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女诗人丛考

2013-02-18 14:23朱则杰
关键词:兆麟小传诗稿

朱则杰

(浙江大学 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 杭州310028)

清代女性诗歌的研究,正方兴未艾,足以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关于女性诗歌特别是女性诗人,有很多各式各样的问题需要探讨。笔者陆续写有若干札记,希望能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一、《诗媛十名家集》作者存疑

清初邹漪是一位较早从事当代女性诗歌总集编纂的男性诗人。其所辑《诗媛八名家集》八卷,分选王端淑(玉映)、吴琪(蕊仙)、吴绡(冰仙)、柳隐(如是)、黄媛介(皆令)、季娴(静姎)、吴山(岩子)、卞梦珏(玄文)八人诗词,人各一卷;又《诗媛名家红蕉集》上、下二卷,合选其他六十六位女性作家的诗歌。两书构成姊妹篇,现今都有传本。除此之外,已故胡文楷先生《历代妇女著作考》附录之一“合刻书目”,还著录有一种《诗媛十名家集》。

《历代妇女著作考》该处,《诗媛十名家集》、《诗媛八名家集》两条并存,书名“集”字均作“选”。[1]848-849关于两书的关系,胡先生认为《诗媛十名家集》应该是在《诗媛八名家集》的基础上再“增选二家”而成。[1]849《诗媛八名家集》一书,胡先生当时只在原北京图书馆见到一种残本,“存吴绡、吴琪、柳如是、吴山、卞梦珏五家”。[1]849而《诗媛十名家集》此外五家,胡先生依据有关文献线索,推测为王端淑、黄媛介、顾文婉、浦映渌、季娴。

这里的王端淑、黄媛介、季娴三人,从现今的传本来看,果然都在《诗媛八名家集》内,可以想见胡先生的推测确实非常准确。顾文婉、浦映渌二人,结论很可能也是正确的。但下面这段关于浦映渌的推测过程,却似乎还有可疑之处:

《梁溪诗钞》:“浦映渌,字湘青,江苏无锡人,世居前涧,武进黄云孙室。著有《绣香小集》。(邹流绮《诗媛名家》序云:‘湘青诗,名籍甚,偕其配深闺倡酬,琴瑟伉俪欢相得。观《望远》诸诗,字字艳却字字幽,字字浅却字字深,进于道矣。’)”以此知有浦映渌诗。[1]849

这里所引《梁溪诗钞》整节文字,原见卷五十二《闺媛·二》第三人浦映渌小传[2],胡先生略有改动。其中括号内的文字,则是《梁溪诗钞》编者摘录的一条评论资料。检《诗媛名家红蕉集》,这条评论资料见于卷上第二十二人浦映渌小传[3],《梁溪诗钞》编者仅仅把原文“琴瑟伉俪欢相得”前面的“归武进进士黄云孙”改为“偕其配深闺倡酬”,又后面的一个“也”字删去。这也就是说,《梁溪诗钞》所谓的邹漪(流绮其字)《诗媛名家》,很有可能是指《诗媛名家红蕉集》,而不一定是指《诗媛十名家集》。单纯依据这条资料,不足以证明浦映渌一定就在《诗媛十名家集》之内。当然,邹漪后来将浦映渌连同其小传从《诗媛名家红蕉集》移入《诗媛十名家集》,这个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

附带关于《历代妇女著作考》的文字,在标点上也有需要调整的地方。例如上引“湘青诗,名籍甚”,中间的这个逗号应当去掉。又引据《众香词》推论顾文婉(避秦人)的一段:

《众香词·射集》目录避秦人,姓字无,无锡人,《十大家选》小传云。见邹流绮《选集》。[1]848-849

核之《众香词》原书(射集第五人),应标点作:

《众香词·射集》目录:“避秦人,姓字无,无锡人。(《十大家选》)”小传云:“见邹流绮《选集》。”[4]

盖《十大家选》在《众香词》的目录中乃是交代选词所据的来源,小传所云则见于《众香词》内文作者小传,决不能混淆为“《十大家选》小传云”。

补记:门下2010级硕士研究生吴琳同学,专门研究清代女性诗歌,拟撰写《清代女性诗歌史》。其硕士学位论文属于清初这个部分的初稿,题作《清初女性诗歌嬗变研究》。其中叙及《诗媛十名家集》,知该书尚有传本,所增两家为顾文婉(顾贞立)、谢瑛;不过原书同样未见,依据则是网上文物拍卖信息。

二、杭澄生年

今人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著录有杭澄[5],但按照该书体例要求还缺少生卒年。

按杭澄系杭世骏妹,杭世骏生于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吴颢辑、吴振棫重订《国朝杭郡诗辑》卷三十所收杭澄诗,有《辛未五十悲吟》一题[6]。其他诸多诗歌总集或诗话,也每每选录此题,堪称名作。题内“辛未”,为乾隆十六年(1751)。据此逆推,可知杭澄生于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小于杭世骏六岁。至于其谢世是否就在“辛未”该年,则仍然有待于考察。

附带关于杭澄诗集,据《国朝杭郡诗辑》小传记载,有《卧雪轩吟草》、《伏枕吟》各一卷,分别为刻本、稿本,现今可能均已遗佚。《清人别集总目》仅据蔡殿齐辑《国朝闺阁诗钞》第四册卷四,著录《卧雪轩吟草》一卷。而该《卧雪轩吟草》,所收作品只有七题各一首[7],数量还不如《国朝杭郡诗辑》多。上引该题,偏偏也不在其中,可能即因此而被忽略了。

三、王景彝题锁瑞芝诗集

前不久因考察“铁花吟社”之便,见到王景彝《琳斋诗稿》卷五有《题红蔷阁吟稿》一题,正文凡五解:

古有左芬,乃以才闻。古有曹娥,乃以孝闻。才而兼孝,古也未之闻。(一解)吴山越水,钟奇女子。母氏病笃,欲代之死。刲肉和药,知有母而已。(二解)长归延陵,以淑慎称。井臼余暇,笔墨怡情。徐淑多才,秦嘉有继声。(三解)天性缠绵,姑嫜爱怜。闺房唱和,眷属神仙。嗟乎造物,胡不永其年!(四解)才子悼亡,词写其伤。史臣作传,文播其芳。伟哉彼美,与左曹争光。(五解)[8]

此诗所题,应该是一种女性诗歌别集。经查考,其作者为锁瑞芝。

锁瑞芝,字佩芬,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锁裕桢女,吴兆麟妻。生于嘉庆十四年己巳十月十九日(公元1809年11月26日),卒于道光十一年辛卯十一月十一日(公元1831年12月14日),年仅二十三岁。十五岁时,曾经为母亲刲肉疗疾。谢世之后,获朝廷旌表为孝妇。著有《红蔷吟馆诗稿》,卷首《旌表孝行准予建坊记略》载其事迹甚悉[9]793-795。

王景彝此诗,所写作者事迹与锁瑞芝完全吻合。又其中第三解“长归延陵”,切合丈夫吴兆麟姓氏。第五解“才子悼亡”,指吴兆麟所赋《追悼五首,为锁恭人作》,载其《铁花山馆诗稿》卷三;“史臣作传”,指曾官翰林院编修、充实录馆纂修的吴振棫为之撰写《锁孺人传》,亦见《红蔷吟馆诗稿》卷首[9]796。凡此等等,都可以印证王景彝此诗所题确实是锁瑞芝的《红蔷吟馆诗稿》。

《红蔷吟馆诗稿》全书一卷,综合各处著录,先后有道光刻本、咸丰六年丙辰(1856)刻本、光绪六年庚辰(1880)刻本凡三种。今人胡晓明、彭国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江南女性别集》初编,曾据咸丰本校点整理,收作上册最末一种。所说该底本笔者未获寓目,但从内容来看与所见光绪本相同。光绪本的刊刻时间,与吴兆麟《铁花山馆诗稿》一致,原即附于《铁花山馆诗稿》之后。而王景彝此诗,据《琳斋诗稿》内部作品排次,乃作于光绪八年壬午(1882)十一月、十二月之际,可能没赶上《红蔷吟馆诗稿》刻竣,所以《红蔷吟馆诗稿》未见予以附录。但作为研究锁瑞芝的一种资料,这无疑是值得重视的。

王景彝与吴兆麟同为“铁花吟社”最重要的人物,因而此诗之作,实属自然。然而奇怪的是,锁瑞芝诗集的书名,“诗稿”、“诗草”之类或有异同,“红蔷吟馆”却从来没有作“红蔷阁”的。猜想王景彝是依从《红蔷吟馆诗稿》卷首锁瑞芝仲兄锁开源序所谓“红蔷吟稿”[9]792,再随意添加上一个“阁”字。只是这样一来,读者不一定能够将《红蔷阁吟稿》与《红蔷吟馆诗稿》联系到一起,所以这里才有考察的必要。好在两个书名开头的“红蔷”两字,多少也为读者留下了一个线索。

附带关于前及胡文楷先生《历代妇女著作考》正文卷二十《清代·十四》著录《红蔷吟馆诗稿》,称锁瑞芝仲兄锁开源为“闻元”[1]787,盖因“开”字繁体形近及“源”字音同而致误。另外该书所附《书名四角号码索引》,“红”字之下找不到“红蔷”开头的书名[1]1012,由此可见其实际上不无脱漏。

又,今人柯愈春先生《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四十四著录《红蔷吟馆诗稿》,称光绪本为“光绪四年(戊寅,1878)重刻本”[11]1445。这个年份,既与原书牌记“光绪六年,太岁在庚辰(1880),秋九月重刊”不合,也与同卷稍前吴兆麟处“所撰《铁花山馆诗稿》八卷,附……亡妻锁瑞芝《红蔷吟馆诗稿》……一卷,光绪六年刻”不协[11]1424,很可能属于笔误。

又,清末潘衍桐辑《两浙輶轩续录》卷五十四选录锁瑞芝诗,小传称其“字佩芳”[12],这里“芳”字系“芬”字之讹。民国时期施淑仪撰《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九锁瑞芝小传亦沿其误[13]。

又,前述《江南女性别集》初编本《红蔷吟馆诗稿》,卷首《整理说明》叙及吴兆麟,称其“卒年不详”[9]789,此则可以参见拙著《清诗考证》第一辑之四《〈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第四十九条“吴兆麟”[14]。

此外,浙江图书馆所藏道光本锁瑞芝诗集,据该馆电子书目,书名作《红蔷吟馆诗草》,并且卷首另外还有一篇“仁和吴承勋撰”《锁佩芬女士传》,但借阅不大方便。现在先附识于此,容后继续留意。

四、《戈鲲化集》内的女诗人“赵氏”

戈鲲化是第一位赴美国哈佛大学担任专职中国语言文学教授的中国人。据说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藏书,最初就是从戈鲲化带去的图书开始的。现今该图书馆的墙壁上,还悬挂着一幅戈鲲化作清朝官员打扮的大照片。南京大学张宏生先生,在访问期间曾受此触发,从该图书馆收集到戈鲲化的自撰诗歌别集《人寿堂诗钞》,和所辑四十寿辰唱和诗歌总集《人寿集》,以及其他大量相关资料等,整理汇编为《戈鲲化集》,2000年10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排印出版。

《戈鲲化集》内容相当丰富,可以为我们提供多方面的资料线索。其中《人寿集》,末尾收有“赵氏”、“方云”(字“竹居”,浙江“慈溪”人,“陈山桥上舍森配”)、“周妏姀”(字“绮霞”,江苏“吴江”人,“叶吉甫上舍鸿年室人”)三位女诗人及其和诗各一组四首[15]246-249,而她们都未见有自撰诗歌别集传世,因此也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这里只就赵氏,以其作为一个女子的定位问题为主,做一点简单的考辨。

此本《人寿集》,赵氏名下注为“褟心”“三水”“湖司马之母太宜人”[15]246,引号之间原以空格标示。如此依照《人寿集》的原注体例,则赵氏字“褟心”,籍贯广东“三水”,其子为“湖司马”。但是,《人寿集》前面男性作者中,有“褟鉴光”一人,名下注为“心湖”“三水”[15]164。这就是说,褟鉴光字“心湖”,赵氏名下所注应当是“三水褟心湖司马之母太宜人”。猜想《人寿集》底本该处乃双行小字,《戈鲲化集》整理时未加细辨,但也不排除原书本身刊刻错误的可能。唯其底本远在哈佛燕京图书馆,原书核对只能寄希望于日后有条件去那里访问的专家。

另外关于赵氏和诗,其一、其四末尾分别有自注:“前月承以诗赠祝,愧弗敢当。”“小儿筮仕浙江,常虑无所展布。”[15]246-247检戈鲲化自撰《人寿堂诗钞》,光绪二年“丙子”(1876)所作有《褟心湖司马母赵太宜人八十,四叠前韵为寿》四首,其一起句自注还叙及:“近由粤就养来浙。”[15]69-70据此推算,赵氏盖生于嘉庆二年丁巳(1797),享年在八十岁以上。也许正因为她辈分太高,又系女性,或者戈鲲化确实不知道她的名与字,所以《人寿集》该处只以“赵氏”立目。而其子褟鉴光,系咸丰六年丙辰(1856)举人[16],此时大约在浙江官为某府通判,故称“司马”。

[1]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顾光旭.梁溪诗钞[M].嘉庆元年丙辰(1796)刻本.

[3]邹漪.诗媛名家红蕉集[M].清初刻本.

[4]徐树敏,钱岳.众香词[M].民国二十三年上海大东书局影印毘陵董氏诵芬室重校本,1934.

[5]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第2册[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6]吴颢,吴振棫.国朝杭郡诗辑[M].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钱塘丁氏刻本.

[7]蔡殿齐.国朝闺阁诗钞[M]//续修四库全书:第162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王景彝.琳斋诗稿[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6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9]锁瑞芝.红蔷吟馆诗稿[M]//江南女性别集(初编):上册.合肥:黄山书社,2008.

[10]吴兆麟.铁花山馆诗稿[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2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1]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册[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2]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M]//续修四库全书:第168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3]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Z].上海:上海书店,1987.

[14]朱则杰.清诗考证:上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15]戈鲲化.戈鲲化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16]戴肇辰,等.(光绪)广州府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广东府县志辑):第1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兆麟小传诗稿
“云”游兆麟公园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四库全书总目》“章如愚”小传史源考
夏字小传
“疾病”小传
校园诗稿
校园诗稿
校园诗稿
两个含余弦函数的三角母不等式及其推论
痞少的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