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课题研究 实现两个转变

2014-03-29 03:21刘峥
成才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题组课题学校

■刘峥

强化课题研究 实现两个转变

■刘峥

“十二五”期间,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方式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课题研究工作不再只由课题组少数人完成,研究活动也不再唯有校长领导才能开展。在市、区大力推动高效课堂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为积极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我校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承担了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促进小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力争实现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两个转变,即:课题组职能变领导为引导,课题组角色变研究主体为研究推手。

这样的两个转变将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呈现出一种扁平化、网格化的全新格局。全校干部教师都能在自己常态的工作中,自觉地表现出研究的姿态,自愿成为课题的研究者,利用课题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为了强化课题研究,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学校制定了“明确方向,提供支持,鼓励‘草根’,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用“调查,确定工作方法——学习,厘清认知缺陷——个案,提供典型经验——论坛,激活工作智慧”这四种策略积极开展工作。

一、调查,确定工作方法

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成果更有普遍性,使更多师生受益,课题组对全校教师开展了专项问卷调查。调查了解到:约34%的受访教师认为非智力因素如兴趣、习惯、动机等,将对学生高效学习产生显著或者重要影响;约20%的教师认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重要途径;约7%的受访教师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作为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条件;约39%的受访教师将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方法并举,认为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方法的相互作用,将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教龄不足5年的年轻教师中将掌握基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的人数最多,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则更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数学科教师更多地表现出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而其他学科教师则不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调查的结果让我们看到,对于什么是高效学习,以及如何促进高效学习,老师们存在认识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以从其任教学科和教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教师受工作经验和管理制度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是否高效产生了带有明显个人倾向的认识;二是考试学科的教师更看重学习方法和基本知识技能的教育;非考试学科的教师则更关注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培养。

我们希望通过帮助教师完善自己对高效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促使他们大胆实践,不断反思,经常提炼,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科研局面。这样,课题组就能从众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事实材料,提炼出更多的一般性的策略和普遍性的方法,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有特点的教学模式。为此,课题组随后设计了“常规教研+专题培训+个案研究+经验交流”四结合的工作思路。为了协调好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工作的合力,有效推动工作的落实,课题负责人姚校长以高效课堂建设为背景,践行和完善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对学校的行政人员提出了相应的工作要求,使各部门的工作做到协调一致,确保了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落实。

二、学习,厘清认知缺陷

我们以张庆林主编的《高效率教学》书为主要学习内容。该书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高效率教学的理论和案例分析,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相适应的问题,对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高效率教学提出了多套实践性的策略和流程。

课题组分章节摘选其中精华的部分,印发给教研组,再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我们没有采用检查学习笔记的方式来推动这项内容的落实,而是将学期末的教学论文评比主题确定为“高效课堂之我见”,这种以评促学的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同时,课题组每个月都通过学校QQ群发布华师图书馆馆藏教科研究理论书籍的推荐名录。(老师们通过华师工作证可以直接借阅华师大图书馆的馆藏书籍)通过这种方式,使老师们将理论学习的关注点聚焦在高效教学上。

我们在倡导和鼓励老师们以自学的方式完善和重构教育认知的同时,2013年8月28日,学校邀请了华师教科院周东明教授以《教育实验的设计、实施、评价》为题,对教师的研究行为进行了指导。

三、个案,提供典型经验

我们从两个层面搜集可供课题组后期进一步分析的教师工作个案。一是一般教研层面:常规教研以“我的这一招”为题,组织教师认真的归纳、总结自己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方法。以论文或者案例的形式记录下来,学年结束的时候进行评比。在评比的过程中将优秀的、有价值的做法留存下来,作为后期分析的案例。二是教师个人课题层面:我校在全校教师中发动有能力和精力的教师申报武汉市的教师个人课题,让教师以更加规范的方式审视和归纳自己在高效学习方面的做法和体会,从而提高学校课题研究的普适性和操作性。

目前,我们共搜集了7个教师个人课题、32个优秀教学案例,并把这些个案将作为课题组后期对比分析的有价值的资料。

四、论坛,激活工作智慧

“高效课堂·我的这一招”是贯穿整个2013年度的教学研究主题。2013年年底,我们先以教研组为单位,让老师们积极交流,相互学习评价;然后在组内投票推荐的基础上,请语文、数学、并开三大组的教学能手在全校进行评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予以表彰。

论坛,只是一种形式。我们希望透过这种形式,使老师们明确工作的重心,能够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得启示。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的成果:

1.教师个人专题研究,成果显著。过去一年,我校刘峥、熊海豹、曹兰三位教师的高效学习教学课,获得省教研室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刘峥老师的文章《当“师目标”遇到“生构建”》发表在全国科学课专业杂志《科学课》上;杜朝晖老师的论文《能读、能讲、能演》发表在《湖南教育》上;德育主任刘红云的文章《规则意识淡薄折射出什么》发表在《班主任》杂志上。另外,我校还有32位教师的近40篇论文、教学案例在省、市、区获奖。

2.学校形成“引导式”教学模式。“引导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引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希望师生在一种更加轻松、和谐、阳光的氛围中实现生命的共同提升。

3.组织建设更为完善。这一年来,课题研究逐步进入快车道,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加。为此,我们积极开发学校优势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筹建学校专家指导组,一方面组建由校内中高、特级、市学科为基础的校级学术委员会。这两个组织的成立将会在课题研究的后期发挥重要的作用。积极培养科研骨干教师是学校教科研的重要任务之一。“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借力武汉市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平台,丰富课题研究的资源,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课题组课题学校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学校推介
课题组成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