合了当地民族的审美习惯和生活习俗,二者融为一体。

“跳菜”在南涧民间也被称为“捧盘舞”或“抬菜舞”,它是彝族在宴请宾客重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上菜礼仪,据有关史料记载“跳菜”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新唐书·南诏传》载:“宾客至吹飘笙,笙四管。酒到客前,以笙推盏劝爵。”“跳菜”在历史上已形成了当地的一种上菜礼仪,凡婚丧嫁娶,新房落成,老人祝寿,都要举行跳菜礼仪。举行跳菜礼仪时主人家都必须要搭建青棚(用松枝、栗树叶搭建的棚子,为待客、摆桌使用),棚内不论摆放多少张桌子,但客人只能坐三方(称为6人席),中间留一通道,作上菜的人跳席通道。当主事人敲一声大锣,高喊“顺路”时,在场的宾客知道跳菜马上就要开始,就会自觉地坐到桌子的三方,让出通道。在唢呐和吹打乐的伴奏下,在诙谐幽默的笑脸的伴随下,引菜人手执毛巾舞动着,紧随其后的是手托、或臂指、或口衔、或头顶装满菜肴的抬菜人,在青棚中的中间通道,对跳下菜。引菜人舞姿多变,抬菜人最初舞步稳重,以保持身体平衡,保证所持菜肴不会掉落。随着所捧菜盘中的数量减少,抬菜人也会逐渐跳一些复杂的舞步。

跳菜的基本形态主要分为:

手托金鼎。抬菜人单手托盘子,随着一声“喔酒”大跳步上场,左脚立地,右脚掌向地面跺脚三下,向来宾致意,由下菜人按对角将抬菜人盘中的菜肴下到桌上。

喜鹊蹲窝。该动作是抬菜人与下菜人相互嬉戏时做的动作。抬菜人单手托盘,跳单脚舞、两步舞或三跺脚,半蹲双腿,将托盘送至下菜人前亮相逗引,当下菜人刚要下菜时,跳菜人躲闪回避,让下菜人无法下菜,连续表演三次,以此逗乐,让客人在抬菜人与下菜人诙谐的表演中,得到娱乐。

苍蝇搓脚。抬菜人单手托盘,当托盘中的菜肴逐渐减少时,两抬菜人在跳菜通道面对面相遇时,一人左脚蹲地小跳一步,右脚尖顺势向左斜前方擦地搓出,上身微右后靠,而另一个人动作相反,形成相互对跳,双人动作协调,动态模拟苍蝇动作,轻快跳跃,有一定的技巧性。

公羊顶架。公羊顶架动作主要是两抬菜人所托托盘相互对撞称为公羊顶架,其动作顺序是,两抬菜人分别跳到通道两头下菜后,转身跳至通道中央,右脚向正前方猛跨跳一步屈膝成主力腿、左脚自然后抬的同时猛拧腰右转,左脚,顺势向前方猛跨跳一步,同时两人托盘相互对碰三下,形如两只公羊在顶架。

仙猴攒食。也称口功跳菜,它的基本形态是,抬菜人头顶一碗菜,对手合端一碗,双臂弯处各放一碗菜,口衔两把大饭勺,并在勺中分别放两碗菜,共6碗菜,在唢呐声中跳四步舞与引菜人对跳。

五谷丰登。五谷丰登是跳菜习俗活动中的高潮部分,技术性较高,抬菜人头顶八碗菜托盘,左、右两手也各端放有八碗菜托盘,24碗菜集一人一身,喻意五谷满仓,该动作形态端庄,舞蹈稳重,喜庆热烈。

以上所介绍的动作是民间跳菜中较为典型的动态动作,其余还有“猛龙过江”、“鲤鱼放歌”、“蛟龙摆尾”、“花仙醉酒”等动态。

跳菜过程中需掌握的典型动作既有舞蹈的成分,也有杂技(顶技)的成分,舞姿的大小,决定于所托菜肴多少而定,菜肴越多,舞步越稳定,其目的就是跳菜人必须要稳稳当当地将各种菜肴送到客人的桌上,如若跳菜人出现将菜盘落地现象,主人家将认为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预兆,主人不高兴,客人也非常尴尬,这是在彝族跳菜习俗中,非常忌讳的事情。

由于技术、技巧要求较高,抬菜人既要有跳舞的能力,又要有顶技的技能,如不经过专门的训练或师傅的传授,是做不了抬菜人的。因此该种民间艺术(跳菜技艺)的掌握,在民间并不普及,它只掌握在民间部分的民间艺人手中,而一个出色的抬菜人,往往也是生活中受人尊重爱戴的劳动生产的能手。

今天人们所看到的舞台表演的“跳菜”已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加工与升华,这种加工与升华就是在保持生活中“跳菜”的基本元素之外,巧妙地将彝族地区承传了上千年历史的民间“打歌”的舞步、音乐与之嫁接,通过不断实践和改进,形成现在彝族歌舞艺术中又一响当当的新作。表演者是一群来自深山中的彝族汉子,从未登台表演过,但当他们跳起世代相传娴熟的“打歌”舞步,头顶、手托的“跳菜”时用的托盘,迸发出发自内心深入的真实喜悦之情时,观众无不为之感染。它的成功,无疑为基层长期从事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工作者,如何在有限的民间艺术资源中,充分利用发掘地方民族民间优秀的文化遗产,并通过舞台艺术的展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承传、利用,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借鉴的经验。

责任编辑 左家琦

猜你喜欢
南涧舞步民族民间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恣意起舞
州文联组织27名作家到南涧开展“文艺助力乡村振兴”采风创作活动
冬日,共赏无量山烂漫樱花 南涧无量山樱花节
云南“南涧跳菜”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盛装舞步竞赛马匹的设施和管理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