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变态反应学而共同奋斗纪念中国变态反应学诞生六十年(1956—2016)

2016-01-20 02:55叶世泰
关键词:北京协和医院性疾病工作者

叶世泰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 100730)

60年前,1956年5月,中国第一个变态反应学科,经过3年的筹备,正式在北京协和医院创建,接收患者,开展医疗工作。出乎意料的是,刚一建科就受到了社会和医务界的广泛关注,患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每次门诊均人满为患,都要额外加号,深受患者欢迎,顿时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个热门科室,亦成为北京协和医院一个颇具特色的医疗部门。

60年来,历经风雨沧桑,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一个医院推广至全国,悠悠岁月,不知不觉已走过了整整一个“甲子”,令人感慨万千。我有幸在这60余年中,亲历了它的筹备、成立、发展的全过程,回首往昔,总觉得我们只是为中国的变态反应学事业做了一些奠基的工作,对中国人的变态反应发展规律做了极其初步的探索。我始终认为中国的变态反应学事业,确实是一块沃土良田,它还有很多未经开垦的处女地,有待于有志于中国变态反应学的优秀之士去挥洒汗水,倾尽智慧,精耕细作,前程必定是无限辉煌的。

中国潜藏着得天独厚的变态反应临床资源,表现在中国有广袤的疆域,居全球之首的人口,经过历年各地的初步调查,中国人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颇高,并有逐渐增长的趋势,而且我国民族众多,地处寒、温、热三带,物产丰富,生活习俗多种多样,凡此种种均构成了不同的发病诱因,因此我国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不但数量大,而且病因病种复杂,从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历年接诊量看,已由初建时的年数千例增至年10万例,实非国外任何一个变态反应诊疗单位所能企及。回忆我于1981年初次访问美国时,与时任John’s Hopkins大学的变态反应中心主任、美国变态反应学会主席Dr.Philip Norman交谈时,他亲自告诉我,他每周平均接诊患者15例,而当时我个人每日接诊的患者在20~30例,两者相去甚远。何况我国这些年来全国医疗组织体系日臻完善,变态反应业务已在全国推广,电脑信息技术日趋普及,一个较完整可靠的有关中国变态反应的资料库正在酝酿成熟。

中国的变态反应临床工作,不应局限于门诊、病房与实验室,还应深入到患者的实际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去,进行细微深入的调查和观察,尤其对少数病情特殊而疑难的案例,接诊者更应不辞辛劳,深入到患者的实际环境中作分析探索,这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如此的工作方式在西方医务界是颇难做到的。我认为这应成为中国变态反应工作者的一种传统加以发扬光大,这亦顺应着“以人为本”的中国工作作风,且必将大大增进和改善我国的医患关系。

中医药是中国特有的民族遗产,它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保健做出过莫大的贡献,在中医的历史典籍中,中医药对许多重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等均有大量的文献记载,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中药麻黄治哮喘是2千多年前的经典验方,事实上一个世纪前,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药理工作者曾从中草药麻黄中成功提取出麻黄素(ephedrine),以治疗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曾造福于全球的呼吸道过敏患者。在中医药的宝库中一定还贮藏着不少诊治变态反应疾病的宝贝,有待我们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去发掘,这将是中国变态反应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越是本土的也必然越是世界的,这一宏旨必将是中国特色变态反应学的一项主要内容。

变态反应学创立于1906年的欧洲奥地利,1956年中国的变态反应学起步于北京协和医院,各有110年和60年的历史。人类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生有赖于两大因素,一曰体质,一曰环境,两者缺一不可。回顾这百余年的变态反应学发展史,深感我们过去的工作,无论中外,基于环境因素者远大于基于体质性的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前者易而后者难。广大的变态反应临床工作者,对于遗传、基因等学科往往知之甚少,临床上更难以着手,扪心自问,不免令人有舍本求末之憾。

进入21世纪以来,遗传、基因等基础研究突飞猛进,这大大有利于为变态反应疾病谋根治之策。我认为从现在起,广大的变态反应临床工作者均应自觉地加强对遗传、基因学的关注和学习,并主动地加强与遗传基因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学术互补,以求使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从体质因素上得以改变或纠正,这势必能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最终突破起决定性作用。当然,要达到此目的绝非易事,我们殷切地寄望于中国变态反应工作者,通过艰辛的探索、调动全员的智慧和协作精神,在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性疾病疗方面取得更大进展,这亦正契合于当今方兴未艾的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和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的概念。

当然我的上述设想,绝非意味着放松或中断当前我们正从事的诸多针对变态反应性疾病环境因素的诊治预防等工作,双管齐下,标本兼顾,必将大大加速人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突破。

若干年前,我曾在本刊对全国同道发出过“伴‘敏’如伴虎,能不慎乎”的告诫,我至今仍认为作为一位变态反应学工作者,对于自己终生的服务对象,必须严谨恭慎、思虑周全,不容有丝毫疏忽,不然常可能造成对患者无可挽回的损害。深愿全国同道戮力同心、兢兢业业,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变态反应学而努力奋斗。

1986年,为纪念中国变态反应科创建30周年,我们曾编印了一本纪念册,并由当年十分关心我国变态反应学发展的卫生部陈敏章部长亲自书写了封面,书中记载了30年中变态反应科所做的工作和收集的数据,值此纪念中国变态反应学创建60年之际,特将此刊示于此,聊供参阅,并对已故陈敏章部长深表缅怀之情。

猜你喜欢
北京协和医院性疾病工作者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关爱工作者之歌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分层培养小组模式运行情况的评估与分析
更正:脑库与神经病学建设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