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点评:四个“基于”:走出单元计划目标制订误区

2015-12-05 11:11孙建顺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接球教学计划学情

专题点评:四个“基于”:走出单元计划目标制订误区

单元教学计划,是依据某一水平教学阶段的教学计划,把某一教学内容按照某种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系统地编排各个课次和制定合适学练方式的教学文件。教师只有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本单元教学,才能在较高的层次上俯视和把握本单元教学的各个局部,处理好单元教学计划与课时计划、课时教学目标、练习内容、练习项目等之间的各种关系。基于此,本期策划了“如何制订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的选题。

本期来稿刊发的文章,为制订单元教学计划提供了文本参考和良好的思维方法。但是纵观本期来稿,较多地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理性的分析文章,如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考评单元教学计划的目标达成等;作者呈现的单元教学计划比较简单、呆板,缺少个性化的单元教学计划设计;格式化和应付成份居多,缺失不同单元教学计划文本格式的优缺点分析。很多单元教学目标的预定、表达、分解与评价存在着一些误区。如何走出误区,笔者认为需要做到四个“基于”。

第一,基于学情实际设定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与学生原来的素质、基础、经验、方法和态度等信息息息相关,也与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背景相关,甚至场地器材、气候环境等因素也是影响单元计划制订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可以说,学情实际决定着单元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然而,在众多来稿的单元教学计划中,基于学情分析的计划鲜见。笔者认为,一份完整的单元教学计划,应该包括学情分析。教师在制订单元教学计划之前,应该提前深入学生实际,从学生的认识水平、技能储备、身心状况、学习能力、参与态度等方面收集信息。学生原来有没有接触过即将学习的内容、学过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对教学内容有无真实兴趣、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品质怎么样、教学环境如何等,基于对这些内容的思考,单元教学计划才能切合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环境实际等,制订的目标才有针对性与可行性。否则,单元教学目标只是基于教师的成人视角和臆想,即使天马行空,结果只能是一厢情愿。

第二,基于准确理解表达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越具体,越易细化与落实。制订单元教学目标,一般从知识、技能、体能和情感等四个方面来确定目标。在很多来稿中,单元教学目标概括、抽象、笼统,难于落实。如,一份小学五年级的篮球接球单元教学计划,作者将单元教学目标表达为: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篮球的一些基础知识;2.技能目标:学生基本掌握篮球的接球技术;3.体能目标: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和顽强的拼博精神。篮球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包涵的基础知识众多,涉及的接球技术很多,一个单元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目标与要点。仅靠短时间内的单元学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合作品质、拼搏精神等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因此,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将单元目标进行全面梳理。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所要了解或知道、掌握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或有关本单元相关的体育知识有哪些;学生所要掌握和运用的具体运动技术和能力有哪些;通过过程学习,能锻炼或发展何种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培养哪些意志品质,学会哪些调控情绪的方法,形成怎样的合作意识,养成怎么样的体育道德等。然后,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运动基础,将一些知识、技能、体能与情感目标有选择性地进行筛选,细化与具体化,准确地表达单元教学目标。如,上述单元计划目标可以改为:1.知识目标:能简要描述快速移动的动作名称与方法,如跨步、侧身跑等;2.技能目标:掌握不同方向的跨步、侧滑步等位移技术和接球技术,并能够在篮球体育活动中完成“跨步+接球、侧身跑+接球”等,在“移动中接住球”的身体组合动作,提高学生篮球技术运用能力和篮球意识;3.体能目标:发展学生上肢力量与位移速度的身体素质;4.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球类活动中能遵守规则、在团队体育活动中能较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等体育品质。

第三,基于全面分解落实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计划是制订课时教学计划的基础,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目标,应该合理地在课时计划目标中得到分解、细化与具体化,变单元目标为课时目标。然而,综观来稿,部分单元教学计划与课时目标存在着不匹配关系,对照单元教学计划目标与每课课时目标发现,单元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落实较好,匹配程度高,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虚化”,处于无序状态,缺乏计划性与递进性,更没有针对性。用体育教师的话来讲就是,态度培养是“捎带带手”的,往往找一些“高、大、上”的目标来充当“门面”。因此,有效落实单元教学计划目标,需要将三维目标、四个领域目标细致分解与“显性化”。

第四,基于学生个性制订差异评价措施。目标的落实与达成,需要靠评价来检测与反馈。单元教学评价理应是单元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来稿中,部分单元教学计划却并没有涉及到评价,这就使制订的单元教学目标被“架空”。也有一些单元教学计划的评价,只是用统一的绝对标准去衡量学生,运动能力达到什么“数量”,就给予相应的分数与等级。而影响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仅凭几课时的单元教学,期望运动能力有多大提升,根本不切实际。因此,制订单元教学评价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多样性、标准的客观性,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有过程性评价;既要有教师评价,更要有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也可以把家长评价引进到评价体系中来,如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评价标准的制订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基于学生的差异,既要考虑多数学生,又要考虑个体差异,将情意表现和进步幅度纳入评价权重中,体现评价的发展性,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通过努力学习带来的进步感与成功感。

目标统领内容。如果教师在预设单元教学目标时,能基于学生立场,了解学情与需求,全面梳理知识、技能、体能和情感教育要点,具体化表达单元目标,使目标细致分解落实到课时计划之中,并用差异化评价手段来检测目标之达成,这样的单元教学计划,才能真正贴近学生实际,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点评人:孙建顺 (“学体名师专家库”培养对象、江苏常州小河小学,213138)

猜你喜欢
接球教学计划学情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直击多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及半径
大树的日常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小学数学学情分析后的高效课堂
小学校园足球课程实施路径和方法研究
优化材料力学教学计划,培养创新人才
新课标对教学计划灵活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