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充盈校园

2015-12-22 05:22贺金莲乔能俊胡春蕾
湖北教育 2015年35期
关键词:整本书书香诗词

●贺金莲 乔能俊 胡春蕾

课程形态:导读课、推进课、享读课及品鉴课

让书香充盈校园

●贺金莲 乔能俊 胡春蕾

日前,宜昌市桃花岭小学捷报频传:605班学生韩佳辰代表湖北省参加团中央、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之“国学达人”挑战赛,一举夺得个人冠军;学校舞蹈《诗韵》入围2015年全国优秀国学教育文艺作品;学校的《书香校园诗意路幸福童年道德行》入选全国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名录。桃花岭小学是宜昌市唯一一所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从2013年开始,学校通过实施“阅读生根计划”,即“一个行动、两个节日、三个角逐,四种课型”,实现了由校外阅读走向家校阅读,从活动走向课程,由课程走向校园文化的跨越,使学校的国学教育日益绽放绚丽之花。

课程设置:开展“1变60”读书行动

读书需要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环境,营造书香浓郁的动态环境,创设阅读主题的物态环境,让校园弥漫书香气息是学校的追求。

为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阅读,学校将图书室里的藏书摆到了窗台上。此外,各班还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家长推荐读书网站或电子书资源。家长们也开放家庭藏书,让藏书流动起来,近千个家庭藏书的书单走向了各班的班级群。同时,学校还多方筹措资金,借用社会资源,丰富更新学校的藏书。一个由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海量“图书馆”成为桃小学子阅读的强有力保障。

阅读,和其他课程一样,也需要引导,需要指导。学校每周开设固定的阅读指导课,阅读指导课安排在每周五的下午,课时为60分钟。这节大阅读课主要用于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学期初,在学校统筹安排下,各年级教师根据分级阅读指导、课程内容以及孩子们提供的想读的书目,共同制定一份包含文学故事、科普、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学期阅读书单。教师根据书单上的书目制定课程计划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每学期每班每位学生根据课程计划拥有一本课外读物。读完之后,书籍在同年级的五个班级中互换阅读,这样学生一学期可以用1本书换取另外四本书的阅读,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六年下来,每个人就可以读60本书。为了提高阅读课的质量,学校阅读课实行教师走班制。每学期每位教师精读一本书,然后进行阅读指导课的设计。书漂流到哪个班,就到该班跟孩子们一起上阅读课。上课教师除了语文教师,有时也根据需要邀请其他学科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

为了能让教师获得系统的知识和阅读指导能力,学校以“悦读”工作室为研习单位,组织教师系统学习,并邀请儿童阅读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定期进行儿童阅读的研习与讨论,开展教师读书沙龙等活动,使读书与推进儿童阅读成为教师个体的自觉。2012年11月,教师赵丹被评为宜昌市西陵区“十佳书香教师”。

课程活动:开展桃花诗词节和腊梅阅读节

举办“桃花诗词节”。每年桃花诗词节,学校会开展角逐诗词小状元、文化名人进校园、诗词原创大赛、诗社户外采风、千人诗会诗歌展示等活动。学校诗社不定期举行野外踏青、倾听名师授课、诗词创作吟赏以及校外采风等活动;学生自主命题,自由创作,以诗词的形式参与比赛,家长、教师可积极参与;邀请文化名人走进校园,名人和学生一起进行现场作品创作,并进行成果展示;以班级为单位编纂诗集,优秀的作品推荐到报刊杂志上发表。目前,诗社编辑了22本诗集,收录了几千名学生的原创诗作。200多名学生的原创诗歌在各级各类诗歌竞赛中获奖和发表。

举办腊梅阅读节。腊梅阅读节之亲子阅读、跳蚤书市、阅读成果展示会、故事人物变身秀、悦读沙龙等系列活动,让腊梅阅读节丰富多彩,别有韵味。

学校将“亲子阅读”纳入学校的阅读课程体系,制定了亲子阅读课程实施方案,为家长开出包含亲子共读与家长自读的书目。每学期,学校根据阅读和参与情况,评选书香家长和书香家庭。2012年11月,学生贺筱纾一家被评为西陵区“十佳书香家庭”。

开展“跳蚤书市”活动,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旧书找出来,并根据每本书的新旧程度和内容定下此次销售的价格,并在操场上以班级为单位划区域铺设摊位进行书市交易。

学生们还举办阅读成果展示会。展示一般分为实物展示和活动展示,文字展示包括读书海报、读书笔记、读书小报、读后感、绘本创作等。活动展示包括亲子阅读展演、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读书论坛等。同时提倡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展示。

课程评价:角逐诗词小状元、阅读小博士、妙笔小作家

角逐诗词小状元。以“诵”“赏”“创”等形式培养学生浓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经典古诗文中的品行故事和道德典型,培养学生的好品质。“诵”养气,通过笔试、背诵两种考核方式,最终以储蓄积分来检查积累情况,一学期学生可以背诵30多首诗词;“赏”自励,每月开展一次诗词鉴赏课,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鉴赏,并交流古诗词的魅力和分享个人诵读经验;“创”求新,户外采风,创作诗词,汇编诗集。学校专门制作了《古典诗词银行储蓄卡》,记录学生背诵古诗的成长足迹。这张储蓄卡内含古典诗词必背和选背两大部分,学生需填写背诵时间和感悟等,而家长、老师要做出评价,并作为考级时的重要依据。2015年7月,学校代表宜昌市参加了湖北省举办的第十五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华经典诵读”及综合素质展示大赛,获得了小学组的二等奖。

角逐阅读小博士。为了引导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感受阅读带来的喜悦,学校制作了一张清晰明了、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日历、一本阅读分享的评价方式——“阅读小脚丫”。每读完一本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展示记录方式,家长和读书小组同学及老师对学生的展示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确定获得的分值,填入“小脚丫”。同时对于数量、质量提出明确要求,根据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的阅读量进行统计和评比。学期末时,还将阅读小脚丫的分值按30%的比例计入学生的学业综合评价。得分高者将入围学校“阅读小博士”的总决赛。最终,学校制定赛制,请家长当评委,开展有特色、有创意的阅读博士总决赛,诞生阅读小博士和书香家庭,以此激励学生畅游书海。

角逐妙笔小作家。为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捕捉生活,记录自己的奇思妙想、成长故事,学校发起了“妙笔小作家”的角逐。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向报社、杂志投送稿件,每一次学生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了文章,均能向学校提供文章原稿复印件,再向学校提出申请,最终发表过文章的学生的照片就会出现在“角逐妙笔小作家”的榜单里,以此鼓励大家。

课程形态:导读课、推进课、享读课及品鉴课

学校每周开设有固定的阅读指导课,阅读指导课安排在每周五的下午,课时为60分钟。根据整本书的阅读特点,我们探索出了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流程:导读—推进—分享—延伸。同时,根据阅读的流程与阅读指导的确立了四大课型:导读课、推进课、享读课及品鉴课。教师适时点拨,给予方法指导。学生交流阅读感悟,分享阅读体会,享受阅读的乐趣。

导读课。在学生阅读这本书之前,通过呈现精彩片段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上导读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基本过程:认识整本书,形成初步印象——阅读部分篇章,体验阅读乐趣——拓展相关信息,激发阅读兴趣。

推进课。推进课的核心要素是“阅读指导”。主要是教师通过设计,引导学生对阅读整本书保持持续的阅读兴趣,能继续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并重点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

享读课。通过读书会引导班级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共读,交流、分享、碰撞阅读收获,相似的体验会引发成员间的共鸣,差异的体悟会给他人带来新的启迪,这种共鸣与启迪的获得就是分享。

品鉴课。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选择特点鲜明的作品,运用诵读、比较、品味、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品味、欣赏、揣摩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巧妙的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

(作者单位:贺金莲、胡春蕾,宜昌市桃花岭小学;乔能俊,宜昌市西陵区教科院)

(见习编辑徐世兵)

猜你喜欢
整本书书香诗词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