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Weber综合征10例临床报道

2013-04-09 20:32吴云粲
黑龙江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补平申脉照海

张 硕 吴云粲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0 级硕士研究生·300400)

Weber 综合征,又称大脑脚综合征、动眼神经交叉瘫。是指中脑腹侧部,即大脑脚内侧出现病灶,损害了同侧动眼神经与位于脚底中部3/5 的锥体束,而出现的动眼神经麻痹与偏瘫同时存在的一种特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眼球外斜、上睑下垂眼球向上、下方活动不能,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应消失;对侧中枢性偏瘫,中枢性面瘫和舌下神经麻痹[1]。本病在临床上不常见,其临床治疗尚没有疗效肯定的方法。笔者多年来采用针刺治疗本病10 例,疗效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 例,均为住院患者,经颅脑CT 或MR 证实为中脑病变。其中男6 例,女4 例;年龄最大72 岁,最小45 岁,平均53.4 岁;病程最短4 天,最长4年。

2 治疗方法

主穴:申脉、照海、人中、合谷、太冲、风池、丝竹空、攒竹、瞳子髎、四白、上睛明、足三里、三阴交,配刺患肢的极泉、尺泽、委中、阳陵泉。

操作:申脉直刺0.2~0.3寸,施捻转平补平泻手法1分钟;照海直刺0.5~0.8 寸,施平补平泻手法1 分钟;人中施以雀啄手法1 分钟;合谷直刺0.5~1 寸,捻转泻法1 分钟;太冲直刺0.5~1 寸,捻转泻法1 分钟;风池向对侧眼球方向斜刺1~1.5 寸,施捻转补法1 分钟;丝竹空、攒竹、瞳子髎斜刺0.3寸,施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上睛明直刺0.5~1寸,禁提插捻转,令局部出现酸胀感即可;四白向目内眦、目外眦方向斜刺,一穴两针,均施平补平泻1 分钟,捻转平补平泻法;足三里直刺1~2 寸,捻转补法;三阴交直刺0.5~1 寸,捻转补法;极泉、尺泽、委中提插泻法,令肢体抽动3 次为度,不留针;阳陵泉直刺1~1.5 寸,提插泻法,令麻胀感沿小腿外侧达足外踝。每日1 次,1 周为一疗程,3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评定

痊愈:眼睑活动恢复,眼裂增大与健侧相同,眼肌运动恢复正常,斜视、复视均消失,患肢运动恢复正常;显效:眼睑尚有较轻微活动失灵,眼肌运动基本恢复正常,斜视、复视基本消失,患肢运动基本恢复;好转:眼睑活动及眼肌运动部分恢复,斜视、复视减轻,患肢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无效:经针刺3 个疗程后,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10 例,痊愈5 例,显效3 例,好转1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0%。3 个月后随访7 例,痊愈4 例,显效1 例,好转2 例,总有效率100%。

4 典型病例

李xx,男,72 岁。就诊日期:2010年4月10日。主因右眼睑下垂、复视伴左侧肢体活动无力4 天入院。入院前曾于家中静脉滴注醒脑静,肌注维生素B12、口服维生素B1,疗效不佳。入院查:神志欠清,精神弱,右上眼睑下垂,遮盖瞳孔,无力睁开,眼球向内、上、下活动受限,瞳孔右>左,对光反射减弱,复视,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Ⅲ级,左巴氏征(+)。舌红,苔微黄,脉弦细。头CT 示:脑干出血10ml。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病史。中医诊断:中风。西医诊断:脑出血、Weber 综合征。针申脉、照海、人中、合谷、太冲、风池、丝竹空、攒竹、瞳子髎、四白、上睛明、足三里、三阴交及对侧患肢极泉、尺泽、委中、阳陵泉,针后患者诉右上眼睑有酸胀感,可用力睁开0.5cm。经治疗3 次,右上眼睑可睁开0.3cm;治疗1 周后上睑可上抬,并有眨眼动作,复视较前减轻,患侧上肢较前有力;经治2 周后,眼睑基本恢复正常,眼球运动自如,双瞳孔等大,光感灵敏,复视消失,左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依据此患者发病过程考虑,动眼神经走行于脑干腹侧,由于脑干血肿,从而压迫动眼神经及中脑,并压迫大脑脚造成锥体束受损,随造成患者患发本病。

5 讨论

本病临床上属中风范畴,多由肝肾不足,脾气虚弱,中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侵,上扰清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或素有痰湿,复感风邪,风痰阻络,筋脉失养所致。

《灵枢·脉度》曰;“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明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阴阳跷脉皆交会于目内眦,故认为跷脉有濡养眼目和司眼睑开合的作用,申脉、照海为八脉交会穴,分别交与阳跷脉和阴跷脉,《针灸大成》“先取申脉、照海,次取诸穴以治疗目中疼痛、眉棱痛、目睛充血等诸疾”,故本病例治疗选取申脉、照海为主穴以濡养眼目、调节眼睑开阖。中医认为“百病之始,皆本于神”,故取人中以开窍醒神。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主润宗筋”,故取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助气血生化之源,疏通经络,濡养筋脉;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原穴,足厥阴肝经循行上达巅顶,为上病下取,镇柔肝熄风、养肝血、引精入目,精充不散,视歧得愈。合谷、太冲两穴相配名为“开四关”,有平肝熄风,搜风行气之效。风池祛风通络。丝竹空、攒竹、瞳子髎、四白、上睛明均为面部穴位,可起到行气血,通络明目的作用。胞睑为脾所主,故胞睑之病勿忘治脾。刺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益气,从根本上治疗胞睑下垂。患肢极泉、尺泽、委中、阳陵泉,可以通经活络,调节肢体运动。诸穴配合可起到起到调节眼睑开阖,开窍醒神、滋补肝肾、通络明目,健脾益气、疏通经络的作用。

通过对本组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可见针刺治疗本病:既注重局部,也注重整体,通过体表内脏相关原理,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指导,标本兼治,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体现了传统医学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学术思想。

此外,我们通过观察发现,病人恢复速度与病程有直接关系,病程愈短,疗效愈好,病程愈长,疗效较差,以早期治疗为佳。对患者的随访,认为针刺治疗本病远期疗效也较好。针刺治疗本病,患者可有较好的适应性,临床操作方便,减小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疗效显著,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1] 徐运.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M].南京: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427-428.

猜你喜欢
补平申脉照海
古今平补平泻刍议
“圆周养生操”练起来
照海穴的临床运用概况※
用硫磺胶泥快速补平混凝土芯样技术的应用
针刺治疗霍纳综合征验案举隅
钢结构工程管理实践分析
揉照海,治失眠
硫磺胶泥在芯样端面补平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浅论针刺申脉、照海治疗失眠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析申脉穴及其常见配伍的病症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