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015-12-22 05:22刘怀俊
湖北教育 2015年35期
关键词:行风群众学校

行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我的专栏在各位编辑的指导和广大读者的期待下,走过了不平凡的2015年。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的一年。一年来,我把许多思考变成文字,就教于各级领导和各位同仁,并和广大读者进行交流。

这些专栏文章中,有一些观察和思考可能还可以再深入一点,有一些文字表达也许还需要再进一步细细推敲。特别是,专栏定位于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在选题和写作方面难免受到一些局限。因此种种,文章倘有不足之处,也只能贻笑于大方之家了。不管怎样,我要感谢一年来《湖北教育》的编辑、读者,以及教育界的同仁们对于我的支持、帮助与信赖。

作为2015年度的最后一篇专栏,如果要略作盘点,给出一个小结之类的表述,我想说的是,教育行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青壮年文盲的扫除、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免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长、全民受教育年限大幅提高,为国家培养和储备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也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通过综合治理,我省教育行风建设可以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行政部门的作风更加务实高效;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招生和收费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让更多的孩子们入园有了保障;小学生划片区就近入学;计算机分班,择校择班的情况大为减少;高中实行阳光招生、取消了三限生招生政策,过去通过交费就能上优质学校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这些改革举措,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但是,教育自身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现行的高考招生录取制度,虽然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但应试教育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活力,弊端日益显现;教育行风建设中,多条禁令、多项规定与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存在一些差距……这些都有待于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逐步突破,乃至彻底解决。

就拿中小学补课来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有禁补令和禁补文件,但仍有个别地方和少数学校依然坚持补课和变相补课。我到学校和家长中做过调查,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和学生,有要求补课的,也有要求不补课的,赞成补课的理由有很多,不赞成补课的理由也很多。如何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适当补课可能适应部分人民群众的需求。

举例来说,少数学生偏科,或者因种种原因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班集体,老师采取帮扶措施帮助这些学生把相关的课程补起来,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种情况下,适当补课就是合情合理的;再比如,现在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法定假期比过去增多,有些学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不了教学计划,适当进行补课也未偿不可,关键是要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严寒酷暑不要安排补课。

如果我们把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或者说是差别化的服务工作做好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得到了满足,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教育行风也会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教育行风建设,有些问题一抓就见成效,有些问题长期治理而收效甚微,说到底,与我们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有关。处理行风建设中面临的一些棘手问题,有时候确实需要更高的智慧。

作者

刘怀俊湖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

(责任编辑鄢志勇)

猜你喜欢
行风群众学校
苍溪县:解民困办实事 加大社保行风建设力度
行风社会监督员长效机制构建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学校推介
新媒体时代行风类栏目如何焕发生机
构建立体职务犯罪预防网络 加强医疗行风建设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