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萨依买里村的调查与思考

2015-04-09 05:10阿勒泰塔依巴扎尔
实事求是 2015年6期
关键词:村民文化

阿勒泰·塔依巴扎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 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新疆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萨依买里村位于314国道1 041公里处,辖区面积600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80 500亩,其中村集体耕地面积1 200亩,人均耕地2.5亩。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547户,常住人口3 114人,流动人口448人(流出421人,流入27人),1980~1998年出生人口1 063人,有劳动能力的743人,劳务输出112人,维吾尔族成分100%。村两委班子11人,党员31人,团员72人,“四老人员”7名,“十户长”39名。全村有清真寺6座,其中居玛清真寺1座(最多可容纳450人做礼拜),名胜古寺阿奇克马扎清真寺1座。全村宗教人士7人,塔里甫2人,寺管会成员23人。2015年3月初,自治区林业厅第二批“访惠聚”工作组进驻该村,开展为期一年的“访惠聚”工作。半年来,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切身感受到该村存在着基础教育薄弱,“双语”教师缺乏,贫困人口多,就业渠道少,宗教氛围浓厚,宗教极端思想严重等问题。要抵御极端宗教思想的渗透,实现该村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一、萨依买里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一是全村宗教氛围浓厚,宗教极端思想严重。工作组对该村100户家庭进行抽查统计:成年人数346人,每天做一次乃玛孜人数84人,占总人数的24.2%,每天做五次乃玛孜92人,占总人数的26.5%,每天做一次以上乃玛孜人数176人,占总人数的50.8%。20世纪90年代后期,极端宗教思想开始向萨依买里村渗透,至2004年后逐步猖獗,村民深受其毒害。一些家长只让孩子念经,不让孩子上学,出现了喝酒的小伙子找不上对象,不会念经的女孩子嫁不出去的不正常现象,一些村民不跳舞,不弹奏,不劳作,耕地荒芜,严重脱离原来世俗化的生活,甚至一些村民不吃不穿也要筹钱去朝觐,萨依买里村有28个阿吉,伊斯兰教信仰成为村民们最主要的精神生活。

二是老百姓文化程度普遍低,年轻人极易受到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据工作组入户对该村399户家庭调查统计:1 369名成年人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934人,占68.3%;初中文化程度393人,占28.7%;高中及技校生37人,占2.7%;大专及大学文化程度5人,占0.3%。大部分村民不能读写本民族语言,汉语更是知之甚少,相当一部分人初中毕业却不会用本民族文字写自己的名字。村民整体文化水平低,知识欠缺,思想简单,极易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煽动和蛊惑,一些文化程度偏低的年轻人更容易被宗教极端分子影响或诱惑,受宗教极端思想洗脑后,容易滋生极端化暴恐思想。

三是离婚率高,超生多,孤儿多,残疾人多,户籍管理难度大。村里大部分年青人都是父母包办婚姻,自由恋爱结婚的很少,许多年轻人初中毕业就结婚。经抽查统计:100户中父母包办的有55户,占总户数的55%;近亲结婚的有27户,占总户数的27%;离婚家庭为25户,占总户数的25%;平均结婚年龄不到20岁。思想不成熟,感情基础弱,离婚率高。女性离婚后回父母家居住,有的再婚,孩子就随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家庭不健全,子女缺少父爱母爱,缺少家庭教育,性格孤僻容易受别人的诱惑。我们同时发现,村里超生现象严重。仅2011年以来超生儿童就达到146人,平均每年超生29人,前几年超生的孩子没有办理户口,近三年来上级部门给予超生人员允许落户政策,已落户了600余人,还有一部分人正在落户和等待落户,这部分人在上学和就业方面都受到了各种歧视,而由此导致的后续问题也比较突出,长大后没有社会归属感。从调查本村以前超生的孩子可以发现,这部分孩子容易被极端宗教拉拢蛊惑。

四是经济发展滞后,就业渠道窄。当地主要的农作物是小麦、棉花、玉米,有少量的林果,每家养几只羊,人多地少,沿袭传统的农耕生产,农作物产量低,林果管理粗放,效益不高。受语言、文化、技能、当地经济发展制约,以及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村民就业率低,部分村民不愿外出就业。部分农民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依赖低保维持生活,全村享受低保178户483人。还有一些人受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胡大”上。

2.主要原因。一是基础教育薄弱、师资力量短缺,教育管理跟不上,家长不愿意孩子上学。村里2014年修建了幼儿园,但经费和管理人员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到位。我们驻村的15大队的孩子小学在16大队学校上学,目前学校有498个学生,12个班级,学校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共16名,其中汉语老师4名,现有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双语的教师更是匮乏。没有汉族老师,汉语教学质量差,当地学生得不到汉语教育。有些家长希望多与外界交流,想让孩子上汉语学校,学习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但阿依库勒镇有5万多人口,却没有一所汉语学校。目前的教育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当地教育需求,有些学校在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一些老师见到学生不好好学,也就不愿意好好教,长此以往形成了学生厌学,学校老师应付差事的局面。有些家长受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不愿意孩子到学校上学,即使把孩子送到学校,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

二是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宗教事务疏于管理。老百姓分不清什么是正常宗教活动,什么是非法宗教活动。基层组织长期软弱涣散,基本放弃了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职能,形成了基层干部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的局面,多年来没有制止老百姓中蔓延的宗教极端思想和各类违法行为。地下讲经、非法婚姻、超生等违法行为普遍存在、习以为常,基层组织听之任之。虽然这两年开始抓基层组织建设,但是,村干部文化程度低,驾驭全局能力差,教育和引导老百姓办法少,服务不到位,有些基层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办事不公道,说服力和执行力差,在老百姓中的威信不高。

我们所在的萨依买里村现有的宗教人士都是小学文化程度,文化水平和宗教学识水平普遍偏低,宗教知识一知半解,难以满足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需求,也难以正确处理信教群众的一些宗教问题,更不懂国家的法律法规,自己都搞不清合法和非法宗教界限。再加上这几年出台的宗教解释文件大部分是秘密文件,老百姓能看的公开发行的宗教法律法规宣传资料非常有限。一些阿訇和村民对宗教极端势力的歪曲宣传没有辨别力和抵抗力,同时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阿訇”可乘之机。

三是民族成分单一,文化生活单调,信息闭塞。南疆与内地相隔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加之农村族群单一,当地维吾尔族居民在语言、文字等方面与其他民族交流较少,导致生活的隔绝、文化的隔绝,以致容易形成与其他民族心灵上的隔阂、生活上的差异、文化上的误解。于是宗教极端势力趁机渗透,肆意干涉维吾尔族传统民族风俗习惯,加剧生活方式的宗教化,要求婚礼不笑、葬礼不哭、不让唱歌跳舞,不准抽烟、喝酒,长此以往,村民慢慢地不再愿意接受其他外来文化。据当地老百姓反映,萨依买里村2005年开始结婚也不跳舞、不唱歌了,全村现有一千多个年轻人里没有会弹维吾尔族传统乐器“都塔尔”的人;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没有文化活动场地,晚上除听大喇叭和狗叫声外没有其他活动。

四是农业生产资料短缺,科技含量低。南疆许多维吾尔族聚居地方的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发展滞后,村民摊派义务劳动过多,一年超过100天。就业渠道窄,贫困人口多,贫穷和没有文化的人更容易被恐怖分子煽动、利用,更容易去充当炮灰。因为贫穷一般就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通过良好教育达成上升的空间有限。如果没有出路,或者可能的出路困难重重,有的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极端,不但很容易被煽动起来,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基础教育,增加师资力量。一是每个大队建立幼儿园,加大汉语语言教学力度。教育从幼儿开始抓起,根据每个大队的孩子数量来合理建立幼儿园,配备专业的幼儿教师,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从幼儿园开始除双语老师外,每个班级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汉族老师,在镇上建立从小学开始学汉语的寄宿学校,加大汉语教学力度,达到初中毕业生能用汉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具备一定的汉语阅读能力。加强在校青少年的国民教育,循序渐进地推行双语教育,将双语教育提高到反恐维稳、维护安定团结和改善新疆各族人民切实利益的战略高度,推动科技、文化知识教育,推动就业培训教育,以科技文化知识入脑入心对付“三股势力”邪恶、愚昧的“洗脑”。二是加大教育管理力度。目前部分初中毕业生连名字都不会写,这一点教育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配备好学校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中汉族干部要占一定的比例。管理人员的工作与学生的升学率挂钩,尽快改变孩子不愿意学,学校应付差事的局面。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依法管理宗教事务,重视对青年人的教育引导。一是培养高素质的村、乡两级干部,提升基层组织驾驭全局能力。加强基层干部培训,组织基层干部到北疆和内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和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二是宗教事务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公开发行、宣讲《宗教管理条例》。从小学抓起,大力宣讲维吾尔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区别,正常宗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的区别,以及当前治理非法宗教活动和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相关政策等。加强宗教场所和宗教人士管理,实现宗教管理法制化,做到有宗教活动就有报告备案,有宗教活动就有乡村干部在场,有宗教活动就有全过程掌控,及时沟通,及时反馈,不留死角。新疆伊斯兰教学院应扩大招生规模,培养一大批有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民意识、民族团结意识,以及具有良好专业知识、人格魅力,在关键时刻能站稳立场的宗教人士。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正确引导和教育管理年轻人。给每个家庭发放法律书籍,组织家庭成员学习法律知识,在乡镇建立法律咨询服务站,形成全民学法懂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形成“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的法治态势。依法严厉打击罪行重大的犯罪分子的同时,对仅仅参与过非法宗教活动和非法婚姻等没有社会危害的人群,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处罚措施,适度控制打击面。要注重帮教转化工作,坚持教育为先、帮助为主、化解矛盾、增加基础,推动重点人员、特殊群体基础调查常态化,掌握底数、纳入视线,做好实时、动态管控,使得这部分人有重新回归社会的可能性及现实性。

3.加强文化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各民族之间文化交融,有效开展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各民族之间文化交融,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针对村民文化生活单调、宗教氛围浓厚的情况,要从幼儿教育开始普及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学生假期开办各类免费学琴学舞等文化教育培训班,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村民夜校、宣传栏、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每个大队建设综合文化广场,在每个小队设立村民之家,挖掘民间艺人成立村级文艺队,保障运行经费,开展经常性的文体活动,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弘扬维吾尔族传统文化,让村民在婚礼上和节日中唱起来、跳起来。鼓励、提倡、增加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增强各民族间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培育各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和公民意识。鼓励新疆人到内地上学、就业、旅游、做生意,内地人到新疆旅游、上学、工作等,不能采取极端措施排斥维吾尔族人甚至新疆的其他各族民众,在住店、安检、坐出租车等方面制造障碍。

二是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让当地群众有一技之长,同时要积极帮助引导青年人创业和就业。针对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效益不高的问题,加大农民培训,引导他们学习农牧业管理新技术。建立农林科技咨询服务站等,大力发展林果业、畜牧养殖业,在村一级建立牲畜站,提供科技支撑和卫生防疫,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提高农牧业效益。加大青年人的就业培训,发挥现有职业学校技能培训的作用,同时与疆内外职业学校和企业建立“请进来、送出去”的短期培训合作机制,组织青年人到疆内外发达地区进行就业培训。通过开展技能培训,让青年人既学到技能,又开阔眼界,转变思想观念。根据青年人的数量有计划地组织就业和创业,向疆内大企业大集团输出劳动力;对在农村能创业的青年人给予贴息贷款等政策支持;对成立合作社等安排就业岗位的带头人给予奖励;多鼓励青年人自主创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作重要讲话[EB/OL].新华社,2014-09-30.

[2]张春贤.到2020年基本实现南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EB/OL].人民网,2015-11-04.

猜你喜欢
村民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