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2015-07-28 08:16韦春华邹东华黄永群易湘婵
中国医药导报 2015年34期
关键词:协同血糖实验组

唐 艳 韦春华 邹东华 黄永群 龙 良 易湘婵

解放军第303医院老年病科,广西 南宁 53002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患糖尿病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9240万人,占全球患病人数的1/3,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1],而糖尿病的前期比例更是高达15.5%[2]。由于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并且有些患者还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患者的依从性和对疾病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血糖状况和心理健康[3]。目前的护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患者积极、理性地面对糖尿病,接受专业系统的治疗。协同护理模式(collaborative care model,CCM)的概念是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健康护理的过程,创造性地利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月于解放军第303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为实验对象,其中男68例,女50例;年龄30~82 岁,平均(55.4±13.5)岁;病程 3~30 年,其中糖尿病足19例,糖尿病肾病12例,伴视网膜病变23例,周围神经病变2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85年WHO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入院时检查空腹血糖(FPG)8.5~38.7 mmol/L,餐后 2 h 血糖(2hPG)13.9~34.8 mmol/L。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在本研究开始前让每位患者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步骤和隐私保护措施等,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资料整理过程中隐去患者的真实姓名,以编号代替。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①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饮食,饮食遵循低糖、低脂、适当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5]。②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控制血糖有利。指导患者积极参加有氧运动,如慢跑、瑜伽等[6]。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例)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协同护理。其中内容主要包括:①知识指导:以健康手册的形式发放给患者及其家属,并且向他们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如糖尿病常用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患者日常的饮食指导和生活方式等。定期根据医嘱复查电解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等,指导患者认识血糖、血脂等检查结果指标[7]。②强化自我护理:由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糖尿病知识并进行心理辅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护理诊疗过程,通过患者自我护理和自我心理调整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由专业人员为患者建立档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护理计划,每周聘请糖尿病专家进行运动、饮食以及疾病相关知识学习。责任护理与患者保持电话联系,每周进行电话随访,搜集和分析患者的信息。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发放和收回问卷。③心理护理:责任护士认真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与家属配合给患者以关心、支持,并根据患者个性心理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尽力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患者较好地应对在治疗疾病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增强适应能力[8]。尤其对住院期间压力过大和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责任护士要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向患者讲解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对战胜疾病、促进康复的重大作用,希望患者能以愉快轻松的态度去配合治疗。

1.3 评估方法

1.3.1 症状自评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共分为10类因子90个条目,其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涉及到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等内容。统计阳性症状数。使用Likert五级计分法根据症状正常、轻微、中等、较重和严重分别计分为 1、2、3、4、5 分。量表的评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9]。

1.3.2 血糖测量 护理前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两组患者的FPG、2hPG水平,同时采用离子交换液相层析法测定患者HbA1c水平。

1.3.3 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question-naire,SF-36)是被普遍公认的普适性健康量表,包括8个维度,即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该量表还包括了健康变化指标,用于评价过去1年内健康状况的总体变化,8个维度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CL-90评分情况比较

使用SCL-90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前2型糖尿病患者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阳性症状数均高于常模[10](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部分心理状态有所改善,实验组抑郁、焦虑、敌对、恐怖、阳性症状数因子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阳性症状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血糖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组FPG、2h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组 FPG、2hPG、Hb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CL-90评分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CL-90评分情况比较(分,)

注:与常模比较,*P<0.05;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SCL-90:症状自评量表

组别 躯体化 强迫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 阳性症状数实验组(n=59)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n=59)护理前护理后国内常模1.77±0.63*1.43±0.45▲1.68±0.45 1.58±0.52 1.62±0.64 1.55±0.43 1.90±0.51*1.56±0.36△▲1.87±0.38*1.51±0.32△▲1.44±0.27 1.40±0.21△1.60±0.67*1.28±0.23△▲1.35±0.39 1.32±0.27 1.29±0.28 1.27±0.60 31.97±11.27*26.21±0.45△▲1.83±0.51*1.92±0.56 1.37±0.48 1.67±0.84 1.64±0.71 1.62±0.58 1.67±0.52 1.63±0.48 1.65±0.51 1.82±0.50*1.83±0.54 1.50±0.59 1.89±0.37*1.87±0.27 1.39±0.43 1.42±0.36 1.43±0.34 1.48±0.56 1.69±0.38*1.67±0.31 1.23±0.41 1.33±0.41 1.32±0.37 1.43±0.57 1.28±0.50 1.29±0.35 1.29±0.42 29.87±12.78*28.61±12.31 24.92±18.41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血糖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血糖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

组别 FPG(mmol/L) 2hPG(mmol/L) HbA1c(%)实验组(n=59)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n=59)护理前护理后9.26±1.12 6.10±1.31*13.52±1.79 8.21±2.32*7.84±0.91 5.70±1.12*9.25±1.30 7.19±0.91 12.76±2.71 10.21±1.68 8.21±1.01 6.56±1.09

2.3 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SF-36各项指标比较

护理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SF-36量表中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力、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4。

3 讨论

3.1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部分心理状态有所改善,实验组中抑郁、焦虑、敌对、恐怖、阳性症状数与护理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对照组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阳性症状数与实验组护理后比较,有明显差异。

表4 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SF-36各项指标比较(分,)

表4 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SF-36各项指标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P<0.05;SF-36: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组别 总体健康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情感职能 精力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实验组(n=59)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n=59)护理前护理后51.98±9.97 66.34±8.23*70.90±23.45 80.01±24.87*51.67±9.89 64.87±11.24*52.12±17.01 79.48±15.89*51.63±27.34 70.62±20.78*53.67±11.89 65.17±12.23*53.45±15.78 62.91±10.79*64.79±13.12 78.36±8.78*52.78±10.17 53.87±7.01 70.56±23.16 73.98±23.78 54.91±10.73 54.79±12.98 52.34±16.97 55.72±13.92 52.46±27.86 55.24±20.75 55.91±12.78 57.01±11.02 52.68±17.89 55.68±9.98 65.11±11.98 65.25±10.02

因为糖尿病为慢性病的特点,大部分患者会有一些紧张的情绪,甚至有部分患者会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所以在协同护理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结果显示,协同护理后患者的部分精神症状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明显地提升。在通常情况下,紧张激动的心情以及心理压力,都会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大量分泌,这些与胰岛素形成对抗的激素会使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难度加大[11]。糖尿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的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与这些负面、消极的情绪有一定联系,这就会使大脑分泌神经递质,从而导致患者由神经细胞代谢障碍发展为器质性精神障碍[12]。同时,有资料显示,胰岛素的使用可能增加患者的恐惧心理[13-14]。因此,在协同护理中加入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恐惧和相关负面心理的消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帮助患者制订完善科学的运动计划和生活作息时间,以转移其消极情绪,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正确对待疾病[15]。

在协同护理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疏导,教授患者相关的糖尿病知识,使患者能够端正治疗态度,正确面对疾病,树立起坚定而正确的治疗信心,缓解并且尽可能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治疗,使血糖得到控制,使并发症的产生与发展得到延缓,还患者一个高质量生活[16]。

3.2 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并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和HbA1c进行比较,通过评分分析比较发现,护理后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协同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重要的是改善其生活质量[17]。协同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模式强调护士作为医疗方面的教育者、支持者,充分体现出患者参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4,18]。协同护理不仅包括责任制护理,还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部分,鼓励患者参与护理工作和临床治疗,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9]。

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2型糖尿病患者在给予协同护理前后的基本健康状况,护理前两组的基本健康状况没有明显差别,护理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健康状况有了显著差别。这说明,协同护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起了巨大的作用[20]。协同护理改变了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单靠护士解决问题的不足,主张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护理过程,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患者的自尊和被关心被爱的感觉,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21]。

本次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人力物力有限,研究中只抽样调查了南宁市的一家医院,研究的样本量尚不够充足,还需要更大规模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以证实结论。并且本研究中研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只使用了SCL-90量表,研究患者的生活质量时仅用了SF-36量表和血糖情况,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选用多种指标,以提供更全面的情况。本研究仅初步探索了协同护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对于如何将协同护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护理工作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年)[S].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7-8.

[3]王月英.协同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755-2756.

[4]卢小红,杨静华,刘付群,等.协同护理模式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0):18-19.

[5]周琳.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中的作用研究[C].北京: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2015.

[6]宋文爱,曹春梅,张燕.协同护理模式对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7):1-3.

[7]丁小珍,钟帆.协同护理模式对糖尿病合并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4,14(12):91-93.

[8]肖勇,李平,王文红.协同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7-18.

[9]高娟.综合医院内外科住院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护理需求及相关性分析[D].青岛:青岛大学,2013.

[10]Vural M,Acer M,Akbas B.The scores of Hamilton depression,anxiety,and panic agoraphobia rating scal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Anadolu Kardiyol Derg,2008,8(1):43-47.

[11]吕荣菊,刘桂芝.肺结核合并糖尿病34例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12.

[12]汪贵姣,王达莉,杨柳,等.胰岛素笔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13.

[13]柴若楠,吕肖峰,张绍维.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J].临床军医杂志 2010,38(1):69.

[14]陈飞.降糖药物联合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达标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3,25(3):128-129.

[15]Beagrie L.Inter-professional primary nursing practices address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J].USChina Education Review:B,2011,1(6):878.

[16]郑冬杏,苏海丹,黄春燕,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7):12.

[17]钮蔚琳,吴燕霞,王印红,等.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4,40(11):1357-1358.

[18]陈建明,唐海峰,李美萍,等.协同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63-64.

[19]邵燕.协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疾病感知的干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8):28-30.

[20]邹喜荣,尹凤鸣.协同护理模式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59-62.

[21]张丽莉.家长协同护理对哮喘患儿住院舒适度及远期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4):1677-1680.

猜你喜欢
协同血糖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