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文化适性为美

2015-12-22 05:21韩瑾
湖北教育 2015年35期
关键词:适性德育优化

●韩瑾

尊重文化适性为美

●韩瑾

神龙小学在三年的内涵发展项目中,以塑造“适性文化”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以尊重为前提“适性而为”,努力达成“适性为美”的目标,为“做有影响力的适性教育”而不懈努力。

创适归德育文化,塑德性之美。学校是播洒道德种子、引领道德行为的场所,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晰,学校的德育应从高远回归,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所谓“创适归德育文化”,就是从依托教育协商委员会,整合家长及社会资源,以“生活百宝箱”“运动欢乐岛”“快乐体验园”等七彩社团活动为抓手,全面整合、深化学生的教育活动,到以“尚美”提出品行修养的目标,着力构建“一班一品”的班级文化,实现“人人共美、班班尚美”的德育生态,再到回归学生个体全方位、自主化、可持续地成长,让师生及家长归于天性地展现自我,激发灵性地挖掘潜能,找准自我,从而发展其社会性,获得人生价值。

创适切课程文化,塑灵性之美。课程建构的理想是缤纷而有序。“适切”尤为重要,既要适时,又要切合实际,更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打破师资、场地等困境。

学校着力构建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学生可以自主选课并实行“走班”上课,课程科目从2013年的27门逐步丰富到2015年的40门,今年还实现了所有课程的网上选课,下一步,学校还将推出网上选学课程,逐步实行“菜单式选课”,定制学生的“个性化课表”。

创适合课堂文化,塑智性之美。国家课程的改革只有“适合”学情、校情才会高效优质。我校从课堂模式、信息技术、教艺素养、适教学程4个方面,三年三大步地开展了研究和实践。

学校构建了“五适”课堂模式,从建构学校总模到学科基模,再到课型子模;信息技术方面,从主题网站整合课程,到利用教育云空间的“前置性学习”、微课的翻转课堂实验,努力达到学生能自带终端如PAD的高效互动学习;在教艺素养方面,学校融合大数据的科学诊断,从解读教材到课堂观察、科学评价;适教学程方面,从学情调研、学程研究到学法实践,科学严谨地研究适合师生的学程。

创适志为师文化,塑心性之美。行为世范,教师的行为、修为就是文化。我校倡导“为师”文化,通过历练心性,逐渐达成“适志”即舒适自得的人生状态。

学校在课题研究、学科培训、读书工程、双智讲坛等通识培训和新手教师、成熟教师、明星教师等分层培训过程中,特别强调有志愿、有志气、有志趣、有志学的“适志在无营”的高尚、超然的心境修炼和文化塑造。

创适宜管理文化,塑品性之美。我们倡导管理从精细到精致,甚至到极致,并不是底线越来越高,规定越来越细,而是“适宜”简化优化,并且倡导对教师职业“工匠”精神历练的,才是文化至高境界。

学校逐步在实践中完善“五大中心”制,每两年优化提升中心职能,并适时地全面培养后备干部,实行了中心主任和校级干部的轮岗和分工调整,在优化中心工作的同时,更注重人的优化。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

(见习编辑周群)

猜你喜欢
适性德育优化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探究碳量子点在纸基材料防伪印刷中的适性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