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冬病夏治120例

2013-08-15 00:49江苏省扬州友好医院中医科扬州225261
陕西中医 2013年11期
关键词:痹症白芥子外治

章 玲 江苏省扬州友好医院中医科(扬州225261)

我院自2010年至2012年连续3年对痹症患者采用三伏天穴位贴敷方法治疗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根据我院临床研究方案,2010年至2012年三伏天用穴位贴敷治疗120名痹症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76例,年龄28岁~75岁,贴敷时间≤3年,每年三伏天贴敷3~4次,连续3年。

治疗方法贴敷药物:贴敷药物均本院自制。主要成分:白芥子、细辛、延胡索、威灵仙、吴茱萸,以10∶5∶10∶10∶3的比例配制,用粉碎机打成粉末,姜汁调成泥状,现配现用。贴敷穴位:大椎、肝俞、脾俞、肾俞、命门、腰阳关、鹤顶、膝眼、足三里。贴敷方法:上述穴位交替取穴贴敷,在贴敷前先在背俞穴处拔罐5min,继用伤湿解痛膏将药泥制成的直径1.5cm大小圆形,固定于所选穴位,贴敷2~6h。注意事项:贴敷时间内,有明显不适可适当缩短贴敷时间,若仅有轻度瘙痒、灼热、刺痛为正常药物反应,可持续6h再揭去敷贴药物,揭去药贴后6h内不得洗澡。在贴敷治疗全程,需禁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和鱼虾,勿贪凉,忌游泳。

疗效标准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为痊愈;主要症状减轻或基本消退,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为好转;关节疼痛及肿胀无变化为无效。

治疗结果120例患者中,仅1例因皮肤过敏严重退出治疗,余119例患者均完成3年疗程的治疗。其中痊愈16例,好转69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达71.4%。

讨论痹症大多夏季减轻或消失,在冬季寒冷时发作或加重,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治未病及既病防复发的思想。《素问·六节脏象论》云:“长夏胜冬”[1]。因此冬病夏治是利用长夏胜冬这一克制关系,利用夏季阳气旺盛的自然气候,扶助人体阳气,祛除风寒湿邪。《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1]。风寒湿趁人体正气虚时而入侵,初在皮表,次及肌肉,再次及脉络,更次及于筋,最深至于骨。尤以病在关节,羁留不去者治之最难。故病浅者易治,病深者治之维艰。我院用三伏贴穴位贴敷疗法外治,扶助患者阳气,逐邪外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治疗时间短,无副作用,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改善了痹症患者的症状,同时对于痹症的复发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明显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我院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所选之药白芥子外用即所谓:“白芥子涂法”,源于清《张氏医通·诸气门》,可温通经络,善散“皮里膜外”之痰[2]。《本草纲目》称其:“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3]。”细辛治“百节拘挛,风湿痹痛。”[4],吴茱萸散寒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威灵仙祛风湿通络,生姜温阳散寒,共奏逐风温阳散寒化痰行瘀止痛之功。吴师机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5]。”贴药如此,选穴亦如此。我们所选穴位,除膝眼、鹤顶系对症取穴外,多取背俞穴的阳经上的穴位为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张路玉云:“病久不愈,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补肾两途[2]。”肝之筋,肝血充足,筋得濡养,才能运行灵活有力。选取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温补阳经以助升阳,配以命门、腰阳关,补肾阳之根本。

[1]穆俊霞,王平校注.素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39.

[2]清·张 璐.张氏医通[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5.

[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78.

[4]清·顾观光辑,杨鹏举校注.神农本草经[M].第3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23.

[5]吴震西.中医外治求新 [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8:236.

猜你喜欢
痹症白芥子外治
白芥子(李源恒)《人间有味是清欢》《暂放尘心游物外》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干眼不舒,中医外治有妙招
鼻窦炎中医外治十法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uling Powder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辨证奇闻》中白芥子的运用规律探讨
中医外治杂志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治咳嗽痰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