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用人气和地气留住乡村教师

2016-05-30 10:48邓善源
新教师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研校园文化学校

邓善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教师基本稳定,流动不大,每年申请调动的教师寥寥无几,当地教师如此,外来教师同样如此,习惯于安居乐业。进入21世纪后,乡村学校越来越留不住外来教师,土生土长的本地教师也远走高飞。待遇、生活条件是一方面原因,学校建设、制度的“洋”化,将乡村教师的心勾走,是乡村学校留不住人的主要原因。

一、乡村学校留不住人的原因

(一)生活枯燥乏味

乡村基础设施肯定跟城里没法比。许多乡村学校连电脑也没有给教师配备,乡村教师课外娱乐活动少,晚上只能看电视,导致许多教师下班就往城里跑,留守学校的教师少,耐不了寂寞就想方设法远走高飞。

(二)工作辛苦

教师的配备一般按学生人数定,乡村学校学生人数少,年级多,教师的授课任务往往比城里教师重。乡村教师受地方政府与村委的多重管理,教学之余要完成一定的“教育附加”,迫于压力敢怒不敢言。更有甚者,一些治安不好的村落,学校还轮流安排教师节假日义务值班守校,这种貌似公平的安排,无形加重了乡村教师的工作负担。

(三)工作压力大

乡村教师教学层面压力比城里学校的教师小,但其他压力大。乡村留守儿童多,上学路途遥远,不安全因素较多。乡村学生上下学没有家长接送,乡村教师兼负护送学生上下学的任务。乡村学校没有配备校警,晚上下班教师还要负责学校安全。

(四)工作不稳定

乡村学校上级管理部门属乡镇中心小学。相对而言,乡村教师一般后台不硬,人事不强,是中心校调动的最佳人选。这学期哪所学校缺人,就调到哪所学校;下学期这所学校人够用,就又调另一所学校。凳子没坐热又被调动,任人摆布,工作极为不稳定。

综上分析,乡村学校留不住人,有学校的因素,也有管理层的因素。许多想留守乡村、扎根乡村学校的教师,因为被一些不合理因素影响,想方设法“逃”离乡村。

二、用人气和地气留住乡村教师

(一)教育管理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

1.加大乡村学校基础设施投入,用待遇留人。

加大投入,建设宜居乡村学校,使乡村学校的生活环境比城里好,相信没有多少教师愿意舟车劳累,每天奔走于学校与城里之间。

2.培养一批本土化的校长与教师队伍。

当前,各乡村学校教师的调配统一由行政部门招聘,校长也是上级任命。外来校长、外来教师居多,他们下班驱车走人,让学校犹如“鬼校”。有些外来校长、外来教师不安心于乡村教育,一天到晚想着调动,他们的不安心不但影响了想扎根乡村学校的外来教师,而且连本地教师也被影响了。

教育管理部门应从本土化考虑,尽量任用本地校长,招收本土毕业生任教。一所学校校长和大部分教师经常在学校,学校有人气,就能留住外来教师的心,感觉到被“本土化”认同,也能使校园文化生活建设更本土化、更接地气。

3.在职称评定方面为乡村教师加分。

在工资福利上向乡村教师倾斜,职称评定将“乡村学校任教时间”作为加分项目之一,让教师留守乡村看到曙光。

4.保证乡村教师不“越岗”工作。

以立法形式规范地方政府与村委的行为,不准随意抽调教师、强迫教师从事非教育教学范围的工作,不加重他们的工作负担。

5.稳定乡村教师的工作地点。

乡村教师能一心一意扎根某一乡村足矣,除非他们自愿,否则,不能用行政名义随意调动来调动去。让他们能安心扎根,无后顾之忧,不再担心“居无定所”。

6.落实乡村学校的编制比例比城里高的政策。

乡村地域广,人口稀薄,但是,不管学生多少,每年各个年级都要开班。另外,乡村学生没有享受学前教育,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与城里学生有差距,乡村小学教师要给学生补学前班教学。遇到恶劣天气,乡村教师还要护送学生上下学。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输出,留守儿童增多,乡村教师有时还要兼职监护人。乡村教师具多重身份,特别是男教师,基本上都要兼职学校的电工、泥水工、木工……

农村教育问题关系着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未来,乡村教师默默地坚守在农村教育的第一线,肩负着许多城里教师没有的使命,面临着不少城里教师不曾有的挑战。为了乡村教育的明天,在教师编制方面,不但要落实好乡村学校的教学问题,而且还要为乡村学校落实好后勤保障问题。因此,应制定、出台并落实乡村学校教师的编制比例比城里高的政策。

(二)学校要用本土的泥土气息留住教师

1.乡村教师的课外生活要丰富多彩。

乡村教师课余生活乏味,学校应该多为住校教师着想,丰富他们课外的精神生活。学校可以组织本地教师与住校教师联谊,一起开展“AA制”式乡情活动。比如烤红薯、抓泥鳅、包糍粑等具有本土特色的活动。活动精彩,费用少,意义大,用乡情温暖乡村教师,让他们把心留下。

2.乡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注入本土因素。

乡村学校地处乡村,校园文化建设无疑应与周围环境匹配。在乡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增添本土元素,增加本土本校的名人励志元素,让教师们在这种可视、可听、可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耳濡目染,看到在乡村学校工作的希望。

3.乡村学校建设要彰显魅力。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许多乡村学校的建设并不比城里学校逊色。但乡村学校的建设仅限于楼舍,楼舍高大漂亮却缺乏内涵。既然乡村学校的校舍建设不比城里学校差,甚至优于城里学校,那么更应有自己的特色,应建成有别于城里学校的校园。城里学校建得现代,乡村学校不如建得古色古香,建出自己的特色与魅力。

4.乡村学校要杜绝变味的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是教师快速成长的主要渠道。但是,近年来,许多乡村学校的教研活动频频变味,有教研活动之名,无教研活动之实,加重了乡村教师的负担。学校办公经费缺,教研经费有限,乡村学校应将教研活动与自身的实际相结合,从自身发展出发,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杜绝变味的教研活动,防止国家资源的浪费。

5.用本土文化和体育为乡村学校争光。

乡村学校在学科文化方面与城里学校没有可比性,教师想在学科文化方面获得荣誉较难。但由于乡村学生从小从事务农,接触到许多基层一线文化活动,特别是本土的传统文化,因此,乡村学校应发挥自己的地域优势,用本土文化和体育武装自己的学校,让学校和教师在优势项目中取得成绩,看到自己的长处,收获一定的荣誉,追寻到自己的乡村教育梦,用差异性发展战略的眼光感悟出乡村教育的幸福感。

要想吸引人,要有“人气”;要宜居,要有“地气”。兼具“人气”与“地气”的乡村学校,才能让教师感到舒适,才能让教师自愿留下来耕耘。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塘步镇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教研校园文化学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校推介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