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训练学下自设军事体育学二级学科的必要性论证

2013-08-15 00:54柯杰兵肖庚庆吴倩倩
军事体育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军事训练教育学军事

柯杰兵 肖庚庆 吴倩倩 陈 啸

(1.特种作战学院,广东广州 510500;2.武警广州指挥学院,广东广州 510440)

在军事训练学下自设军事体育学二级学科的必要性论证

柯杰兵1肖庚庆2吴倩倩1陈 啸1

(1.特种作战学院,广东广州 510500;2.武警广州指挥学院,广东广州 510440)

在新的国家《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军事体育学无法被列入独立的二级学科;而拥有军事训练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可以自设目录外二级学科。本文在对军事体育及军事体育学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军事体育学的发展概况、军事体育学的作用与地位、军事体育学与相关二级学科的关系进行了梳理,阐述在军事训练学下自设军事体育学二级学科的必要性。

军事训练学;军事体育学;二级学科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文,公布了国家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新的学科目录。在新学科目录中,军事学门类中原有的军事教育训练学 (含:军事体育学)二级学科从军队指挥学一级学科中脱离出来,升级为军事训练学一级学科,其下拟设置3个二级学科,其中不再含 “军事体育学”这一学科名称。在国家新的学科目录管理办法中,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单位,可以自设目录外二级学科。由此,我们提出在军事训练学下自设军事体育学二级学科的方案。

1 军事体育及军事体育学的概念

军事体育与军事体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军事体育的发展推动军事体育学学科理论的系统化,军事体育学以军事体育为研究对象。

1.1 军事体育的概念

军事体育不是简单的 “跑跑步、打打球或作几个俯卧撑”,而是提高单兵身体素质水平和团体对抗意识的军事训练形式;军事体育的目的不仅是竞技运动的 “扬军威、升国旗、摘金牌”,而是从根本上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军事体育也不仅是国民体育的全民健身运动,而是 “野蛮体魄、增强体质、培养战斗精神”的特殊教育训练手段;军事体育更不是一般的文体活动,而是培养 “人—机结合”、“人与作战环境相适应”的基础工程。因此,军事体育是为国防安全和战争准备,全面提高作战主体战斗力而采取的一系列与战斗技能和战场环境适应能力紧密相关的以身体训练手段为主要内容的特殊军事训练形式。

1.2 军事体育学的概念

军事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从人类有了战争对抗就开始出现的,其产生和发展有着久远的历史。而军事体育学作为一门研究军事体育现象的学科,出现较晚,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现代战争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高新技术在战争中的运用,人们开始研究如何通过军事体育手段增强作战主体对现代战争的适应性,如何通过军事体育交流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应运而生,军事体育学也随之成为一门应用广泛的独立学科。由此,军事体育学是研究军事体育这一特殊训练形式的规律和指导规律的学科,旨在科学地回答和解决战斗力构成中人的身体适应能力训练和战斗精神培养的理论问题,以指导军事体育实践。

2 军事体育学简要概况及其地位作用

在学科发展史上,军事体育学无疑是一门新兴学科。军事体育学吸收了当代很多学科领域理论与技术发展的成果,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趋势,正在逐步形成新的学科理论体系,并从军事训练领域向武警、公安和国防教育训练拓展。

2.1 军事体育学简要概况

军事体育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是智能训练、技能训练、战术训练的基础,是军事素质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冷兵器时代,单兵体质水平往往对战争的胜败起决定性作用,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就是军事体育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武器装备的演进,战争样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信息化战争样式的出现,军事体育的作用明显被忽略。但无论战争样式怎么变化,人仍然是战争的主体。尽管信息化战争不再像古代战争一样主要靠 “肉搏”或 “刺刀拼杀”,但作战人员基本的身体素质亦不可缺少,且其体质水平毫无疑问要比普通老百姓要求高。更何况,有些兵种对体质水平的要求,较冷兵器时代要求更严格,例如侦察与特种兵、空降兵等。

新时期,我军被赋予的历史使命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既包括军事斗争准备,也包括防暴处突、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等,这一使命任务决定了我军军事体育的开展不仅不能弱化,更应加强。另外,军事体育不只局限于提高参战人员的体质水平,还具有培养顽强意志力和战斗精神的重要作用。由于军事体育对军事行动的特殊作用和实用价值,其学术体系建设一直受各种武装力量所重视。二战爆发前,纳粹德国和日本都对军事体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过研究并应用于训练实践;日本的所谓 “武士道”精神,主要是从军事体育训练培养起来的。当前,许多国家都将军事体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进行建设与发展。美军设有陆军体育学校和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俄罗斯由圣彼得堡军事体院和莫斯科国立中央体育大学军体部承担学科建设;德、法、波兰、芬兰、加拿大、韩国、博茨瓦纳等国军队中均有专门的军事体育学术研究和军事体育人才培养机构。

目前,国内专门从事该学科研究和教学训练的涉及特种作战学院 (原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军事体育运动大队、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公安大学、武警指挥学院、中国刑警学院及全军院校共同科目 (军体)教研室的几千名专业人员;并有公开发行的军事体育学术刊物。该学科一直被列为军队 “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至今,该学科体系已完整成熟,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的培养方案、科学的课程设置、丰富的教材体系、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针对性强的学科研究方向、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完备的训练场馆建设以及特色鲜明的学科文化积淀。学科建设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得到总部机关、军事科学院、兄弟院校、有关部队以及同行专家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2.2 军事体育学的地位作用

军事体育学的地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丰富军事学和军事训练学的学科体系。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军事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并列为国家第11个学科门类。军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国家正式确认。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军事学学科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新学科目录中,军事学门类已发展到10个一级学科,军事训练学作为一个新的一级学科出现在军事学学科目录之中。军事体育学是科学高度分化、高度综合所产生的交叉边缘学科之一。它一方面是军事学中关于战争主体——人的发展不可或缺的学科分支,另一方面也是军事训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军兵种训练学、联合训练学、军事教育学等二级学科并列,与战斗力生成直接相关。人与武器结合的技能水平、人与作战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整体体质水平直接影响技、战术训练效果。因此,军事训练学不能没有军事体育学的支撑。由此,在军事训练学一级学科下设置军事体育学二级学科,并加强该学科建设,完善学科理论体系,既可丰富军事训练学的内容,也可充实军事学的学科体系。

二是为其它相关二级学科建设提供支撑。军事训练学下设的二级学科包括军兵种训练学、联合训练学、军事教育学和军事体育学等。军兵种训练学既研究各兵种的技术、战术训练,也研究军种合成训练;联合训练学是研究军种合成、联合作战、整体对抗的学科;军事教育学是院校教育训练的核心,是研究如何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学科。而共同科目训练和体质训练是军兵种训练学中技战术训练的基础,团体对抗军事体育项目训练所产生的协同和联合整体对抗意识是联合训练的预演和前提,军事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传授又是军事教育学中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军事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军事训练学下设置军事体育学二级学科并加强其建设,可为军兵种训练学、联合训练学和军事教育学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三是加强本学科建设并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将军事体育学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加强建设,除了丰富军事学、军事训练学的学科内容并为其相近二级学科提供支撑外,更重要是加强该学科的自身建设。基于军事体育学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鲜明的学科特征,1997年该学科首次被列入国家学科目录,含在军事学门类下的军事教育训练学二级学科目录之中。经过12年的学术积淀、创新发展和实践检验,军事体育学现已具备了独立二级学科的设置条件。无论是信息化战争,还是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国际军事合作与交流等非战争军事行动,都离不开军人的较高体质水平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军事体育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学科特色的形成,无疑可为我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和相关人才培养提供身心素质训练的保障。

四是为培养高层次军事体育人才服务。军队院校是军事人才培养的摇篮,教员对学员的行为养成和素质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学校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观念和健身意识一样,军队院校军事体育课对军校学员身体素质训练意识和战斗精神培养也有重大影响。基于军事体育学和普通体育学的本质、目的、手段、内容和方法之异同,军队院校军事体育课不能用普通体育课代替。如果由不懂得军事体育和军人体能训练的教员来教学员,势必会造成教学目的的偏差,甚至影响到部队官兵军事体育训练的科学化和战斗精神的培养。因此,应该发挥军事体育学这一特色交叉学科的作用,为高层次军事体育人才的培养服务。

3 军事体育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军事体育学不是军事学与体育学的简单叠加和重合,而是教育学、体育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在军事训练学、军事教育学中渗透融合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

3.1 军事体育学的理论基础

无论何种形式的战争,人都是起决定性的因素,而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军事素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军事训练效果和作战能力紧密相关。国防、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等军事理论体系是军事体育学产生的大环境,只有我们系统地掌握军事学的理论,按军事学的规律去指导军事体育学科建设,并用军事体育学的理论指导军事体育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军人的身心素质和体质水平。因此,军事学基本理论是军事体育学的最重要理论基础。

另外,军事训练受军队体制编制、武器装备和作战样式等因素制约,随着军队的发展和战争的演进,训练主体和训练的形式、内容、方法及环境条件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人们对军事训练的认识也相应拓展,逐步形成了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军事训练理论。而这些军事训练理论,又为军事体育的实践提供直接的理论来源;军事教育学和心理学为院校军事体育提供方法论基础;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训练学为军事体育提供人体生物学及战场环境适应性训练的理论指导。

因此,军事学、军事训练学、军事教育学、心理学、国防教育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军队管理学、统计学等理论,是军事体育学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基础。

3.2 该学科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首先,军事体育学与军兵种训练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军兵种训练包括陆军军事训练、海军军事训练、空军军事训练、二炮军事训练、武警军事训练、预备役部队训练以及后勤和装备训练等。各军兵种的军事训练构成了军事训练学的内容体系。各军兵种军事训练都以军兵种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战役训练为主体,都离不开军事体育训练。因为身体素质是技、战术发挥的根本载体。这决定了军事体育和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性。因此,军事体育训练是军兵种军事训练的基础和前提,与军兵种训练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其次,军事体育学与联合训练学有一定的关联性。联合部队军事训练,是指以联合作战力量为主要对象进行的军事训练,目的在于提高联合作战能力。联合作战及其力量编成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联合部队军事训练必然是紧紧围绕 “联”而进行的整体训练。这其中的联合意识,是决定联合训练成效的重要基础。而军事体育中的集体项目对抗训练,训的就是协同作战的联合对抗的意识。军事体育中的特殊项目训练可为联合训练提供思想意识上的预演,为联合训练提供体能上的准备。同时,军事体育项目的发展,又以联合训练为牵引,根据不同的形式的联合训练,不断开发协同对抗的军事体育项目,这种开发过程和训练过程是横跨不同军兵种的,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这又决定了军事体育学与联合训练学的异同和相对独立性。由此,军事体育学与与联合训练学之间既有区别,更有紧密的关联性。

再次,军事体育学与军事教育学在军事人才培养上相辅相成。军队院校教育,是军队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训练活动,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院校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紧随科学技术、军事思想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注重充实、更新知识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既具有丰富军事知识、掌握精湛军事技能,又具备强健体魄的复合型军事人才。院校军事体育遵循军事教育学的一般规律,服从军事教育学的内容体系,在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受军事教育的主体全面发展看,同样也离不开军事体育为其提供强健的身体条件。从军队这一特殊群体看,由于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军人体能的特殊要求,应更加重视军事体育在增强军人体能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尤其要重视军事体育在塑造人和培养战斗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我们应更加重视军事体育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总之,军事体育不是军事与体育的叠加,军事体育学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不论是理论体系、目的内容、项目设置,还是方法手段上,都是一般体育学所不能替代的,这种特殊知识结构的人才不可能从地方体院引进。即使引进了,也不可能按照军事体育的要求来锻造军人的身心,这是军事体育学与一般体育学的本质区别。同时,军事教育学也无法涵盖军事体育学所发挥的以身体训练而锻造出的意志力和战斗精神。因此,军事体育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学,军事教育学也不能涵盖军事体育学的全部内容。军事体育学有必要独立存在,与军事教育学并列为军事训练学下的二级学科,与军事教育学保持相互依存的关系。

[1]吴铨叙.军事训练学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2]南宁,等.新时期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科学发展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

[3]任海泉.外军院校教育研究 [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

[4]孙毅,等.特种训练理论与方法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5]林建棣,等.军事体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

[6]朱艾华,等.联合战术训练 [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

Discussion about the Necessity of Self-setting Grade-2 Subjects of Military Physical Education within Military General Training

KE Jie-bing1XIAO Geng-qing2WU Qian-qian1et al
(1.Special Operations Academy,Guangzhou 510500;2.Library of Commanding Academy of Armed Police,Guangzhou 510620,China)

In the new national Catalogue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of Granting Bachelor Degree and Training Personnel(2011),Military Physical Education wasn't listed in an independent Grade-2 subject.Nevertheless,the units,possessing the authority of granting master degrees of Grade-1 subjects of military General Training,may set Grade-2 subjects beyond the Programs.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s of Militar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ories of Military Physical Education,this thesis tidy up the general development,the functions and status of the Theories of Military Physical Education,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its relevant Grade-2 subjects.Furthermore,it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Self-setting Grade-2 subjects of Military Physical Education within Military General Training.

Military General Training,Theories of Military Physical Education,Grade-2 subjects

G873

A

1671-1300(2013)01-0041-04

2012-12-27

柯杰兵(1969-),男,安徽望江人,特种作战学院训练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军事体育学。

猜你喜欢
军事训练教育学军事
一部系统研究批判教育学的力作
——评《批判教育学的当代困境与可能》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借助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构建网络化模拟军事训练体系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基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的军事训练方法可推广性评价模型
地方高职学生军事训练组训模式创新构想初探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