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体育志愿者培养体系对比研究

2013-08-15 00:54
军事体育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志愿赛事志愿者

李 莉

(a.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b.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在各种大型体育赛事中,体育志愿者可谓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本身不仅成为运动会组织中不可或缺的要部分,更是展现运动会主办地形象与市民精神面貌的一扇窗口。作为当今社会众多开展体育志愿者服务的国家中非常成熟与活跃的一个,美国的体育志愿者组织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与广泛的群众基础,已逐步达到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程度,形成了较完善的运作机制,在各项体育赛事中,都可以看到街道社区、学校、社会团体、健身俱乐部、残疾人服务组织等志愿者活跃的身影,他们对美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美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研究美国体育志愿者的开展情况,了解其培养体系的构建,对于改进我国体育志愿者培养体系,有着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两国体育志愿者发展概况对比

1.1 参与人数比例相差悬殊

美国志愿者组织的总人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即超过110万,到2010年共有超过6 000万美国人参与志愿服务,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26.3%,志愿服务时间共计约81亿小时,服务价值1 730亿美元,人平均服务时间中位数为52h,约有33.8%的志愿者服务时间超过100 h[1],大部分志愿者都曾参与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的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志愿者组织有所壮大,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也有所增长,但与美国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到2011年,全国注册志愿者人数有3 392万,约占总人口比例的2.5%。虽然在我国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 (如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期间参与志愿者服务的人数较多,但报名参与的志愿者基本都属于短期或临时性质,且与我国的人口总数相比,参与比例依旧很低。而在一般赛事中,参与的志愿者数量就更少,长期进行体育志愿者服务的组织和人群也不稳定。

1.2 参与群体构成和来源迥异

美国志愿者组织的成员来源广泛,不分年龄、人种、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状况,均可参与。从年龄层面而言,美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参加志愿者工作的比例达到半数以上,且每人每周的志愿服务时间可以达到3.5h左右[2];从受教育程度上来看,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比例越高,人们越认为有义务、有责任投入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去。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和壮大,体育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强大起来。我国的体育志愿者来源则相对单一,以在校的大学生为主体,招募工作大多数情况是指定由赛事举办地从事体育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来承担,使得赛事志愿者组织的人力资源结构不尽合理。

1.3 招募形式差异较大

在美国,体育志愿服务只是志愿者服务的一项内容。国家和社区服务组织通过赠款、志愿者培训、调查研究等方式支持部分非营利机构工作并与政府联合建设网站,吸引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在我国,大型赛事的志愿者招募工作主要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引导、协调,并以各单项赛事为中心,以对接高校和赛事的组织单位为招募机构,通过新闻媒体和高校的宣传动员,同时举办一些与赛事相关的活动,如发放赛事志愿者宣传资料,吸引更多人自愿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来。招募本着 “区域相近,专业职能相似”的原则,通过选拔、培训来确定志愿者最后的工作岗位。例如,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在赛前一年半启动,政府相关部门成立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志愿者的组织,培训激励和保障等工作。志愿者招募以北京高校学生为主要对象;同时面向各地区、各阶层人士招募一定数量的赛会志愿者;随着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的深入,再招募部分具备专门知识、技能或特定资格条件的专业赛会志愿者。

2 两国体育志愿者管理模式的对比

美国的志愿服务之所以普及、盛行、生命力持久,可以说与其高效的科学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美国,人们奉行志愿者组织、服务工作是公民的Inherent right(自有权利),不是政府赐予的Privilege(特权)。正因如此,美国志愿者的 “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政府对各类申请成立志愿者服务组织或机构一般都不会干涉,而是通过制定 《志愿服务法》(1973年制定,后多次修订)等法规对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及其开展活动进行法律层面的约束。在志愿者组织内部,都制定有严格的、每个志愿者成员必需恪守的各项规章制度,有的还出版了《志愿者手册》,不仅对各项志愿活动进行详细介绍,而且对其志愿者成员应尽的职责,应履行的权利与义务均做了全面的规定[3]。同时,志愿者组织会针对成员特点和具体情况适时推出各种活动内容,以此来筹集更多的活动基金,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从而使得志愿者服务组织永葆活力,长盛不衰。

我国的志愿者组织 “准入门槛”是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要求所有合法注册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必须按照条例规定,由县级以上的政府部门作为业务主管,经审查后再进行登记、备案才能开展正常工作。如此的“高门槛”不仅导致很多致力于成立志愿者服务组织找不到应属的政府职能部门,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志愿者服务组织的进一步壮大发展。而且,对志愿者与志愿者组织的管理,除了几部能够与志愿者组织挂靠的条例、法规之外,没有出台针对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工作的法规。由于体育志愿者多是在校大学生,对他们的管理主要依赖于学校对学生的内部管理。由于其中的管理风险和任务冲突,必然需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 “任务摊派”,势必影响到高校的积极性,也难以保证给志愿者提供安全与规范的服务环境。

此外,我国对于志愿者的管理工作主要包含:一是对志愿者的风险管理。即赛事组委会对整个比赛期间实际到岗人员与所需人员的数量差异,志愿者专业水平等进行评估与预测,以利于真正比赛期间可以采用有效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运作,从而便于控制、降低风险。同时,志愿者在从事志愿者工作期间,其人身与财产等安全的保障也是需要赛事组委会提前制定对策给予控制的。二是对志愿者工作生活的调配管理协调。由于所招募的志愿者大部分属于在校大学生,高校无可避免地承担了一部分志愿者的管理工作,方便管理者的统一调配与工作部署,也有助于对志愿者各个方面的统一规范,有利于志愿者服务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三是对志愿者工作的人性化管理。即在大型体育比赛的志愿者管理上,管理者尽可能地为各类志愿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使志愿者得到心理满足。

3 两国体育志愿者培训模式的对比

在美国志愿者组织看来,体育志愿者培训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其培训内容也注重科学性和专业性。培训的时间也并不是固定于赛事开始之前,而是采用多种渠道培养与临时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赛事开始之前,志愿者还要接受长达一年以上的专业培训,且培训内容不仅包括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也包含对不同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地域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训。培训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位参与志愿者工作的人员均需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以更好地了解其所服务的对象,提供尽可能专业、优质、人性化的服务。此外,美国的志愿者组织会建立分类的志愿者人才库,使每次的大型体育赛事进行服务分工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

我国的体育志愿者培训基本是短时的,有针对性的,主要集中在赛事开始之前进行统一培训。由于缺乏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管理、协调的机构,导致其培训工作不具体系,也不具有持续性。培训工作主要分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岗位培训三种形式,旨在通过一定时间有针对性的专门学习,使志愿者掌握赛事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技能,以保证比赛顺利地进行。由于我国的体育志愿者绝大多数来自于高校,因此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主要与高校教育相结合,即先在学校内由体育专业的教师或理论老师进行通用培训,之后再将志愿者分配到各自的场馆进行专业培训与岗位培训。当经过各项专门培训又真正参与赛事的志愿者离开学校后,他们中的大部分将不再有时间或机会参与未来的赛事志愿者活动,而部分有机会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志愿者则很难再次分配到以前从事过的工作岗位上。与此同时,由于每次的比赛所招募的志愿者都是不同的,赛事组织者又必须从头对志愿者进行培训。

4 两国体育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对比

除了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之外,美国对志愿者实施的激励措施也是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另一重要原因。美国体育志愿者组织的经费资助主要来源于社会募捐、个人捐助以及政府资助,由于社会支持,且活动经费较为充足,使得对志愿者的物质奖励也颇为丰厚,此外还有不同形式的精神激励措施。首先,政府为了鼓励公民长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对于志愿者组织获得的经费很大程度地给予减免税,以保证志愿者服务组织的经费可以更便捷地用于运作,同时也保证了有较充足的经费用于对志愿者的奖励津贴。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尤其十分重视对青少年志愿者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对于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将会授予国家 “志愿者总统奖”。其次,美国的学校也对志愿者服务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与表彰,有的学校会将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录取的必要条件;有的学校将学生是否参与过志愿服务作为考学的一项标准;还有的学校将学生参加志愿工作设为一门必修课,规定学生每年所需进行志愿者服务的具体时数,以此作为学生毕业的一项必备标准。第三,美国的很多大型企业、公司招聘新员工时,非常在意求职者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各项记录,甚至有的大型公司还会提供带薪假期,作为对那些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员工的特别奖励。健全的激励保障机制,使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在履行职责与义务的同时,能够得到相应的权利,拥有相应的风险控制保证,解除了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相比之下,截至到目前,我国对于志愿者的服务工作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奖励机制,也没有颁布各类社会资源流入志愿者服务领域的优惠政策。对志愿者的奖励主要来自于非物质层面的,例如在赛事结束之后会向志愿者颁发运动会的纪念章、纪念品,或授予 “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等。由于承担赛事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人员主要是高校学生,一些高校也因此制定了相应的志愿服务奖励标准,将从事志愿服务人员的工作时数、服务效率等进行一定量化,与在校学生的期末鉴定、评优、入党、就业推荐、免试保研等相联系,以便于实际奖励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这种将志愿者的服务工作与在校考核挂钩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强化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更好地激励志愿者的服务工作[4]。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但需要形成长效机制和制度规范。

5 对我国改进体育志愿者培养体系的建议

可以说,体育志愿者参与赛事志愿服务的水平从某种角度反映一个国家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程度,是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必经之路。通过对美国体育志愿者的培养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体育志愿者服务已经渗透到美国经济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成为美国主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公益事业机制不断完善、人民志愿服务意识广泛提高,以及体育强国形象逐步树立,我们应抓住有利契机,借鉴美国体育志愿者培养与管理的优秀经验,使我国的体育志愿者服务工作更进一步。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依据我国国情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的制度与法规,使志愿者工作 “有法可依”;降低志愿者组织 “准入门槛”,确保其更加稳定、持久地发展下去。

第二,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提高民众对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正确认识,增强全社会公民的志愿意识与服务意识。

第三,健全志愿者培训与管理体制,做好体育志愿者的前期培养与后期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志愿者人才库,力图使体育志愿者服务成为一项长期的、可持续的、有机制保障的工作。

第四,建立更加切实可行的志愿者奖励机制,减免从事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税金额度,支持与鼓励更多团体机构为志愿者服务组织捐资;按一定要求对从事志愿服务的人员给予更多层面的奖励,从而更好地提高民众对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向现代化迈入的进程中,体育志愿者的服务工作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健全、完善,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美国2010年志愿者服务时间共计81亿小时[EB/OL].http://news.163.com/11/0812/13/7B8RTDSG00014JB5.html,2011-8-12

[2]赵卓,等.美国体育志愿者的培养体系及启示 [J].浙江体育科学,2009,(9):8~11,17

[3]赵垣民.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比较研究——从BGCA看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4]魏易.大众体育志愿者的需要因素及激励措施研究 [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5]谢芳.美国社区中的志愿者服务 [J].社会,2003,(1):58~59

猜你喜欢
志愿赛事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本月赛事
我是志愿者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志愿中国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