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中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究

2014-03-29 03:21江思容
成才 2014年6期
关键词:洪山武汉市中学

■江思容

学校管理中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究

■江思容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系统中,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唯有按规律办事,才能将事情做对;唯有非常理出牌,才能将牌局打好。近年来,武汉市洪山中学在办学过程中“立足创新管理谋发展,依托课程改革显特色”,着力推进三个引领,即引领思想,确立理念,找准坐标;引领专业,掌舵导航,找对方向;引领实践,立足课堂,找到方法。学校通过转变管理机制,让管理理念在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中提升;通过涵养学校人文精神,让文化建设在传承与创新中得以升华;通过规范学校常规管理,让课堂教学在传统与课改中寻求平衡;通过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让学校发展在积累与沉淀中形成特色。

一、转变学校管理机制——在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中提升

大家知道:认识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决定效度。洪山中学通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已经面临着转型发展期。为了紧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适应学校发展的新形势,学校领导班子在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中重新定位学校的发展模式,力争通过五个方面的转变来探索学校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在办学目标上,致力于由打造重点中学到发展特色学校的转变;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致力于由注重阶段性发展到注重持续性发展的转变;三是在队伍建设上,致力于由催生名师的一花独放到团队发展的春色满园的转变;四是在学校管理上,致力于由粗放经营型到精细管理型的转变;五是在工作作风上,致力于由人浮于事的形式主义到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的转变。

二、涵养学校人文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得以升华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013年是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年,学校将教师队伍建设与涵养学校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倡导“管人以人为本,用人任人唯贤,帮人容人以德,爱人成人之美”教师管理思想,致力于打造一支作风过硬、品质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洪山中学的人文精神,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得到历练。

一是对人格的尊重。尊重是关爱的前提,教师作为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没有理由不受到尊重。对人的尊重,第一就是要建立一个对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考核体系。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是科学适度的,有指标,但不硬压指标;有比较,但不盲目攀比;有紧迫感,但杜绝浮躁。学校主张历史地、全面地、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教师,使教师在洪山中学工作有紧迫感,也有安全感,更有成就感。

二是对环境的遵从。洪山中学的人文精神,体现在致力于营造的和谐环境之中,即创造一种和而不同、争而不斗、苦而不怨、乐而不独的人文环境。

三是对规则的遵守。学校管理,既要尊重人、关心人,又要遵守规则,确立行为规范。就学校管理而言,我们对规则的遵守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科学的用人标准;二是强化民主的议事规则;三是落实制度的行为规范。

四是对规律的遵循。中国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历来信奉“严父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基本教育规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严”字当头: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讲,一是铸练师德态度要严肃,二是砥砺师能治学要严谨,三是保障有力纪律要严明,四是创新业绩作风要严格。

三、规范学校常规管理——在传统与课改中寻求平衡

教育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两效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容不得停工时,更不会有竣工日。课改改掉的是课堂传统,改不掉的是教学常规。因此,学校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同时,从来没有弱化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

一是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规范备教辅改考习研流程。学校制定并坚持实施一系列常规工作管理和检查制度:落实教案和作业月检查制度;落实教研活动周检查制度;坚持干部日巡堂制度,随时把握课堂教学进展情况,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保证教学工作稳步推进,扎实有序;健全考试管理制度,落实诚信考试制度,强化考试过程管理。

二是落实减负增效政策,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学校严格执行文件精神,规范教辅资料征订工作;按照“教辅服务教材、全省统一目录、学校推荐版本、市区审定监管、学生自愿选购”的原则,确保在任意学习阶段一个学科只向学生推荐一套教辅资料,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在积累与沉淀中形成特色

洪山中学在发展目标定位上已经实现由打造全国重点学校到建设全国特色学校的转轨。区教育局领导班子莅临学校指导工作时,对我校提出“示范一方,影响全国”战略目标。那么,这种“示范性、影响力”来源于哪里?我们认为,唯有发展学校特色,才能提升洪山品牌。

一是立足课改,形成特色教学模式。如何推进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在探索,在行动。但是,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2012年11月,我校将“洪山中学高效课堂448模式”成功地转轨为“生星教育441高效课堂模式”。这次变革不仅是程序的简化,更是理念的强化,结构的优化和行为的内化。“四四一”课堂教学模式,曾经只是我校在课改过程中,妙手偶得的形象识别符号,今天,它已经作为武汉市十佳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武汉市高效课堂建设的系统推广名片,正在走向大江南北。

二是内涵驱动,塑造特色校园文化。2012年,区教育局决定投入资金助推我校创建市级园林学校。学校将市级园林学校创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总体规划,小处着手,分步实施。学校以营造书香校园、活力校园、科技校园、绿色校园为工作思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充分激发广大师生的智慧,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创新,让师生对文化“亲而近之”而非“敬而远之”。

五、勇担课改名校责任——在反思与沉潜中不断超越

洪山中学在发展之路上,且行且吟且成长,一程山水一程歌,“聚是一团火,散若满天星”,洪山中学课改产生的四大基本效应必将让学校的发展繁花似锦,让洪山的教育春色满园!

一是引领辐射的蝴蝶效应。学校知名度大幅提升,学校影响力显著增强。先后有来自省内外的四十多个代表团来校参观交流,学校也连续两年承担湖北省国培计划培训任务。学校先后承办了市区高效课堂展示会,并在大会上展示了我校课改成果,课改经验得到武汉市教育专家的高度认可与全面推广。

二是特色创新的品牌效应。2010年以来,我校先后荣获全国特色学校、全国课改示范校、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先进学校、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武汉市课改示范学校、武汉市十佳课堂教学模式、武汉市群众最满意学校等数十项国家、省、市区荣誉称号。

三是持续发展的机遇效应。学校先后被确立为武汉市首批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教育部全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试点学校(武汉市仅有两所),并正在力争创建湖北省园林学校。

四是良性循环的综合效应。学校文化系统逐渐成型,教师专业发展普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升,学校社会影响日趋增强。

当前,洪中课改已经步入发展的深水区。人们常说:入深水处得蛟龙,入浅水处得鱼虾。深水区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环境更险,阻力更大,推进更难,但是它同样意味着资源更多,风景更美,沉淀更深;它还意味着,当你丢下一块石头时,或许激不起半点浪花。因此,深水区意味着我们将迎接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在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不断加强学习与研究,突破疑难点,找准切入点,抢占制高点,寻求增长点,推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持续、深入、健康、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市洪山中学)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洪山武汉市中学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百年洪山香 幽幽复异彩
野鸡岭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邯郸市紫山-洪山区域地下水中高硅成因分析
浅谈洪山菜薹的发展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