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应试,语文大有可为

2017-03-23 08:33
教育家 2017年48期
关键词:应试惩罚人文精神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语文其实是一门很尴尬的课。因为它不容易争来分数,因为老师和学生即使下了很大功夫,“实际收获”依然很小。但应试的压力仍然迫使许多老师以训练为本,采用和数理化一样的学习方式,不断做题,把好好的文章撕裂嚼碎,变成“语言的死尸”。结果学生人文素养越来越差,阅读兴趣一降再降,长此下去可能真会出现像资中筠先生说的“连人种的质量也会降低”的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觉得语文要超越应试,大胆承担起解放孩子、保护孩子的责任,为培养良好人格做一些尝试和努力。

当然,超越应试不是不要考试,而是不要把应试作为唯一追求,而要有更高远的目标,以培养“人”为根本。

语文课有自己的特殊性,太功利是不行的,得文火煮肉,慢慢来。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语文题再难,成绩也不一定很低;而题目再简单,成绩也不一定很高,但只要你坚持读书写作,坚持积累,始终不放弃思考,成绩想低都难。语文学科这样的特点,反倒给了语文教师闪展腾挪的空间,可以不拘一格,放手去教。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人生课,是思想智慧课,可以不断向外拓展。比如在文言字词的学习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对于学校里司空见惯的根据成绩对学生的奖赏,我也让学生展开讨论。有学生支持,有学生反对。

我对学生说,根据学习成绩,奖励一小部分学生就意味着对另外一大部分学生进行了委婉的批评,并把每个学生纳入一种比较体系中,而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没有谁的生命可以复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一个人的成功,可能成为另外一个人的地狱。要让一个人复制另外一个人,和牺牲一个人没有什么两样。别人的经验,只可参考,不可复制,只有学生从学习实践中自己得到的经验才是真正的收获。

对于学生,学习是作为人的一种高级本能,不需要外在的奖赏或惩罚,如果外在介入过多的惩罚或奖赏,那么就会让学习变得可疑起来,是不是外界需要借助学生的成绩获得好处?

什么是语文?它不该是枯燥得让人想烧掉的课本,也不是考卷上的标准答案。语文是语言背后的思想和灵魂,它教会人如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作为语文教师理应回归语文的原点,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批判精神为己任,如此,语文定可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应试惩罚人文精神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体育课“大翻身”须警惕陷入“应试”误区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惩罚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应试写作的文化视角探讨
真正的惩罚等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