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

2016-05-30 10:48
新教师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学校教师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2015年6月15日,教育部在北京举办专题研究班,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他强调,要切实增强做好乡村教师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确保各项支持政策落地生根,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那么,如何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呢?请看本期专题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建言献策。

近年来,乡村地区“有学上”的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而影响该问题的关键因素是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问题。所以,推动乡村教育有质量地发展,应主要从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入手、突破。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17年,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这是针对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出现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阶段性目标和要求,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乡村教师队伍的问题表征与归因分析

(一)“下不去”与“被抽血”并存

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较多,首先,存在“下不去”的问题,导致乡村教师队伍“供血不足”。“下不去”,是指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城市(包括县城)教师难以进入乡村教师队伍之中。我们了解到,很多乡村中小学多年来都没有新教师加入,即使是农村特岗、农村教育硕士、免费师范毕业生也很少下到乡村学校任教。《人民日报》2011年对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状况调查发现,仅有4?郾1%的毕业生去了乡村,其中10个省区没有一名免费师范生走上乡村基础教育的讲台。近年来,很多地方实施教师轮岗交流制度,表面上,有城市(包括县城)教师下到了乡村学校,但实质上,下去的教师其能力素养大都不高,而且存在普遍的消极怠工、应付差事的现象,即人下去了,但心没有下去。导致“下不去”,除了乡村社会经济落后、环境条件差、待遇福利低的普遍原因之外,各类型“下不去”还有其他原因。如,师范院校毕业生“下不去”的首要原因是国家对乡村中小学的歧视性编制,甚至有的地方存在“有编不补”;农村特岗、农村教育硕士、免费师范毕业生“下不去”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包括县城)学校的“截留”任用;教师轮岗交流的实效性不足,是因为城市(包括县城)学校不愿意、舍不得优秀教师“下去”,“被下去”的教师被贴上了“被贬”的标签,导致无心无力在乡村学校教书育人。

其次,乡村教师队伍还存在“被抽血”的问题。“被抽血”是指乡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流失。从教育部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来看,以2012—2014学年为例,在全国范围内,农村小学在校专任教师流失161 856人,占农村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7.58%,其类型主要包括转行他职和进城任教。2014年,我们在甘肃的调研表明,有近三分之一的乡村教师想转行,有近一半的想进城任教。这两种类型,都与教师在乡村学校任教收入待遇偏低、职称晋升困难有关。另外,转行他职,还与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低直接相关。进城任教,导致了教师“乡村→城市(县城)”单向流动,对乡村教师队伍意味着“被抽血”。进城任教又分为教师自己想方设法拉关系走后门进城任教和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择优选拔教师进城任教两种情况。前者很大程度导致了教育系统的腐败问题,而后者是政府为了满足城市(县城)教师队伍建设,主动拉大城乡教育差距的行为,而且,后者还存在对乡村教师“层层拔高”使用的现象。近年来,县域内高中办学规模扩大,教师数量明显短缺,很多地方从初中教师中选拔年轻优秀教师进高中任教,再从小学高年级教师中选拔优秀教师进初中任教,其中乡村教师就是被选拔的对象。这种“层层拔高”的做法,违背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也违背了教师的专业属性,使很多原本合格的教师变成了不合格的教师,使骨干教师变成了一般教师,拉大了城乡教学质量的差距。在看到乡村学校教学质量下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城里上学,由此城镇学校生源越来越多,“大班额”现象突出,势必对乡村学校教师“层层拔高”产生新的需求,造成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失衡,使乡村学校教学质量不断下降。

如果说,“下不去”使得乡村教师队伍“供血不足”,导致质量难以提升,那么,“被抽血”对乡村教师队伍无疑是雪上加霜,釜底抽薪。

(二)“留不住”与“不愿留”联袂

乡村教师队伍还存在“留不住”与“不愿留”联袂的问题,“不愿留”是导致“留不住”的直接原因。这一现象的明显表征就是乡村学校在职教师的严重流失。由于乡村学校教师工作条件差,生活艰苦,工资待遇低,很多乡村学校教师就千方百计地设法离开,到条件好的县城或省城去任教。甘肃省某县一乡村九年制学校校长反映:“近五年来,分配到我们学校的教师也有二十几个,但流失现象太严重了,很多新教师都托关系去了条件比我们这里好的学校,这里留不住教师。”“留不住”与“不愿留”的教师中,新教师与老教师都有,他们的离去,普遍是因为乡村学校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造成的。

除了因教师设法去条件更好的学校造成乡村学校教师流失严重以外,还存在乡村教师大量离职现象,这些教师离开教师职业进入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产生这一现象并不全是经济原因,实际上,很多单位的待遇(仅仅指工资)并不比当教师好。一位从教12年的乡村学校教师认为:“其他问题姑且不说,单说谈恋爱、耍朋友、找爱人这个问题,就让基层教师伤透脑筋。城市里的姑娘,谁愿意嫁到大山里呢?大山里的姑娘都想往外跑呢!此外,评职称难、调动难、晋升空间狭窄、政治待遇几乎没有、社会地位低下等,都是教师离职的主要原因。”2015年8月,甘肃省某县的一次警察招考中,全县总共招录189名警察,其中171名来自教师行业。乡村教师的“留不住”与“不愿留”,无疑会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值得全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的反思。

(三)“教不好”与“不愿教”携手

乡村教师队伍还存在“教不好”与“不愿教”携手的问题。“教不好”主要是因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当前,乡村教师从学历层次上看,不合格的教师逐年减少,但很多教师是通过在职进修获得的学历,其中还有一部分教师进修的专业不对口,进修的学校低端。另外,乡村学校教师不少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这些教师经过了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已经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或本科学历,但由于培训质量低,很多都是走过场,很多教师的素质并没有明显的提高,造成了学历与能力存在较大的反差。乡村学校教师队伍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面对新课改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他们感到难以胜任、力不从心。所以,很多乡村学校教师存在即使想教好也教不好的问题,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除“教不好”外,乡村学校教师还存在“不愿教”的现象。在一些乡村中小学,由于教师的待遇与社会地位低,使得一些乡村学校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差、职业意识淡薄,一些教师的心思并没有放在工作上面,“混日子”的教师在乡村学校里屡见不鲜,还有不少临近退休的乡村教师,“等日下山”。另外,我们还发现一种很让人忧虑的情况,一些评上高级职称和获得荣誉称号的乡村教师,他们本应该要为乡村教育出大力,但在他们中间却流行着“职称到顶,奉献终止”的现象。很多乡村老百姓和乡村教师认为,近年来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有所下滑。

乡村教师队伍存在“下不去”与“大抽血”并存、“留不住”与“不愿留”联袂、“教不好”与“不愿教”携手等问题,亟待统筹解决。

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乡村教师队伍的问题是复杂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需要从培养培训、准入补充、待遇福利等方面统筹解决。

(一)拓展补充渠道,控制政府“拔尖进城”行为

关于“下不去”和“被抽血”的问题,当前要打通拓展补充渠道,控制政府“拔尖进城”行为。我们建议:

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精准招考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破解乡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为乡村学校持续输送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根据乡村学校的实际需求,按需对口配备。对村小学、教学点,要充分考虑乡村地区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教师编制。加强对乡村教师编制的监督和管理,严格禁止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或者以任何方式占用教师编制;也要清查“占编不在岗”的问题,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真正落实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农村教育硕士计划、免费师范生主要面向农村学校就业的政策。扩大“特岗”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培养应该下移到地方院校,并“对路适销”到乡村学校任教。

控制政府的“拔尖进城”行为。各地要在保证乡村学校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招考教师进城,应严格控制“拔尖”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和骨干教师进城。

(二)提高生活待遇,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自身条件,即对自身行为、语言和每日实践与社会化情境相互关系的解释和归因,另一方面取决于外部环境,包括工资待遇、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学校氛围等等。边远地区乡村学校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加上工资待遇与工作量的不成正比,导致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降低,也加剧了乡村教师离职的意向。因此,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进而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免去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乡村教师安心留在乡村。

各地除了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的工资、福利政策之外,还要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实行差别化班主任津贴和寄宿制学校双岗教师岗位补助,使乡村教师待遇总体上明显高于县城教师。

(三)倾斜职称评聘,改变乡村教师单向流动现状

教师职称的评聘一方面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的肯定,另一方面也直接关系到教师工资待遇的高低。有研究者指出,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结构失衡,具备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偏低,初级职称的教师占大多数,还有相当比例未评职称的教师。相比较而言,县城、城市学校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的比例相对较高,因而大量教师从乡村学校流出。所以,在职称评聘方面,一定程度上应向乡村学校倾斜,改变乡村教师单向流动的现状,既有利于调动乡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乡村教师更好地留在乡村。

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考虑乡村学校教师的年龄等诸多因素,加大对中高级职称的分配额度并向乡村教师倾斜,以调动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乡村学校应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坚持科学合理、以人为本的原则,职称晋升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为达到条件的教师积极争取职称名额。

(四)提升能力素质,改革乡村教师培养储备模式

对于在职的乡村教师,培训就成为提升其能力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之一。我们建议:

各市(州)及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予以保障。在加强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同时,市(州)要建设教师培训中心,县(市、区)要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乡村要建设教师活动中心,积极构建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首要内容贯穿培训全过程,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按照乡村教师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送培下乡、顶岗置换、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网络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于乡村教师的培养。省级政府统筹省内师范院校招生计划,改革培养模式,精准免费培养“小学全科”“中学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可以实施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每年选拔一批家庭困难、学业优秀、有志从事乡村教育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到师范院校就读,定向培养、协议服务。在培养的过程中,课程设置等可以考虑借鉴吸收原来“中师”的模式。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出台,从国家层面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举措,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依据,各地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地提出并落实更加具体的有效措施。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学校教师
最美教师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