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施工衔接的建筑施工图设计问题调整方法
——以厦门“天地·雅园公寓”为例

2016-09-24 06:14郑镇东
福建建筑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差施工图建筑设计

郑镇东

(厦门中福元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厦门 361009)



基于施工衔接的建筑施工图设计问题调整方法

——以厦门“天地·雅园公寓”为例

郑镇东

(厦门中福元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9)

避免建筑设计与施工之间对接不足,根据实际项目建筑设计与施工之间的问题进行剖析,列举了实际项目在施工中与设计发生矛盾的部分问题,并提出预防和解决措施,在建筑设计阶段提前考虑周全。

住宅;施工;设计;解决

0 引言

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专业文件(编制内容详见《建筑实践教学及见习建筑师图册》图集号05SJ810表6.3.1)已经很全面地包括了项目的方方面面,但是实际项目中因为条件发生变化、规范调整、实际操作问题等各方面的原因,在设计施工中还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这些问题成为发展建筑业的首要任务[1],提高工程的设计质量,是从源头上确保建筑的顺利施工,避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措施,提高建筑设计与施工水平是提升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衔接关系尤为突出。

本文就“天地.雅园公寓”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1 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天地·雅园公寓”

1.2本工程性质

二类高层居住建筑,地上14层,地下1层。地下1层平时为汽车库和设备用房,战时为甲类核六常六二等人员掩蔽所。建筑类别为二类,耐久年限5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1.3工程规模

由2栋14层二类高层居住建筑、1层人防地下室组成,总建筑面积为40 837m2。

(1)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29 861m2,建筑高度:43.20m(室内外高差0.30m)含:①架空面积:1 330m2;②计容部分面积:28 531m2;

(2)地下部分建筑面积为10 975m2。

1.4建筑标高

室内地坪标高0.00,相对黄海高层10.30m,室内外高差0.30m。

1.5场地概述

本工程地址位于厦门市湖里高科技园区中心商务区,北临墩岭路,西临安里路,南面和东面各有一条规划道路(图1)。用地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内长约82m,东西宽约163m,项目规划初期场地较为平坦,东侧略高于西侧,现状黄海高程为10.12m。

东北侧和东南侧为城市规划绿地,宽度分别为20m和15m,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尚未形成。

给水由东侧岭下南路和北侧墩岭路市政管网引入,绕建筑成环,两路进水;雨污排至西侧安岭路市政管网,天燃气条件在项目初期未形成,两路10kV电源南侧岭下东路引入。

1.6总平面布局

本工程按两栋板式主楼南北布置,中间形成商业步行街区,外围为环形车行道路。

1.7工程内部使用空间概述

本工程地下一层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局部为人防汽车库,层高最高处为3.80m~5.20m,室外区域均有不少于1m的覆土,室内区域有人防部分顶板覆土0.80m,无人防区域无覆土,层高为5.20m;地面首层为商业服务网点,层高为3.90m;二至十四层为公寓部分,层高为3.0m。

1.8本工程结构形式

工程地上14层,地下一层,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2 总平面与场地设计

2.1原场地设计不足之处

原设计受限于该区域的航空限高,室内外高差的较小,室内外最大高差处为0.30m,实际施工过程中经景观找坡及场地坡向变化后,最终室内外最地处的高差仅为0.10m。理论上这样的高差做平坡建筑入口刚好合适,但实际南侧规划路的实际标高也相应发生变化,导致南侧场地外的道路岭下东路的标高高于场地内的标高,场地内变成相对低洼的地方,有排水倒灌的隐患,特别是地下车库出入口(图2)。

图2 南侧市政道路及内部地下车库入口标高

解决措施:场地设计上与景观协调处理,将南侧与岭下东路的高差形成的侧墙作为种植绿化斜坡,利用植被、灌木类植物截流,使部分雨水自然渗透(图3),并加深此处地下室车道出入口的截水沟的深度和宽度。

图3 南侧市政道路及内部地下车库入口实景图

2.2周边设计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场地的调整

场地北侧与墩岭路、东侧与岭下南路的城市绿化带是在项目开工后设计并完成的,最终完成面与场地实际标高出入较大。北侧绿化带在红线处与场地内的高差自西向东逐渐升高,最低处约0.5m,最高处约1.50m(图4);东侧自南向北逐渐升高,最低处持平,最高处约1.50m(图5)。

图4 场地北侧改造前 图5 场地东侧改造前

解决措施:因该项目规划要求不可设置围墙,为了解决内外高差问题,组织好场地内外的关系,各方协商之后按绿化挡墙,并以斜坡过渡的形式弱化场地内外高差,将项目与周边城市绿地融合为一体(图6、图7)。

图6 场地北侧改造后 图7 场地东侧改造后

2.3总体场地的优化

(1)由于条件限制场地东北角消防车道的拐弯处与建筑距离较近,且现状城市绿化带完成面大大高于场地内路面(图8),故为了保证消防车行驶安全且方便快捷,在现状实测绿化率绰绰有余的情况下,取消转角处的草地绿化,按硬质铺地实施,提高消防车通行的安全性和快速性(图9)。

图8 东北侧转弯处

图9 转弯处改造前后对比

(2)建筑周边的排水沟及场地排水沟与景观设计铺地形式灵活的结合,保障场地排水通畅的同时巧妙地隐藏排水地沟(图10)。

图10 排水地沟盖板

(3)两栋建筑中间设置的商业步行街,中轴上设置与主体建筑造型协调的构筑物,丰富景观中轴线。重要节点的景观造型构架采用锈蚀钢板设计,体现造型现代感的同时,也给柔化了金属造型的硬朗线条,并融合出景观小品木构的味道(图11)。

图11 景观与建筑结合

2.4项目问题汇总(详见表1)

表1项目问题汇总表

3 建筑设计与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冲突及解决措施

3.1地下风井出地面段与场地设计的冲突

地下室风机房风井出地面段未能与上部建筑的造型结合,在场地设计和景观设计上未能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导致风井突兀在建筑侧边。解决措施:设计施工图阶段合理考虑,无法避免的同时应结合景观设计,弱化风井的突兀感(图12)。

图12 孤立的风井

3.2水泵接合器与场地设计的冲突

现场水泵接合器未与场地设计,景观设计协调,直接暴露在主要景观道上,造成返工,现场调整接合器的位置,将其隐藏在绿地内(图13)。解决措施:景观设计与场地设计同步进行,各相关专业同步配合协调,避免施工后的返工。

图13 水泵接合器位置改造前后对比,上两图为改造前,下两图为改造后

3.3消火栓设计与建筑造型设计之间的冲突

消火栓设置位置未与建筑造型设计协调,放置于封闭的百叶造型内,导致实际使用困难(图14)。解决措施: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专业和水专业协商每个消火栓的合理设置位置,评估其对平面功能、立面造型及实际使用的便捷性等各方面性能。

图14 被围困的消火栓

3.4地下室采光井与各专业管线间的冲突

消防喷淋管未能有效地避开采光井的位置,影响了采光井的美观性(图15-a)。解决措施:施工图设计阶段,建筑专业应与各专业明确表达建筑各方面特点、难点,各专业应就自己专业内对建筑各功能的影响做出评估并与建筑专业协调设计。

3.5设计与实际使用合理性的冲突

建筑造型上大量使用了铝合金折板百叶,在阳台位置上,百叶端部的阳角,对使用者实际生活区有着安全隐患(图15-b)。解决措施:施工完成后低处的阳角安装护角。设计阶段建筑造型设计的同时应兼顾造型与各种功能的结合。

地下室集水坑走管及集水坑盖板,美观性大打折扣,其产生原因有施工方面的原因亦有设计方面的欠缺(图15-c)。解决措施:设计阶段建筑与水专业、结构专业协调,尽量在隐蔽的位置设置集水坑、水管走向,并采用标准化设计,尽量采用成品盖板。

图15 采光井、阳台、地下室集水坑

3.6设备选用与建筑美观上的冲突

现场消防走管未考虑到建筑外皮为玻璃幕墙造型,直接外拉,导致幕墙无法合理施工(图16)。解决措施:现场调整消防管的走向,避免管道对立面效果破坏,施工图阶段各专业走管应评估其对其他专业的影响,并及时反馈。

图16 消防水管与玻璃幕墙的冲突

4 建筑防火设计

现场消防登高场地要求范围较大,为了保证消防登高场地使用的同时兼顾平时功能,将消防登高场地制作成可停靠消防车施救的植草砖绿地。原有绿地功能无法满足消防车停靠及行驶的荷载,现场在该区域增加混凝土垫层,后铺设植草砖,虽然无法保证水体的完全渗透,但基于该处为地下室顶板,水已经无法渗透至地下层,故纠结于此意义不大,浅覆土层刚好能满足草皮的生长,亦同时保证消防车施救的安全性。

5 工程防排水设计

项目中均按相关规范设置防水排水措施,原设计女儿墙内侧为抹灰设计,考虑到美观性现场增加一道防水涂料,防水处以深色涂料区分(图17)。

图17 屋面女儿墙细节处理

6 建筑设计细节安全性优化

底层架空活动区域为干挂石材外墙,作为老人及儿童主要活动场地但安全性欠缺,现场增加了防撞条设计。地下室采光井为玻璃采光天窗,形状为尖锐的三角形,在玻璃端部增加了铝合金护角构造,保证使用上的安全性(图18)。

图18 架空层防撞护角及采光天窗护角构造

7 结论

综述,建筑设计与施工中问题解决的有效措施:①提高设计人员水平;②提高施工技术水平;③提高质量安全意识;④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发展[2]。

建筑建造过程中不可避免有各种因素的影响,专业设计配合不足,实际使用与设计考虑不周全等均可能影响到建筑的建造以及合理使用,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设计状态,避免现场施工完再做补救。作为设计领头羊的建筑师更应该具有更全面的知识及项目的前瞻性,在设计阶段就能注意把控好各个细节,并及时有效地与各专业之间进行沟通,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并能有效地处理好现场碰到的实际问题,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

[1]冯星宇.浅谈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技向导,2011(12):207.

[2]钟存生.浅谈建筑设计与施工[J].研究与探讨,2014(02):390.

[3]刘雨峰.民用建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8-11.

Adjustment method of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problem based on construction connection——Taking the “Tiandi·Yayuan Department” Project in Xiamen as an Example

ZHENG Zhendong

(Xiamen Zhongfu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Xiamen 361009)

Avoid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between the weak connectio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betwee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actual project analysis, lists the actual project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of occurrence contradiction of part of the problem,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solutions,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phase advance thoughtful.

Department; Construction; Design; Solution

郑镇东(1983.3-),男,工程师。

E-mail:17625428@qq.com

2016-02-04

TU2

A

1004-6135(2016)08-0024-05

猜你喜欢
高差施工图建筑设计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高差影响下的城镇燃气管道水力计算简化公式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框架结构梁板面钢筋叠合产生的高差问题探讨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同时对向间接高差精密测量技术应用研究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地形高差较大的别墅区排水设计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