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2015-05-04 15:31张懿玮夏林根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效果评价旅游管理指标体系

张懿玮 夏林根

摘要 专业实习是高校旅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专业实习效果的评价大多为感性判断。为此,应根据实习目的,从专业认知、行业认知、服务能力和服务素质四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实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3-0005-05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开设了专业实习课程。然而对专业实习效果的认识大多都是感性判断,缺乏系统性的评价。因此,有必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促进专业实习模式的改善和实习质量的提升。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因素分析和效果评价两个方面。在影响因素方面,侯国林(2004)从供求矛盾、行业吸引力、实习管理、基地建设等方面对影响实习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李星群和文军(2004)则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行业因素和学生因素四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影响学生实习效果的原因。姚小云和王云良(2011)基于组织社会化理论,构建了四维度的旅游类本科专业实习效果影响因子模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象限图对影响因子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效果评价方面,曹艳芬(2003)认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同等重要。过程性评价包括岗位任务、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拓展能力,终结性评价包括实习报告和实习答辩,最终还有加分项目。毛润泽(2008)从学生实习表现、辅导教师实习访视和实习心得报告三个方面构建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此评价涉及到实习学生和辅导教师两类评价主体。车慧(2009)则试图基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及专业素质、身心素质三个方面,构建实习效果评价体系。姚小云和田云霞(2010)更强调实习所应获得的能力,主要从专业认知、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5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专业实习效果。

(二)存在问题

纵观已有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某些指标要求过高。如有些体系中提到市场分析能力、判断决策能力、指挥协调能力、策划能力、激励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等。由于专业实习的对象通常都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实习岗位大多都是企业的一线岗位,承担的工作主要是服务性工作,极少参与企业管理,因此有关管理和创新等指标离学生的实习存在一定的距离。二是有些体系指标设计过于复杂。如将辅导教师实习访视作为重要指标考核,还包括研讨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再如将实习报告、学习答辩等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事实上这些指标与专业实习效果的关联并不明显。三是有些体系评价主体过多。如学生自我评价、部门同事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学校指导教师评价等。表面上这种设计使得实习评估更为全面,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评价的工作量,降低了评价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二、专业实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平级指标要相互独立,垂直指标要具有相关性。评价指标要相互统一,既要避免重复,又要避免矛盾和冲突。整个指标体系要能深刻反映专业实习效果的实际情况。

目标性原则。由于判定专业实习的效果必须以实习目标为标杆,因此评价指标的确定应该真实反映想要完成的最终实习目标,其设计应是实习目标的指标化和具体化。

全面性原则。专业实习效果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全面系统,要避免由于关键性指标欠缺导致的评价失误。但并不意味着要将所有的要素全都纳入指标体系,必须进行合理取舍。既要保证指标能够覆盖要评估的主要内容,又要保证避免过于繁琐。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选择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既要能够实现评价的目的,但同时指标的概念应清楚明白,表达方式应简单易懂,而且易于评价。

(二)指标体系的确定

指标体系的确定包括指标设计和权重确定。指标设计方面,因为专业实习不同于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而专业学习既是为了增加经验,提升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以此促进下一阶段的继续学习。因此,专业实习的根本目标集中于两方面:一是通过实习提升学生对专业和行业的认知;二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专家访谈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方法,最终围绕专业认知、行业认知、服务能力和服务素质四个方面,选择设计了15项指标,见表1。

权重确定方面,目前确定权重的方法包括了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系统效应赋权法、变异系数赋权法、序数赋权法、距离测试贼权法等多种方法。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定权,其结果也可能存在差异。其中,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在处理复杂决策问题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构建两两判断矩阵,利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见表1。

三、专业实习效果评价实施

(一)问卷设计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专门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学生的基本情况,涉及性别、生源、实习单位等内容;二是学生对实习效果的评价。本研究主要是采用封闭式问题,并利用李斯特量表法,将学生的评价划分为“完全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和“完全同意”五个不同等级。

(二)调查开展

于2013年11月对上海某高校2010届旅游管理专业刚实习返校进行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

(三)被试基本情况

在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为23.8:76.2,其中42.0%的学生来自上海,30.2%的学生来自其他东部省市,27.8%的学生来自中西部地区。实习单位包括酒店、旅行社、会展企业及其他,比例分别为40.1%、42.6%、5.6%和11.7%。单位性质包括政府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比例分别为2.5%、28.4%、35.8%和33.3%。

(四)结果分析

本研究主要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数据计算。这一方法是美国计算机与控制论专家Zadeh于1965年提出的模糊集合理论,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综合性评价,尤其是适用于受众的主观性评价。通过统计获得学生对专业实习效果评价的基础数据,见表2。

假设“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代表的评分集为(20,40,60,80,100),所以专业认知E1、行业认知E2、服务能力E3和服务素质E4的模糊综合评价公式为:Ei=Li×(20,40,60,80,100)T。

再对第一层模糊评价集根据评分集进行模糊计算,得到总的学生对专业实习效果的评价E为:

E=M×(20,40,60,80,100)T=70.34分

还可以对根据R×(20,40,60,80,100)T确定各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值。最终评价结果见表3。

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总体上,学生对专业实习效果的评价达到中等水平,总分为70.34分。在专业认知、行业认知、服务能力和服务素质四个方面,学生评价最高的是服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分别为78.47分和74.28分,而对专业认知的评价最低,只有61.52分。在15项二级指标中,职业道德素质评价最高,达到80.76分,而专业兴趣度和行业兴趣度最低,只有48.74分和50.72分。

(五)主要观点及问题

1 专业实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从实习效果看,此次旅游专业实习基本实现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有效提升。对于大部分学生,专业实习是他们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而且基本都是顶岗实习,实践性强。从实习单位的反馈和学生实习回校后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学生在行为方式、处事能力、仪表仪容等方面,与实习前相比,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2 专业实习提升了学生对专业行业的了解,但降低了兴趣

专业实习的重要初衷之一是加深学生对专业和行业的了解,提高对专业和行业的兴趣,以促进回校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就业。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专业实习的确使学生通过与行业的接触,更加了解了旅游业以及相关的专业,但是却降低了他们对专业和行业的热情和兴趣。调查发现,学生实习整体满意度不高,尤其是对工作强度和工资待遇的满意度最低。实习期间,学生的平均工资在800~1000元左右。而即使未来就业成为正式员工,工资待遇也并不理想。统计显示,旅游行业的平均薪酬已降到全社会的平均线以下,在各行业薪酬排名中已连续三年进入倒数10名。对未来生存的担忧,使学生对该专业和行业产生了焦虑感。

3 课堂知识在实习中的应用性不强

从调研结果看,在所有的能力培养中,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评价最低,这反映了课堂知识的应用性不够,在实践中大量课堂知识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从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看,很多的应用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一方面是课程体系大同小异,另一方面是年轻教师缺乏相应的企业实践经验,课堂上理论传授有余,但应用实践不足。此外,课堂知识陈旧也是影响其应用性的重要方面。所以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基本都需要重新学习相应的技能及岗位知识。

四、建议

(一)继续完善专业实习模式

实习模式不仅决定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根据组织形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模式可归纳为学校统筹安排模式、学校统筹与自主选择实习相结合模式和学生完全自主实习模式三类。学校统筹安排学生缺乏自主权,容易在实习中产生负面情绪。而学生自主实习又会导致实习难以控制。目前旅游人才市场供给需求失衡,用人单位多,但学生数量有限。因此,理想的实习模式应是由学校挑选企业召开现场招聘会,最终由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确定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实习的积极性,又能够有效避免实习过程中产生的其他矛盾。

(二)加强实习基地选择、管理和评价

首先,必须做好实习基地的选择,要挑选技术先进、管理规范、效益良好、信誉卓越的企业,酒店应以高星级酒店和精品酒店为主,旅行社主要以国际旅行社为主,要确保学生在企业能够学到知识,增强技能。其次,要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合作,与单位协商确定实习目标,制订合理的实习计划,要避免实习单位仅仅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真正能够发挥实习单位第二课堂的作用。最后,要在规章制度、指导教师、质量控制、考核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对实习基地进行有效评价,及时剔除那些效果一般、学生普遍不满的实习企业,避免浪费学生宝贵的实习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择业。

(三)做好实习过程的质量控制

现行的实习管理主要是管好“一头一尾”,“头”指的是做好学生的实习安排,“尾”指的是学生在实习完结后需要提交由实习单位评价签字的实习报告。若过程质量控制不到位,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实习半途而废的现象。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学校与实习单位、学校与学生、实习单位和学生之间都应该加强交流和沟通,做好实习过程的质量控制。学校应该指定数名实习指导教师专门负责实习过程管理。对于新确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指导教师至少每两周拜访一次,与实习单位和学生沟通,随时发现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既要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又要与实习单位协商处理各类实习问题。对于已经成熟的实习基地,指导教师也应至少每月拜访一次,了解学生的实习现状。作为实习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实习生的心理特点,要多给予工作上的鼓励和生活上的关心。工作安排上,要指定富有经验的带教师傅,对待学生要有耐心,注意循序渐进。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很多教师都是“从书本到书本”,缺乏足够的企业实践经验。要改变现行的师资结构,就需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这就要求学校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如要求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企业实习,或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寒暑假进行企业实践,或是建设校内实习基地,由教师承担基地相应的管理职务等。

(五)加强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一是要积极传递行业的正面形象,让学生正确认识旅游业;二是要始终贯彻从基层做起的观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三是要通过中青年企业管理者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对行业充满希望和憧憬。此外,还需要强化实习体验,避免将学生作为简单的劳动力,提升学生的实习满意度。

猜你喜欢
效果评价旅游管理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