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数学课堂教学 多角度培养创新意识

2016-04-06 01:03黄仁华
文理导航 2016年9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黄仁华

【摘 要】在小学阶段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必须落实到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于引导,让学生勇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求异,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可见,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日常学习、操作、反思中不断积累经验,从“分析与解决问题”逐步过渡到“发现与提出问题”,真正把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一、巧于引导,在过程经历中孕育创新意识

数学方法论的倡导者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白己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的最深刻,也最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在规律”。所以,我们要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创新者,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充分经历过程的同时,需要教师在“引导点”处及时引导启发。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在学习圆柱的认识时,我们给学生准备了圆柱的立体模型,让他们自己去感知圆柱的特征。在学生独立观察感知的过程中,学生都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并且在发现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如果再深入研究,同学们把手中的圆柱沿侧面的一条直线剪开,看一看剪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在剪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剪出了一个长方形,而个别同学认为剪出了一个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同学们带着白己的问题再进一步深化研究,最终得出了为什么能剪出不同图形的原因。这节课,我们把问题和概念的认识和深化,都是在学生的亲自感知的基础上来完成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勇于质疑,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逐步引导学生从“好胜”走向“好奇”,从做“学答”到做“学问”,这就要求课堂上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要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认知冲突。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有这样一题:一个体积是(15×10×2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木箱里最多能装几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

生1:15÷2=7……1,10÷2=5,20÷2=10,7×5×10=350(个)。

生2:15×10×20=3000(立方厘米) 2×2×2=8(立方厘米) 3000÷8=375(个)

生3:为什么会两种方法会相差25个呢?——学生的质疑。

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展示正方体摆放的过程,把发现过程中的数学返璞归真地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卷入再发现的过程,身临其境地体验摆放与发现过程。对于理解用第一种方法的原因和原理,理解为什么第二种方法会多出25个等问题,是的学生的理解更透彻。

三、善于交流,在多向互动中激活创新意识

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运用多向交流策略,首先要求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师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首先用电脑显示了“小熊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列出算式65-23,然后同桌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教学42-28,因为是退位减法,难度增大,老师采用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先让学生摆小棒,引导学生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有的学生模仿例1竖式的做法,有的学生在摆小棒中受到启发,用30-28=2,2+12=14;有的用12-8=4,30-20=10,4+10=14。由于教师时刻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关键处让学生讨论,难点处让学生交流、合作,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质疑,两次有层次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求异探索、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说互议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体现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现代教学观。

四、乐于求异,在打破常规中凸现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的动态过程和学的动态过程组成的,教与学过程中通过精于引导,勇于质疑,善于交流,师生乐于求异就会显现出来在打破常规中凸显创新意识的培养。

苏教版五年级《认识分数》的教学,过去往往是由老师指定学生分什么,怎样分,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学生基本是围着书本转,跟着老师的指挥棒去想问题,一遇到如“把15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的铅笔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几支?”这类问题时,往往会显得不知所措。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学只重视了分数意义的结论,而忽略了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后来我在教学设计中打破常规教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己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新课教学重点放在“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数的意义”上。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分的过程中都有了不同的收获。“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平均分”、“整体1”这些教学的难点都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中得到了理解、得到了突破。事实上,学生的数学素质是自己通过研究、比较、建构,逐步形成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重点探讨:如何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充分的时间、空间?应当教会学生说,“请再给一点时间让我想想”;“对这个问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等等。当学生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学习对象时,数学课堂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奠宇,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7-168

[2]朱伟.小学数学的创新与学生素质的提高[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7卷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