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老教师”的尊严

2015-12-22 05:22覃明才
湖北教育 2015年35期
关键词:激情岗位职业

●覃明才

重拾“老教师”的尊严

●覃明才

看了《湖北教育》2015年第9期《不忘初心,成就梦想》的教师节特别策划后,感慨颇多。环顾四周,在老教师群体中不乏“倚老卖老”“慢点儿混”等思想倾向。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笔者以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应该发扬优良传统,与时俱进,重启“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站好职业最后一班岗时,为年轻教师做好示范,身体力行地进行“传帮带”。

首先,要保持职业激情。从心理学角度讲,教师的尊严是教师的一种道德地位的昭示,同时也是教师的内在价值和个人感受方式。过早地或者下意识地把自己界定为“老教师”,实际是在消极地自我暗示,把自己的工作态度、激情、意志力等逼向“颓废”,影响了教学,耽误了学生。因此,我们应该拥有“站好最后一班岗”和“有一份光发一分热的”心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年轻教师和学生树立榜样。譬如,笔者有个同事吴启文,硬是在讲台上“优雅”地站到60岁,因此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尊敬、学生的爱戴。吴老师曾说,教师的尊严比什么都重要。

其次,要坚守教育教学岗位。教师的尊严是教师作为个体在与他人建立的社会关系中获得价值承认和尊重,并由此形成在人们心目中那种令人尊敬、敬仰的地位或身份。老教师过早地放弃了适合的岗位,意味着他曾经的优势,曾经的“导师”“师傅”“教学能手”地位或身份可能将不复存在。老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是学校文化精神的标志。老教师在其适合的岗位上发挥余热,认真经营好那“一亩二分地”,往往会有新的收获,甚至会成为构建新的教师文化的开拓者而更加受到尊重。枝江一中李植汉老师就是最典型的一位,他不仅在岗时爱岗敬业,退休后被学校返聘教毕业班课程8年。他的品格受到了学校和同行的推崇,学校为他举办了教育人生报告会,还制作了《李植汉教育生涯影集》。

第三,不忘“初心”,保持“重新出发”的生命状态。老教师因病“退出一线”或提前“休息”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其中有很多人忽视了尊严的维护,精神先倒了。他们不愿紧跟新形势、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理论、改革旧教法、创建新学说,导致遇事绕着困难走,要么“躲到一边享清福”,要么“混日子”。其实,教师应有的尊严乃至神圣感、成就感,就在于其职业精神的崇高与伟大。要实现这个目标,最主要、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我激励。部分老教师患有“职业病”,常常头昏眼花、全身酸痛,对做好工作确实影响极大。只要恪守职业信念,不忘教育理想,保持“重新出发”的生命状态,不断挑战自我,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孜孜以求,为人师表,为师楷模,老教师也可以有新作为。

(作者单位: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见习编辑徐世兵)

猜你喜欢
激情岗位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