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的意义、使命和建设路径

2014-01-13 01:50林晓娇
关键词:专科毕业生大学

林晓娇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361005)

2014 年4 月,旨在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战略部署的驻马店会议探讨了“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最后形成的《驻马店共识》正式吹响了我国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号角,引发了众多关注高等教育发展人士的热议。从此,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在德国、芬兰、瑞士等欧洲国家成功实践了的办学模式正式开始了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本土化”的进程。然而,即便有欧洲诸国的成功经验在先,由于具体国情和传统文化等环境因素的不同,要想学习、实践并取得成功并非易事。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是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出发,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对此,笔者更为关注的是,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使命是什么?其建设有效路径有哪些?

一、应用技术大学之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看到,尽管职业教育多年来已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但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整、结构不尽合理、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日益凸显。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直到目前都只有中职和高职专科两个培养基础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而缺少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1〕。使得职业教育呈现出“断头桥”的局面,也直接导致了高层次、善应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明确了应用技术大学是本科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可见,应用技术大学的提出填补了我国本科职业教育的空白,将有利于形成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各级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对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驻马店共识》所指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是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破冰之旅,是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打开一线劳动者成长空间的必由之路。

二、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历史使命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迅猛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成为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启动,这一切的深刻变化对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的呼声从未停止,但尚未取得明显成效。这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旨在掌握初级技能的中等职业教育和旨在掌握高级技能的高等职业教育〔2〕(专科)毕业生显然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基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借鉴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经验,服务国家技术技能创新积累,融入区域产业发展,建设能够承担起培养这部分人才重任的应用技术大学迫在眉睫。其历史使命在于,立足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向现代生产服务一线提供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接受过系统技能训练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特别是产业链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3〕,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人才保障,真正促进工业产品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三、我国本科职业教育探索的经验借鉴

虽然我国还未全面设置本科层次全日制职业院校,但近年来部分省份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关于本科职业教育的摸索一直在进行中,各地已有诸多小范围的试点在实践本科职业教育的操作模式。比如昆明理工大学2010 年开始设立城市学院专门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生〔4〕,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从2012 年开始设置电子信息工程等4 个专业与深圳大学联合举办应用本科〔5〕,江苏省在2012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出了高职与本科3 +2 的分段培养模式〔6〕。这些尝试对本科职业教育的可行路径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其中面临的问题也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实现路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从已经开展的本科职业教育试点中可以发现,高职(专科)与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缺乏清晰的差异性。比如某职业技术学院同一个专业在从专科招生变为本科招生时,其培养目标的表述却在核心的职业定位上基本相同,主要的区别就是增加了基本理论知识的课程及从最后的定性描述中把培养目标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变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如表1所示)。

这反映了实践领域对于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认识模糊。显然,当前本科职业教育的开展不仅在横向上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剪不断理还乱,而且在纵向上与高职(专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分明,使得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定位至今尚未取得广泛的理论共识,成为影响本科职业教育开展的重要问题。

(二)生源选择不对口

从理论上说,如果具有本科职业教育,那么作为高职教育的第一阶段,专科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面向社会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还担负着向本科职业教育输入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特定生源的重任。如此,才能实现高职教育层级之间的互通。但从目前开展的职业本科教育来看,其生源依然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而与高职(专科)毕业生没有直接的联系。比如2010 年,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各专业在云南省的录取批次为二本A 类〔4〕。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深圳大学联合举办的应用本科录取批次为第二批本科A 类院校〔5〕。2012 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大学联合创办高职本科专业,在江苏省普通类公办本科二批次联合招生〔7〕。而高职毕业生的上升通道主要还是依靠原本的“专升本”渠道走向普通本科教育。2012 年,江苏省试点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6〕这一渠道打通得更为顺畅,即学生读完3 年专科,直升本科院校再读2 年,获本二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从以上试点可见,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在向两个方向努力,一是立足拓宽高职毕业生的上升空间,推动高职(专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衔接。二是立足促进高职本科教育的开展,加大培养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可惜的是,本应紧密结合的两个方向却没有交叉。高职(专科)毕业生流向了普通本科教育,而本科职业教育却招收了未曾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普高生。这种错位现象阻碍了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层次互通机制的建立,也影响了高职(专科)毕业生本科教育的职业技术含金量和本科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表1 某职业学院专科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比较

四、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建立层次分明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明确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将其置于整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中去比较分析。“职业带”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有意义的视角,从中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职业教育各层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别和联系。根据该理论,划分不同人才类型的主要因素是其背后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从技能型人才到技术型人才再到工程型人才,其操作技能的要求不断降低,而理论知识的要求则不断升高〔8〕。三种人才类型既有层次性,又有连续性。这符合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层级要求,即中职教育培养初级技能型人才,高职专科教育立足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那么应用技术大学应该培养的是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技术型〔9〕、应用型人才,而专业研究生教育则应着眼于培养具有较深厚技术和基本理论知识,能很好地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工程型人才。另外,职业教育培养的这三个层次的人才,除了操作技能不断降低、理论知识不断升高之外,还应重点体现在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上,如此才能真正体现高水平职业技术人才的应用性特点。

(二)重点招收中高职毕业生,积极构建职业教育层级互通机制

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的来看,其内部层级互通机制的建立十分重要,否则将影响职业教育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衔接性。对于应用技术大学而言,生源素质是影响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按照以往本科职业教育的招生方案,全部接收缺乏一定技术技能基础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来进一步开展高端的技术技能训练,其效果必定是不如已经具有基础职业教育素养的中高职毕业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提出要“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笔者以为,此举不仅有利于较快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而且有利于根据生源学习情况在办学中逐步明确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向,促进知识和技能培养层级渐进的职业教育体系,真正实现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三)以专业建设为单位,推动部分本科院校逐步转型

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有赖于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方向是明确的,但路径尚未清晰。在有待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中,各院校现有基础不一,有的已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道路上探索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校企合作经验;有的一直努力建设学术性、综合型大学,对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十分陌生,如此差异注定难以进行整齐划一的转型发展安排。因此有效的转型路径应该是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重点,鼓励待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内部各专业多样化办学,逐步发展,最后全面覆盖。具体而言,一是以专业课程的衔接为出发点,在现有办学条件基础上逐步建立与中高职教育的课程衔接机制。二是按照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逐步实现实践型的人才培养理念。

〔1〕刘教民. 建设应用科技大学 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13,(17):1 -6.

〔2〕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J〕.教育研究,2011,(11):70 -75.

〔3〕驻马店共识〔N〕.中国教育报,2014-04-28(1).

〔4〕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招生工作〔EB/OL〕. (2012-12-10)〔2014-04-02〕. http://city. kmust. edu. cn/GXGLPT/MHWZ/MHWQTGL/Gjbialist.do?xh=201006280052&lmlbdm=0302&lmlxdm = 03http://city. kmust. edu. cn/GXGLPT/MHWZ/MHWQTGL/Gjbialist.do?xh=201006280052&lml bdm=0302&lmlxdm=03.

〔5〕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信息网〔EB/OL〕.(2012-12-10)〔2014-04-04〕.http://zhaosheng.szpt.edu.cn/.

〔6〕江苏教育.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 年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EB/OL〕. (2012-12-10)〔2014-04-08〕. http://www. ec. js. edu. cn/art/2013/5/20/art_4267_120221.html.

〔7〕江苏大学本科生招生信息网.江苏大学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项目招生说明〔EB/OL〕. (2012-12-10)〔2014-04-08〕.http://zb.ujs.edu.cn/html/baokaozhinan/baokaozhinan/2013/0607/442.html.

〔8〕杜连森.浅析“职业带”理论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5):15 -21.

〔9〕鲁武霞.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观念桎梏及其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2012,(8):59 -64.

猜你喜欢
专科毕业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