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法的探讨——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013-05-29 02:46袁强平大海谢金龙陈焱王太华段佳荣
河南林业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居住者营造景观设计

袁强,平大海,谢金龙,陈焱,王太华,段佳荣



高端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法的探讨——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袁强,平大海,谢金龙,陈焱,王太华,段佳荣

(西亚斯国际园林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郑州 450008)

以高端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人类需求层次的递进关系着手,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等各个层面,分析高端居住景观区的目标人群,探讨如何分层次满足高端居住区目标人群需要的景观设计方法。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高端居住区;景观设计;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进步都有一定内在动因,而这种动因由不同的需求组成,且这些需求呈现明显的递进关系,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然后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最后达到自我实现的需求[1]。

人们对景观好与坏的评价,常常取决于景观能否在心理上满足人们对景观感知或认知的需求,满足的程度愈高,人们对景观的评价就愈好。

文中以高端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人类需求层次的递进着手,分析高端居住区的目标人群,并探讨如何分层次满足该人群需要的景观设计方法。

1 生理需求

1.1 概念解读

从人的生存角度来看,生理方面需求是人们最强烈的和根本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时,更高层次的需求才会产生和形成。

1.2 心理表现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加上生活中重重的压力,人们有强烈回归大自然的要求和愿望。阳光、空气、绿色、水、木、花、鸟等景观元素,通过人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上的全方位刺激,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回归自然心理需求。

1.3 设计技巧

1.3.1视觉

运用借景、框景、障景等传统及现代的园林营造手法,营造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设计师通过对空间的收放、场景的转换,动静的交替等手法的应用,以期达到增强景观视觉形象可视率的效果。

植物景观具有个体美、群体美以及丰富多彩的季相变化。无论是叶、花、果等个体美,还是色彩的季节转变,都能给人们以美感享受,同时也带来人们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心灵感悟。

灯光设计的应用,不仅仅是出于安全上的照明考虑,同时也可以形成绚丽多彩夜景效果,给人以动感、活力的视觉感受。

应用园林小品的造型、色彩、线条、比例、体量、层次等元素的排列组合,可以营造丰富的视觉感受。

1.3.2听觉

大纵深及多层次的绿化、吸音墙等方法的应用来区隔噪声和震动,形成立体降噪系统,以保证社区的宁静、私密。

天然的虫鸣、鸟叫,林涛、海浪声、钟声等,会让人产生回归自然的感觉。

设计师可以人为营造一些听觉的文化氛围:例如“雨打芭蕉”、“风动竹影”、“残荷听雨”、“萧杀风秋”等,让居住者用听觉感知生活的丰富、感受生命的多彩。

音乐喷泉、背景音乐等人工造音的应用,结合天然的声音,共同描绘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合理的植物配置也会营造听觉景观,不同植物的材质、硬度、叶量等不同,在风的作用下,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1.3.3嗅觉

香味不仅给人以舒适的感觉,还能净化空气,对人体健康亦有益处。由于嗅觉与情绪有一定关联,所以不同的芳香气味会影响到情绪,设计师可以大胆进行设计尝试。

自然的泥土清香、植物过滤后的纯净、水体流动增加空气湿度等共同构成社区与众不同的清新感受。

1.3.4触觉

炎炎夏日,植物遮荫蔽日降低气温,而到冬天,冬日暖阳透过落过叶的枝桠,让人们在景观空间里沐浴温暖,近距离的触动自然。

在园区内配置丰富的水生植物既是景观的一部分,也成为水体生态的自循环系统。同时在设计中增加科技含量,采用人工水的循环或雾森,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和空气湿度,并自成景观。

营造品种繁多的园林植物、园林小品、铺装、景观外立面,给人以不同的质感体验。

2 安全需求

2.1 概念解读

本文所讲的安全需求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安全或者是职业安全,而是指生活安定、未来有保障或者是满足于现状的一种心态或者心境。安全需求相对于生理需求来说,是较高一个等级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期望。

2.2 心理表现

对于安全感的追求,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满足自己内心需求和寻找归属感为目的,满足与自己身份、地位相称的生活方式;期望得到与自己生活、行为习惯以及自己的个性相符的事物或生活。

2.3 设计技巧

2.3.1居住区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以文化内涵引起居住者共鸣和市场认可。用与地域相符的人文景观、品牌文化的植入,用匹配居住者习惯的规划设计,营造人文气息的家园生活格调,给居住者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及文化的认同感。

2.3.2场景转化

加强地块的边界感,完成从开放的绿色公共空间到私密空间的快速转化。让居住者快速完成由嘈杂的城市道路到宁静宜人社区的感受转换。设计从人性化的角度,营造形式多样的意境,结合风水等传统文化,有效整合景观资源,让人的精神充分得到放松。

2.3.3人车分流

交通组织采用人车分流、路面以上不允许机动车通行,不仅保证小区的安全和安静,还能让居住者享受怡人的步行空间

2.3.4防灾功能

防范自然灾害是室外景观的一大基本功能,在设计中应该居安思危,充分发挥景观的这部分功能。

重要景观节点设置路灯、庭院灯、景观灯、射灯等照明系统,不仅实用,也是出于安全的实际需要。

分层次来满足居住者对安全功能的需求,特别是孩子、老人、残疾者等群体的特殊需要。

3 社交需求

3.1 概念解读

社交的需求常被理解为个人的归属感或者是被认同的需求,社交的需求比起生理和安全需求,更加微妙和感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层次的需求往往是表现为人人都希望成为某一个特定群体中的一员.并得到相互关心和照顾。

3.2 心理表现

人们通常都有希望被社会上某些团体或者个人接受的需求,从而使自己在精神上或心理上有所归属。这种需求促使人们致力于与他人建立感情上的联络或建立某种社会关系。

高端居住者尤其注重邻里的社会层次和素养,非常看重他和谁为邻,致力寻求与他们的消费习惯、审美情趣、品质要求等相合的社交圈。

3.3 设计技巧

3.3.1社交空间

小区里定期举办的交流沙龙、联谊会,在此汇聚交流的是一种温情的人文气息和妙不可言的高雅品味。外部景观空间要考虑不同需要加以综合利用,注重营造景观配套的圈层和服务氛围的专属感。

3.3.2功能分类

根据人们年龄层次、性别、爱好、审美情趣、品质要求、习惯、信仰不同需要各异,提供相互之间互不干扰的结合空间,形成一个邻里交流的平台。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空间各种类型的特点,将不同方式划分的各种空间类型综合分析,根据布局进行科学的围合,

3.3.3氛围营造

在室外设计无线上网的空间、室外背景音乐等,透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心理的理解和感悟,营造出具有独特的景观元素。

4 尊重需求

4.1 概念解读

尊重的需求,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尊重或者认同,常常是人们对自身评价的感觉。被尊重的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常常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

4.2 心理表现

受到社会尊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人们希望得到来自社会的认同和接受,并得到他人给予的尊敬、赏识、认可,特别是希望自己在社会或群体中取得一定地位的需求。

4.3 设计技巧

4.3.1产品的品质

宽敞、舒适的空间尺度,超大的自然景观接触视角、地面材质与公共空间的高品质化、外部空间的高端精装修、高功能配套、产品智能化、独一无二设计、项目本身的社会定位。

4.3.2品牌效应

开发景观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服务与配套的丰富与极致、细节关怀、实施便利性。设计团队自身也要成为名牌。

4.3.3设计的先进性

设计要有前瞻性,要有彰显自身与众不同特色的个性化空间和科技元素。这些元素的加入,能产生更多的科技含量和趣味性,让居住者享受大自然田野风光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感受尊贵的景观空间享受。

4.3.4专属标识

对居住区景观标识系统进行设计,采用统一的尊贵景观标识,提炼社区景观特色,给居住者以专属感和尊贵感。

5 自我实现的需求

5.1 概念解读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所有人的需求中,排列等级最高的,是人们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逐渐实现自己的心理需求和预想期望的最高境界。

5.2 心理表现

人都有一个梦,都有内心不为人知的内心感性世界,都有自己最理想化的自我塑造。实现个人价值、获得成就感、满足成功欲望是每一个人潜意识里对个人定义的最高境界。

占有最好资源,既体现身份,更用来享受,不为名利所累,生活完全由自己做主;高端居住者重视物质生活的质量,同时更重视精神生活的升华。

5.3 设计技巧

5.3.1个性化

采用定制空间,例如花园、菜地、个性景观等,让每一个景观都有属于自己的标准和气质;个性化是服务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设计者在不违反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力求尽量满足居住者的需要。

5.3.2参与性

让居住者参与到设计中来,按照各自需要进行私家花园的布局,满足如烧烤、日光浴、家庭聚会等方面空间的要求。

设计师要努力把自己定位为服务者和心理学专家,了解居民的需求。不管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氛围,还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场景,只要条件许可,尽力满足居民需求。

5.3.3景观协调性

私家花园要求结合整体景观效果考虑其形式,公共景观及私家花园效果可互为借用;强调对外部资源的占有及内部资源的再造;土地资源具有特殊的价值,尽量满足居住者对地块占有的心理需求。

5.3.4差异性

既能考虑个人的嗜好与偏爱的差异,同时也是为了以此体现出居住者的身份、地位及其品位格调和自我价值。

5.3.5文化属性

营造多意境的文化园林,不同的院落空间,长久不同的的诗意花园;

例如用古诗中《归去来兮四时辞》描写的“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来营造富有人情味的村居生活;或者是用“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描写的归隐田园生活的心态;用叶绍翁《游小园不值》里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打造春意盎然的意境;用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里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来营造乐享天伦的诗意农耕生活。

6 结束语

需求层次是要逐级满足的,但并不是低层次的需要全部得到满足时才产生高层次的需要。低一级的需求被满足后,高一级的需求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由此可见,大部分时间低层次的需要和高层次的需要是并存和交织在一起的。设计师应该把每一个层次都做扎实,以免造成设计师和居住者理解沟通上的偏差。

多站在居住者的角度看问题,充分调查、研究、满足用户的需求:高端居住者的关注点和消费心理已经逐渐由对外在的奢靡追捧转向对自我精神层面的追寻,只有站在居住者的角度进行设计,才能达到与居住者心灵碰撞、精神共振的目的。

需求的正当化和合法化,人的各种需求要承载正能量,反应社会主流旋律,其前提是不得违反道德和现行法律、法规的约束。

好的景观设计可以弥补建筑设计的不足,所以无论周边景观基础条件怎么样,都要最大限度的挖掘景观元素,想办法加以巧妙利用。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 每个设计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风格,要勇于创新,有自己独创性的设计风格。

[1]亚伯拉罕.马斯洛著. 需要层次论[M].许全声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Discussion on Landscape Design of High QualityArea——Based on the Theory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YUAN Qiang,PING Da-hai,XIE Jin-long,CHEN Yan,WANG Tai-hua,DUAN Jia-rong

(Sias International Landscaping Co. Ltd. , Zhengzhou 450008, China)

To create a high quality residential area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From the concept of a hierarchy of needs : Physiological needs、Safety needs、Love and belonging、Esteem、Self-actualization,analyze the target group of high quality residential area, Discussion on a hierarchical landscape design of how to satisfy the need of the target group.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High quality residential area;Landscape design

TU985.12+5

B

1003-2630(2013)03-0024-04

2013-07-03

(责任编辑:王文彬)

猜你喜欢
居住者营造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生态屋V01(Niu Haus)原型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环境心理学对我国住宅与社区居住满意度的影响
浅谈室内装修设计的功能与形式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