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青川鱼集体食物中毒的应急护理预案实施效果评价

2016-03-08 18:12周丹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青川预案中毒

周丹

(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北院区急诊抢救大厅,江苏 常州 213000)



食用青川鱼集体食物中毒的应急护理预案实施效果评价

周丹

(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北院区急诊抢救大厅,江苏 常州 213000)

目的 探讨集体食物中毒的应急护理预案的制订和实施效果。方法 针对2013年5-11月我市发生的4起(69例患者)食用青川鱼集体食物中毒的突发事件,我们制订了一套应急护理预案并加以实施。评估抢救护理效果、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69例患者均得到及时、高效、有序的生理救护和心理护理,平均抢救时间为(39.7±10.8)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2.3±1.3)d。46例患者治疗后痊愈出院,19例患者经急诊留观室治疗12~24 h后症状康复出院,4例患者住院治疗2~3 d 后好转出院。抢救护理显效率93.3%,有效率9.7%,总有效率100%。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结论 集体食物中毒应急护理预案的制订和实施,有利于急救现场的组织管理,促进急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抢救效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集体; 食物中毒; 应急护理预案

Collective; Food poisoning; Emergency nursing plan

近年来,急性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屡有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对医院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重大抢救任务时的应急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1]。其中,护理工作在突发医疗事件的抢救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2013年5-11月,我科抢救了4起因食用青川鱼引发的急性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并制订了一套周密而完善的应急护理预案并加以实施,使所有中毒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生理救护和心理护理,在提高抢救效果的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成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5-11月我市共发生4起因食用青川鱼引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共69例患者,年龄18~52岁,平均(31.5±2.6)岁。其中,5月份23例,男2例,女21例;6月份10例,均为女性;10月份9例,男3例,女6例;11月份27例,男6例,女21例。潜伏期最短10 min,最长5 h,发病集中在饭后30~180 min。病情主要表现为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头晕、头痛,心悸、胸闷,口干、咽部烧灼感,恶心、呕吐,全身出现荨麻疹。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低血压。

1.2 应急护理预案

1.2.1 成立应急护理小组 为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确保在应对大型突发事件和重大抢救任务时,抢救人员能及时到位并迅速投入抢救工作,达到及时救治的目的,我科成立了应急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组成,并由有资历、抢救经验丰富的护士长负责统一指挥应急护理小组的工作。应急护理小组成员手机24 h保持开机状态,做到随叫随到。对应急护理小组的成员,平时除加强急救意识、科学的理论培训和急救护理技能的培训外,同时还加强小组成员对应急护理预案的学习,掌握常见集体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救护措施等。定期组织应急训练和演习,训练护士娴熟的急救技能(包括建立静脉通道,插胃管等),并定期进行考核。另外,我们还对应急护理小组成员进行急救仪器使用的培训,如呼吸机和心电图的使用,以提高应急护理小组成员自身的急救能力。我们要求护理小组成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在抢救工作时做到急而不乱,井然有序。

1.2.2 合理调配人员、物资和积极开展院前抢救工作 集体中毒事件发生时,往往病情紧急、人数多、抢救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因此,护士长应加强抢救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工作,对应急护理小组成员进行再分组,并明确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小组间互相协调合作,提高抢救效率。当接突发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抢救任务后,值班护士白天立即向科主任和护士长报告,晚上向医院行政总值班汇报,如果需要启动应急小组成员,所有应急小组成员必须在30 min内赶到医院参加抢救。

1.2.3 合理分流院内抢救工作 院内应急护理小组在接到抢救任务时,应及时通知主要物品供应单位,准备充足的洗胃液,并根据现场情况(中毒人数、中毒程度等)紧急调取充足的洗胃机备用。院内应急小组进一步分为接诊分组、抢救分组、洗胃分组和转运分组,以及时有效地完成对患者的抢救工作。由于患者人数多,往往同时或短时间内陆续到达急诊部,需要对就诊患者进行分流,保证抢救工作有效持续进行。当救护车一到医院门口,医生和院内应急护理小组的接诊分组成员应立刻将患者推入急诊大厅,对患者进行登记,完成与“120”工作对接;血液样本及时送化验室化验;根据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进行合理分流,保证危重患者优先抢救,提高救护工作的质量。对症状较轻的中毒患者可在急诊诊室给予救护措施,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中、重度中毒患者,应迅速将其送入抢救大厅,争分夺秒全力抢救,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抢救分组由抢救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建立各种通道( 静脉、气道等),遵医嘱进行用药治疗,抗组胺药能迅速缓解患者中毒症状,患者可服用扑尔敏、苯海拉明,或静注10%葡萄糖酸钙,同时口服维生素C治疗。严密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神志、血氧饱和度、尿量、面色和皮肤黏膜等情况,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和护理效果。洗胃分组由擅长插胃管的护士负责,对病情较轻、意识清楚的患者,可进行催吐、导泻治疗,以尽快清除胃内容物,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对病情较重、意识模糊及没有合作能力的患者进行插胃管洗胃治疗。由于患者众多,且有一部分病情较重患者需要继续留观或转入病房继续接受治疗,转运分组负责联系相应科室的床位,并将患者安全地转入留观室和病房,完成与留观室和病房护士的交接工作。

1.2.4 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食物中毒因事件发生突然,紧急,加上生理上的病痛和患者较多,容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和烦躁等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在快速抢救的同时,应当注意做好患者情绪的安抚工作,用温和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回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霾,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极积配合医护人员的抢救工作,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记录抢救时间、抢救护理效果、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抢救护理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显效:指食物中毒的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机能恢复正常;有效:指食物中毒症状减轻,身体机能部分恢复;无效:指抢救无效,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表,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档次。

2 结果

69例食物中毒患者入院后的抢救时间在30~60 min,平均抢救时间为(39.7±10.8) min。住院时间1~3 d,平均住院时间(2.3±1.3)d。69例患者中,46例患者治疗后痊愈出院,19例患者经急诊留观室治疗12~24 h后症状康复出院,4例患者住院治疗2~3 d 后好转出院。抢救护理显效率93.3%,有效率9.7%,总有效率100%。所有患者均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集体食物中毒发生时,患者人数多,抢救现场通常十分混乱,医院的急诊大厅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批中毒患者,而且患者的病情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也多样复杂。此时,除了现有的医疗的条件(人力、设备),合理完善的应急预案将对抢救工作有效有序的开展产生重要的影响[3]。虽然医生在这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抢救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护理工作在抢救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近年来,我院制订了一套详细周密的应对集体中毒突发事件的应急护理预案,并成功实施到4起食用青川鱼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的突发事件中,取得了良好的抢救效果。

青川鱼是一种海鱼,体内含有较多的组氨酸,当鱼肉不新鲜或腐败时,易生成组胺,导致食用者发生组胺过敏性中毒。组胺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包括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脉快、胸闷和呼吸促迫、血压下降等。组胺中毒的主要特点是发病快、潜伏期一般为0.5~1 h,症状以轻、中度为主,但恢复也快。我们在2013年发生的4起青川鱼中毒事件上采用了应急护理预案,包括成立院内应急护理小组,合理调配人员、物资,合理分流院内抢救工作;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应急护理预案的实施,保证医护人员能够利用有限的设备、人力和物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开展抢救工作。应急护理小组成员在接受理论知识、应急能力和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定期进行考核和演习,保证了医院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的应急护理人员,随时准备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应急护理小组成员进行分组,使每位护理人员的分工明确,层次分明、任务清晰,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避免和减少工作内容重叠,还保证了院内抢救现场井然有序,急而不乱,提高了抢救效率[4]。抢救工作中,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分流治疗,一方面避免了抢救物资的浪费,一方面有效地维护了抢救环境,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5]。护理工作中,除做好生理护理,还应注重心理护理,使食物中毒者身心均得到充分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救护工作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救护效果[6]。

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健全完善的应急护理预案在集体食物中毒的救护具有重要意义,保证了急救工作及时、高效、有序的开展,提高了抢救效果,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

[1] 龚启慧,胡跃芬.突发亚硝酸盐群体性食物中毒病人的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31-1232.

[2] 罗淑兰.应急预案在28例食物中毒患者救护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2012(12):181.

[3] 李常乐.群体食物中毒的急救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4):138-139.

[4] 吕东清,王波,赵博.急救护理应急预案在群体食物中毒救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36(7):182-183.

[5] 邱泽武.加强院前急救,提高中毒急救水平[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7):387-388.

[6] 吴庆凤,王贤华.群体亚硝酸盐中毒的救护管理[J].中国医药卫生,2005,6(2):63-64.

周丹(1981-),女,本科,主管护师,副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2.2,R994.4

C

10.16821/j.cnki.hsjx.2016.17.011

2016-03-11)

猜你喜欢
青川预案中毒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中毒
青川岩沥青对沥青感温性能的影响探究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昙花
人生的苦酒
人生的苦酒
天哪!我中毒了!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