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育人功能
——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综述

2014-06-06 10:44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中心小学周新友
成才 2014年6期
关键词:孝悌校园文化办学

■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中心小学 周新友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育人功能
——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综述

■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中心小学 周新友

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是学校教育资源凝聚和生命力的源泉所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更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延伸的根本。近几年来,我们注重从文化的角度考量学校的发展,通过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来达到学校的育人功能。

一、传承创新,建设学校精神文化

在确立学校发展方向时,我们提出了“厚积薄发,传承创新”的学校精神,确立了“以德立校、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最高的和最核心的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以德立校、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和教师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同时,也追求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和谐发展。我们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校全部工作的目的在于立德,即立“生德”,立“师德”,铸“校魂”,而文化的陶冶、教化作用是达成这一目的的必备途径,亦即文以载道也。我们确立了“让学生享受快乐,让教师享受幸福,让学校持续发展”为我校的办学目标,此“三让”目标既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又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躬行。

在探索学校办学思路时,我们秉持“勤奋、团结、务实、创新”的校训,潜心营造“文明、活泼、勤学、创造”的校风,“严谨、规范、和谐、奉献”的教风,“勤奋、求实、开拓、向上”的学风,我们努力发扬“真诚待人、精干高效”的领导风格,努力打造“有内涵、懂生活、能实验、善反思的探究型教师群体”,努力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创造”的学生培养目标,由此实现领导、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在思索文化浸润途径时,我们潜心创作了浓缩着校园文化精髓的校旗、校徽和校歌,并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深入全体师生的心灵,努力使其丰富的内涵达到让全体师生观其“形”而励志、诵其“声”而勃发的效果。

校徽(彩图见封二)

校徽金色镂空的“Z”字造型,是奓山中心小学“奓”字汉语拼音“zhā”的首个字母,动感的构思连同蓝色色块恰似奔涌流淌的奓湖;绿色图案整体给人以“山”的形象,也许就是那只曾经停歇的凤凰,更似那璀璨的皇冠,寓意“追求新生,铸造辉煌”;中间部分恰似一棵茁壮成长的希望之苗,又如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生命花蕾;背底红色象征祖国的花朵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朝气蓬勃,茁壮成长,这是一轮冉冉升起的希望之光,也是奓山的希望之光,更是民族的希望之光。整体圆形设计及其丰富协调的色彩,寓意全体同学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之下,生动活泼、健康快乐、全面和谐地发展。

校旗(彩图见封二)

校旗红黄的色彩与国旗用色相近,意味着心中时刻有祖国,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奓山”二字的首个字母“ZS”组成的图案在红底衬托下,好比浴火凤凰,有追求新生之意;律动的线条,激情的色彩,飞扬的舞姿,又体现着学校“合格+特长”的办学目标。

校歌

校歌学校校歌《凤凰英才》是一首雄壮豪迈、坚定向上的进行曲。A段起句运用分解主和弦描绘了学校座落在风光秀美的凤凰山下奓湖旁的地域特征;承句通过下行小三度自由模进保持了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及轻快活泼的旋律线趋向;转句中出现不稳定的“4”音,下属功能的运用和前面乐句形成对比,突出了园林学校“悦纳经典、践行孝悌”的文化特色。B段根据歌曲情绪的变换,运用大跳形成音高、力度、色彩上的对比,使演唱者自信激昂,演唱豪迈有力,直达歌曲的高潮,彰显了学校“以德立校,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第七乐句的上行级进表达了对未来满怀的憧憬。乐曲最终在主音上结束。整首歌曲抒发了莘莘学子意气风发、迈向辉煌未来的雄心壮志。

二、以人为本,构建学校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的引领,需要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来逐步体现在各个领域的教育实践之中。为此,学校坚持以“以人为本”为管理的主轴,作了如下尝试。

1.“以生为本”,完善基本制度,落实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认真执行市教育局的“减负”令,严格作息时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考试次数,保障阳光文体活动,让孩子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认真执行收费规定,杜绝自立项目乱收费的行为。

2.“以师为本”,更新管理制度,尊重教师需要,增强发展动力

为避免学校事务“校长一言堂”的专制管理模式。我们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同时,建立了分层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监督保障作用,教代会参政议政,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对于学校管理,我们的思路是:以人为本,做到“法治与情治的有机结合”,以提高教职工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水平为根本目的,尊重教师、激励教师,倡导教师以发展主体的角色主动创新。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坚持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构建共同愿景。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各种制度已由被大家认同逐渐内化为直接指导自己行为的自主意识。

此外,学校管理始终坚持尊重教师群体需求,尊重教师人格尊严,遵循不公开批评管理原则,重视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学校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关怀,如为所有老师准备工作餐,为所有老师冬季配备小座垫,夏季保证大空调;关注教师身体健康,请来太极、舞蹈老师,指导教师工作之余积极锻炼身体。这些人文关怀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让“校兴我荣”的观念进驻到广大教师的内心。大家把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自觉地融为一体,把完成学校各项工作视为自己的需要,那种发自内心做好工作的强烈愿望助推了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求真务实,更新领导和教师的工作文化

我们努力建设干部队伍,在帮助干部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同时抓好干部的工作作风、廉政建设,树立“勤政为民”的思想;我校干部均深入教学第一线,中层干部全部任自己专业主学科教学任务,校级干部包干并捆绑年级组,即将年级组团队发展状况作为校级干部绩效考核参数之一,其目的是让干部们及时了解教育教学的现状,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精心打造教师群体:抓师德,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抓读书,使教师博采众长厚积薄发;请名师,使教师得到引领,更好成长、更快成熟;抓科研,使教师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支“有内涵、懂生活、能实践、善反思”的探究型教师群体正在逐步形成。

四、整合资源,优化办学的环境文化

优美的自然环境陶冶人,高雅的人文环境启迪人,和谐的人际环境鼓舞人,用好环境的育人力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

1.加大投入,建设“人文生态化”校园环境

我们都知道,“环境是无形的老师,校园是无声的课堂”,本着“让每一株小草都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育人功能”的追求,我校精心打造校园环境,逐步形成了“三园八景三路一场”的格局……校园内每一个景点、每一处设计都蕴含深意。

漫步校园内,长廊里反映学校办学成果的宣传展板,墙壁上橱窗里形式多样的书法、美术作品,花坛边沿的“经典诗文板块”,各班教室门口的个性化宣传匾牌,楼道、梯间体现不同教育主题(礼仪、规范、诚信等)的警语、画像、诗文……可以说,景点与人文内涵的有机融合,使得校园内人文气息浓郁,对师生起到了良好的熏陶感染作用。再加上各班针对各自的文化特点开辟的宣传阵地,学生自办的“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着的乐曲、不时讲述着的身边好人好事,这些都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内的每一个学生。

2.整合资源,形成家、校、社区良性互动

多年来,我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教育。

(1)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我们针对家长家庭教育不得法的现状,开办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到家长学校里参加培训,让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方法。

(2)各班推选家长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到学校,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邀请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开放活动、评教评校活动,帮助学校做好相关工作。

(3)积极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与家长沟通,及时解决孩子在学业、身体、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此举对家校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效果明显。

(4)坚持与社区的共建。学校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坚持到福利院开展敬老活动,或帮助社区居民搞好文娱活动。我们也经常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一些清扫街道、宣传交通法规、宣传文明用语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

五、创建特色,优化学校活动文化

特色文化的形成是学校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的结晶。我校特色文化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德立校、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及构建“和谐育人、全面发展”的办学模式,提高了办学品位,丰富了办学内涵,张扬了个性特色,促进了师生健康和谐发展。

特色之一:悦纳经典

我们添置了大批经典名著,让学生与《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为友,与《大学》《中庸》《三字经》《千字问》以及唐诗、宋词作伴,并将其进行梳理重整,编制出了奓山中心小学的《悦纳经典》校本教材,将“读经”与“育人”相结合,让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我们还开设“悦纳经典”校本课,并改进“读经”教学,要求口耳相传,熟读成诵,不求甚解,但求自得。

我们确立教学目标为:读中求悟,自主吸纳,自觉内化,自我完善;教学方法为:以读为主,活动为辅,联系生活,寓教于乐,稍作点拨,深入浅出;教学评价为重在积累,贵在坚持,创设情境,多元评估,使经典悦纳工程真正走进课堂,并通过一年一度的“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平台让学生在身心愉悦和耳濡目染中采撷“悦纳经典”的硕果。

特色之二:践行孝悌

“人须从孝悌立根基”,所谓“孝”就是“顺事父母”,所谓“悌”就是“友爱兄弟”。能顺事父母,则为人必须遵纪守法,重恩而不忘本;能友爱兄弟,则为人必善与人处,重义而不背信。“孝”字推广则为敬重一切可敬者,“悌”字推广则为关爱一切可爱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不正是我们德育要达到的目标吗?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孝悌教育,养成“孝悌”的良好习惯,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之基,成功人生之本。

基于以上考虑,我校将孝悌教育列入了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项目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多种活动来进行宣传、实践,使其深入学生内心。

首先,从多说感恩的话、勤做力所能及的孝敬小事入手,培养学生孝悌习惯。孝道教育活动着眼点在“小”“诚”“行”三字上,其活动基本内容为:一是常说孝敬的话。要让学生从小就知道父母和长辈工作的辛苦,要学会说“您辛苦了”“谢谢”等感恩的和文明的用语。二是勤做孝敬的事,完成规定的感恩作业。要求学生吃东西要礼让,先长辈后自己;在完成作业后,要主动帮助父母、长辈做些小家务;牢记长辈嘱咐,勤奋学习,远离网吧;不强求长辈为自己做某些不该做的事等。三是宣传孝敬的美德。要求学生在家要孝敬自己的长辈,外出要宣传和发扬孝敬美德,带头孝敬其他老人和长辈,以实际行动影响他人。四是读写孝敬的文章。要让学生要摘抄孝敬美德的对联1~2副,收集并讲述故事1~2个。五是实践、总结和升华。要让学生养成每天为长辈做一件孝心事的习惯。

其次,在各种主题活动中践行孝悌。我们将“孝悌教育”与学雷锋活动、养成教育活动、三礼教育活动、学风校风建设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紧密结合,立足“五·一”“六·一”“十·一”等大型节假日和“孝悌教育月”活动,培养学生孝悌之心,营造“实践孝敬人人做、孝敬作文人人写、孝敬评优人人有”的良好氛围,让政府、社会、学校同运作,形成“多维立体”的德育网络。

特色之三:尝试课堂

为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我们结合尝试教学理论的精髓,合理取舍,形成了“五步尝试教学模式”课堂操作方法。

“五步”是教学的五个环节,“尝试”是这种教学法的精神,“五步尝试教学模式”基本流程是“情境导入(导)——自主建构(学)——互助互议(议)——精讲点拨(讲)——当堂训练(练)”,我们简称为“导学议讲练”。

导:用时在2分钟以内,导入方式有目标导入、学法导入、铺垫导入、复习导入、激趣导入、游戏导入等等。

学:10分钟左右,教师设计导学案,出示尝试任务、提出尝试要求,引导学生自认、自读、自写、自做、自画、自练,初步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议:6分钟左右,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通过已会教不会、快学带慢学、勤学促懒学,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完成80%以上的学习任务。

讲:7分钟左右,根据实际需要,或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展评,或由教师对普遍存在的疑问和教学关键点进行精讲点拨,对学生今后可能出错的地方进行讲解。

练:15分钟左右,当堂训练,当堂达标,力争实现“堂堂清”。

尝试教学法的运用、实践,使我校的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大家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一味追求表面热闹的现状,开始静下心来,切切实实从促进学生获得有效发展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策略。而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尝试,去学习,去探究,他们因此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校园文化表现了一所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对学生的人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取代的。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育人功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校的宏观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我们应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心甘情愿为其倾尽心血。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孝悌校园文化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病榻侍母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唐代制举孝悌类科目考论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