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中的作用

2015-12-24 02:21苗成,彭保成,李红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0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

综合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中的作用

苗成彭保成李红云张建璞高绚照马连萍

河南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新乡453000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和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1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8例给予针刺联合常规治疗,B组55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刺激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侧支循环建立和脑血流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A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程度均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A组侧支循环建立和脑血流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其疗效肯定,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针刺治疗;药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

【中图分类号】R743.33

本研究选取93例脑卒中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联合针刺治疗,旨在探讨针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建立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对象收集2011-04—2014-04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3例。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螺旋CT或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均属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或出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所有病人均在发病14 d后,病人意识均恢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有严重视、听觉、言语障碍和认知障碍以及病情不稳定、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

1. 2实验分组将113例患者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为2组。A组58例,接受针刺治疗+常规治疗,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59.25±3.19)岁;病变部位:脑叶28例,基底节区30例;病程(17.6±2.8) d。B组55例,仅接受常规治疗,男32例,女23例;年龄(58.47±3.59)岁;病变部位:脑叶26例,基底节区29例;病程(18.1±2.6) d。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变性质、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措施A组行重复经针刺+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治疗方案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4年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建议原则,视具体病情而定。结合以往研究, A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外,加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采用慢速捻转进针法针刺,留针20~30min,每隔5 min行针1次,1次/d。头针刺激区的选择仍以焦氏头针分区、国际标准化头针分区法及传统头部穴位透刺法为主。具体方法是以CT或MRI病灶定位为依据,将与病灶最近的相应头皮划一圆圈,由圆周向圆心斜刺4~8针,针距2 cm左右,之后以180~200次/min的速度捻转1 min,留针5 min,再重复2次,然后出针,每次针刺时间15 min左右;留针12 h,于6 h、12 h各行针1次(如初次),然后出针[1]。B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4疗效分析指标2组接受治疗前和3个月的治疗后使用Fugl-Myer躯体功能量表(FMA评分,包括Fugl-Myer关节活动度评测表,Fugl-Myer平衡功能评测表,Fugl-Myer感觉功能评测表)、Barthel指数评分(Barthel index)分3级10项评分法,>60分者为良;41~60分为中,有功能障碍,稍依赖;<40分为差,依赖明显或完全。

采用DSA、经颅多普勒、MRA等影像学检查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的变化。侧支循环建立的评估标准采用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侧支循环的评估标准[2]。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4.0软件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通过χ2检验对纳入研究异质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2组FMA、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 ( ± s)

表1 2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arthel

组别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A组治疗前33.48±14.1738.69±14.75治疗后61.58±16.4956.38±17.14B组治疗前34.30±13.1337.64±15.13治疗后45.83±14.8545.93±16.67

2.22组侧支循环建立和脑血流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A组与治疗前相比,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明显加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P<0.05),且优于B组(t=1.73,P<0.05)。A组与治疗前相比,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t=9.43,P<0.01),且优于B组(t=3.59,P<0.05)。A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大脑半球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得到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P<0.05),且优于B组(t=2.16,P<0.05)。A组与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7,P<0.01), 且优于B组(t=2.91,P<0.05)。见图1。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A,B: B组治疗后行DSA检查示:大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C,D: A组治疗后行DSA检查示:大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图1侧支循环建立和脑血流功能的改善情况

3讨论

脑卒中(stroke)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第3大致死病因。脑侧支循环是决定急性卒中后最终梗死体积和缺血面积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3],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预后较好,因此通过有效的联合治疗,尽快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侧支循环,对提高和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终使患者能够重返社会有重要意义。针刺能有效解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的微血管痉挛,为周边的侧支代偿血流进入缺血区创造条件。头电针可使缺血后脑放射性减低程度显著改善,表明头电针可调整脑血流的低灌注状态,增加缺血部位的局部血流。

本文结果显示,A组治疗3个月后,FMA 评分及Barthel 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侧支循环建立和脑血流功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证实针刺治疗在促进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和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中疗效肯定,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康复开辟了新的前景。

4参考文献

[1]韩淑凯,张宝昌,左永发,等. 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56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3):37-40.

[2]张慧敏.头穴丛刺结合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07,32(3):190-194.

[3]孙铭.头皮针语言区治疗中风失语100例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 8): 92-93.

(收稿2014-08-24)

猜你喜欢
缺血性脑卒中药物治疗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治疗方案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甲氨蝶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影响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