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教”也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

2014-03-29 03:21况建琳
成才 2014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德育核心

■况建琳

“说教”也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

■况建琳

一提到“说教”,很多人会把它与“教条”“空洞”“乏味”等词语联系起来,进而对思想教育中这一非常必要的方式嗤之以鼻。其实,“说教”顾名思义,即说服教育,也是思想教育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积极正面的教育方法。“说教”一词最早出自《汉书·儒林传·梁丘贺》:“待诏黄门数入说教侍中,以召贺。”颜师古注:“为诸侍中说经为教授。”由此可见,说教本是儒士们讲学传经的一种方式,以宣扬正统思想为目的,侧重介绍、解释和说明,后来成为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中,“子曰诗云”式的说教是一种最常见的方式,其在传播思想、规范受教育者的言行中起到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只不过由于其宣扬的思想脱离实际,形式上单调乏味,后来就成了“生硬、机械地空讲道理”的代名词,从而使“说教”这种教育方式被人们轻视甚至抛弃。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开展正面宣传教育,对工作对象进行说服教育是我党通过长期革命实践总结出来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也是中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法。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基础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而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真正“进学生头脑”进而内化为学生的品德修为,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我们的中小学思想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中,说教就是必由的一段路途。

现在许多学校的思想教育,热衷于组织活动,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润物无声,这是创新德育方式的有效途径,但活动不能代替说教,说教是必要的道德灌输,而德育活动是对这些道德灌输的实践印证。没有德育活动的说教是空洞的,没有说教的德育活动是盲目的。“说教没人听”,不是说教本身有问题,而是说教者本身的问题。学生不喜欢说教,要么是因为说教者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说教的内容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或接受能力;要么是说教者一味过高的“上纲上线”批评指责,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要么是说教者本身的人格或说教的内容虚假而令人怀疑,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要么是说教者对说教内容的表达分析不到位,不能充分说服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对说教者本人或其传播的内容产生怀疑,拒不遵从。其实这些都是因为说教者没有掌握说教的艺术,才使得说教这种必要的德育工作方式的效果大打折扣。当然在现实社会中还有一种情况,学校里老师苦口婆心地说教,内容基本是正面的,可学生迈出校门所闻所见却与之大相径庭,难免会令学生怀疑老师的说教。但这也不是说教本身有什么问题,这说明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靠全社会共同的力量。

说教作为一种思想教育方式是有艺术技巧的,需我们认真思考,仔细揣摩。

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行。在学生面前不仅要扮演道德的化身,更要做身体力行的楷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对说教者的基本要求。正如现实生活中有些贪官在台上报告振振有词,可是群众就是不相信。不是因为他们说得不对,他们说的往往是绝对正确的道理,可是因为他们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双面人格,损伤的恰恰是从他们口中说出的那些“正确的道理”。这种诚信危机在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危害性尤其大。

其次,要敢于理直气壮地正面宣传教育,不迎合、不媚俗。中国近代以来历经曲折,传统美德也历经流变和断层,十年文革彻底颠覆了一代人的价值观,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价值观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成为了许多人的宏愿,一些传统美德进一步被怀疑甚至抛弃,人们急切地想通过背离传统而踏入现代,这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毁灭。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学校教育尤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教师要自觉担负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时代重任,在是非原则面前不迁就、不迎合、不媚俗,敢于坚持真理,始终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勤教育、多提醒,提高学生分辨是非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要讲究说教的技巧。说教不是脱离实际空洞地讲道理,而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教师和学生要以平等的方式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创设鲜明的教育情境或借助典型的实例、生动的故事,把说服教导与情境陶冶结合起来。说教不是说空话。空话是枯燥、生硬而乏味的,因为缺乏足够的论据而不能令人信服,说教则往往讲究有理有据有节,能说服人、打动人。说教也不是教训。教训不允许别人辩驳,强迫被说教者接受观点,而说教往往注重循循善诱,鼓励对方提出不同观点。说教不仅要说,更要教,要用心体谅对方所处的环境,帮助其分析问题,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要联系学生思想成长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就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教师说教的道理,在亲身体验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思想和道德素养,进而将正确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学校教育肩负着在年轻一代中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的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我们要通过有效的德育方式,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逐步形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思想、远大的理想、文明的言行、健康的心理,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年轻一代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从而让他们真正拥有美好的人生。

(作者单位:武汉市梅苑学校)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价值观德育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中国德育》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