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14-01-14 06:37尽,严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服药门诊

林 尽,严 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病房,福建福州 350004)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目前,控制高血压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而药物治疗的效果与服药依从性密切相关。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的调查分析发现,多数患者缺乏疾病的正确治疗知识,没有意识到定期监测血压、控制危险因素的重要性,导致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并不理想。为了解护理干预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我科于2011年1月-6月在门诊选择17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半年护理干预并进行效果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我院2011年1月-6月干部门诊170例高血压病人,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其中男100例、女70例,年龄39-81岁(49.6岁±7.9岁)。入组条件: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判断标准为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2次以上血压值达到该标准[1];②确诊高血压病病程在半年或以上;③曾进行抗高血压药物治疗;④能坚持半年内每两周复诊。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①所有入选病例均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通过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目前的生活方式、患病原因、血压波动情况、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②通过与患者面对面指导、发放高血压知识手册、定期组织患者参加医院举办的知识讲座等方式,让患者了解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指导正确的服药方法。③指导患者自测血压的方法并记录,每两周门诊随访监测患者血压,半年后测量患者血压。

1.2.2 干预内容: ①指导患者遵医嘱坚持用药: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诱因及对重要脏器的危害,理解坚持用药的目的意义,让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②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根据药物的起效时间正确指导患者用药,让患者了解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时间、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简单处理方法。③指导患者正确监测血压:向患者解释监测血压的目的,告知患者测血压前需安静休息5分钟,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后可每周只测一天血压[1]。采取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的方法并记录,门诊随访时供医生参考。④指导患者建立有利于疾病的健康生活方式:告知患者合理饮食有助于保持血压平稳,指导患者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多食水果蔬菜,戒烟限酒,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睡眠,参加适合和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如慢跑、快步走、游泳、太极拳等。

1.3 评价指标

1.3.1 生活方式依从性[2]:①饮食调节: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天食盐量逐渐降至6g以下,控制总热量,减少膳食脂肪,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②戒烟、限酒:不提倡高血压患者饮酒,如饮酒应限量为白酒50g、葡萄酒<100g、啤酒<250g。③适量运动:每周3-5次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60分钟,心率一般控制为(170-年龄)—(180-年龄)次/分钟。④心理平衡: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

1.3.2 服药依从性:采用Monrisky推荐的Monrisky-Green测评表,用4个问题评价确定患者服药依从性[3]。表中4个问题为:①你是否有过忘记服药的经历;②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③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你是否曾停止服药;④当你自觉服药症状更糟时,你是否曾停止服药。4个问题的答案均为否,评为依从性好;四个问题中有l-2个问题答案为是,评为依从性中等;3-4个问题的答案为是,评为依从性差。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比较 干预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170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值(±s,单位:mmHg)

表1 170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值(±s,单位:mmHg)

血压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P收缩压 170 160.3±9.6 120.5±7.2 <0.01舒张压 170 106.3±10.1 83.7±6.9 <0.01

2.2 护理干预前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干预后患者的生活方式明显好于干预前,尤以饮食习惯和心理状况改善明显(P<0.05)。见表2:

表2 170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方式的变化[n=170,例(%)]

2.3 护理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干预前(P<0.05)。见表3:

表3 170例高血压病人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改变比较 [n=170,例(%)]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指体循环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升高,血压的幅度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呈线性相关,血压越高,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机会越多,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治疗高血压首先是使用药物控制血压,降压可以减少并发症,尤其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药物治疗除了要降低血压,还要减少血压的波动,这就需要患者定时、规则服药,以达到有效、平稳、长期控制血压的目的,因此服药的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要推广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血压,减少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抗高血压效果。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体重,减少食盐的摄入,合理的饮食结构,戒烟,限制饮酒,合理地增加体力活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理等。无论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药物治疗,都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做到规范的自我管理,这样才能使血压得到很好控制,以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门诊与住院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中血压控制上存在明显差别,主要原因是门诊患者大多缺乏规范的自我管理,导致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影响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的因素包括:①缺乏疾病知识。对疾病的特点不了解,生活方式不健康,对长期规范药物治疗的必要性缺乏认识,认为血压下降或自觉症状好转即可停药,或随意增减药量和改变服药间隔。另外,患者缺乏监测血压的意识,不愿或不会自我监测血压。②由于患者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出现药物误服和漏服。③高血压患者经常出现不良情绪,影响自身血压控制。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干预措施:①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普及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了解高血压病的发生原因及对肌体各脏器的危害,使患者自觉服从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为患者建立患者档案,每两周随访。从多方面直接干预患者的遵医行为,纠正不健康的行为,从饮食调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和心理平衡四个方面观察护理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②选用患者易于接受,能够坚持服用,且副作用小的药物[4]。长效抗高血压药突出的优点是能减少服药次数,药物作用时间长,所以对服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给予口服长效抗高血压药,可明显降低患者漏服药的次数。③在患者服药初期,密切观察服药后的反应,有不适者及时给予调整药物,包括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使患者的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同时根据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降压药物,以利患者长期坚持服用。④尽量要求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并掌握规范的服药方式,进而能够做到对患者的督促和监管作用,进一步降低漏服、误服的可能性。

本研究发现,经过半年的干预,高血压患者不仅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并且生活方式、服药已从行得到明显改善,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5-7]。

虽然本组资料显示以上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应该认识到,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肖惠敏等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与以下因素有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就医条件、医院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总病程、疾病症状、近期疗效、病情分度;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血压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取决于病情分度、近期效果、社区服务、血压分级[8]。因此,医务工作者仍然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结合社会-心理-生物学因素,找到提高服药依从性的合理而有效的方法,从而将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比较理想的范围。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 姚崇华.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高血压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25.

[3] 徐蕊.癫痫患者门诊复诊和服药依从性的分析与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5):38-40.

[4] 朱大乔,李雪玉,何丹丹,等.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评价方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1):100-102.

[5] 田佳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饮食护理指导[J].药品评价,2009,6(4):148.

[6] 马凤桃,宋丽萍,杨丽洁.高血压病患者认知行为及态度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8,22(6):1531-1532.

[7] 魏金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46例社区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00-101.

[8] 肖惠敏,姜小鹰,陈晓春.影响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多因素分析[J].高血压杂志,2002,10(3):283-284.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服药门诊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门诊支付之变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先分阴阳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