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谈批评学生的艺术

2014-06-06 10:44熊明霞
成才 2014年4期
关键词:小磊知心朋友身教

■ 熊明霞

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谈批评学生的艺术

■ 熊明霞

对学生如何批评教育,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长期都要面对的课题。如今我们面临的多是新时代90后的学生,他们富有个性,思维奇特,追求自由,敢于表达,不再唯师命是从。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他们出了问题,高高在上的说教和指责,肯定难以让他们接受,更难以让他们改正。那么,如何才能让他们接受你的批评并主动去改正呢?笔者认为,教师的态度非常关键。聪明的教师批评时应带着“微笑”——以尊重、关爱、信任与鼓励的态度与他们真诚交流,以自身修养影响他们。相信这样平等民主的方式,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并改正。

一、尊重、关爱、信任能拉近师生的距离

传统观念认为师生关系是从属关系,学生得服从老师,对老师言听计从,老师有权任意摆布、体罚、处置学生,这样方显“师道尊严”。殊不知,所谓的师道尊严无形中拉开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老师不“亲其生”,学生自然不会“亲其师”。所以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特别是提倡民主、平等的今天,老师必须放下架子,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往。当学生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时,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这个时候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教师的批评、指导,并得到老师的宽容、理解与帮助。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但要尊重学生,还要关爱、信任学生。因为关爱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能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不但要关爱那些成绩、品行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更要关爱、信任那些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缺点、问题的学生。当他们体会到你的关爱并感受到你对他的殷切期望时,即使你批评他,指出他所犯的错误及身上存在的缺点并要求改正,他也不会反感和抵触,而会感受到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他着想,是为他好。记得班上有一名叫小丽的女孩子经常迟到。顾及到孩子的自尊心,我并没有在班上当着大家的面批评她,而是私下耐心地找她沟通,了解到她迟到的原因是睡懒觉的坏习惯。通过多次交流,我让她明白好的生活习惯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备条件,并坚信她能改掉这个毛病。经过真诚的沟通,我的言谈触动了小丽,慢慢地,她迟到的次数越来越少直至完全杜绝。事后,小丽与身为老师的我成了知心朋友,小丽感谢老师没有当众揭穿她睡“懒觉”的缺点,给了她信任和改正的机会,而我也用关爱与信任得到了希望的效果。

二、鼓励是直面问题的信心与动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太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心理学家指出,当一个人得到赏识时,他心里就有了一种成就感,就会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一个有信心的人,更会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

表扬就是一种赏识,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老师先表扬再批评,不失为一种良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还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但使用这种办法,教师首先必须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从学生身上找到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表扬时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其词,不轻描淡写。比如我班学生小磊,不爱学习却喜爱篮球。我发现他不仅个人球技好,而且组织能力与荣誉感也非常强,但谈到学习却明显没有信心。为帮助小磊树立学习信心,我多次找他聊天,称赞他在校篮球队为学校争得的荣誉,与他分享了参加各种比赛的一些经历;同时也给他分析了搞好学习对打蓝球的益处,极力地鼓励并相信他“蓝球打得好,学习也一定能搞好”。之后通过努力,小磊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我以及科任老师的不断鼓励下,高考时取得了过一本线的好成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鼓励给予了困境中的学生信心与动力,也是批评的一种委婉方式。

三、注重自身修养,“身教”也能潜移默化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教育过程中涉及到学生的整个人格,所以,教师自己也是以整个人格来与学生接触的,是以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以自己的人格、形象的力量,通过示范的方式影响着受教育者。《礼记》中有这么一句话:“师者,律己严而后道尊。”我想,这就是告诉我们:得到学生好评的最终决定性因素不是别人,正是教师自己。教书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老师把课本中的道传递给学生的同时,更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所以,教师在工作中,应注重自身的修养,并形成自身的人格魅力。首先,应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注意自己的体态、教态,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和作风。教师只有保持自己外在形象的独特的个性和个人的教学风格,才能形成自己个人的教学魅力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眼球”,使犯错的学生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指导。其次,对待学生要有热情,应多与学生交流、常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引导犯错的学生成人成才。再次,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和道德修养。“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自身良好的师德素养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陶冶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不良习惯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批评教育作用。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心血,付出爱。教师利用批评这一方式应以尊重、信任、关怀及鼓励为基础,常与学生心理换位,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注重自身修养,善于“身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这样的批评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责任编辑 廖 林

猜你喜欢
小磊知心朋友身教
冬眠小熊
农民才值钱
浅谈在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
无法无天的儿子
二叔
我的知心朋友?——?书
言传不如身教——漫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