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依赖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2017-03-29 22:04马瑞卿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

马瑞卿

(北方工业大学 团委,北京 100144)

大学生网络依赖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马瑞卿

(北方工业大学 团委,北京 100144)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正在以日益迅猛的速度融入大学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心理越来越强,导致身心问题的出现。克服大学生过度的网络依赖心理,需要学校、学生、家长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网络依赖;心理问题;对策

一、依赖、网络依赖与网络依赖心理

依赖是指依靠他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或者是指外来物质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心理生理过程的依赖性。外来物质引入人体,引起人特定的心理生理变化,使个体对它产生心理上的嗜好和(或)生理上的瘾癖[1]。

网络依赖是指没有合适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并出现各种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的现象。

网络依赖心理是指在无成瘾的物质作用下出现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过度迷恋网络的心理特征,以致个体出现明显的生理与心理功能损害,亦称“网络综合症”。

网络依赖与网络依赖心理的内涵不同,网络依赖是人的依从现象,而网络依赖心理是人在心理上对网络的向往从而产生的心理依赖感,是一种心态趋向。网络依赖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群体的表象,而网络依赖心理属于精神和意识的范畴。

二、大学生网络依赖心理的表现

大学生网络依赖心理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自我对网络的心理依赖程度。大学生网络依赖心理的表现主要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显性表现分为积极、消极的表现形式;隐性表现分为生理依赖、心理依赖。

(一)显性表现

1.积极影响的表现。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健康发展,网络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和获取信息资源的主渠道,网络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认知的渠道。大学生从网络上获得各种各样的时代信息和知识,这些知识和信息让大学生了解与认识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社会知识与现象,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2)网络为大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方便。现在网络上的共享资源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交流在瞬息之间就会完成。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1]。如网上图书馆,方便了大学生查阅相关知识信息,缓解了校园图书馆资料不足的难题,为大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与兴趣拓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网络增进了大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情感互动,缓解其学习与心理上的压力。网络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迅捷通道。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封闭的,而网络给人们提供了花样繁多的交流虚拟空间,使大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地与他人交流互动,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实现互动学习和情感的交流。

(4)网络变革了大学的教育模式,提供了远程教育平台。网络资源的广泛性和丰富性,使教育超越了院墙的藩篱,大学生通过网络授课,可以学习其他学校的优质课程,既降低了学校学生和学校的教育成本,也拓宽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途径。

2.消极影响的表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网络的开放性带给人们的是方便和自由,同时也给网络监管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自制力差,在网络使用和接触中受不少消极负面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1)部分大学生自主意识差,出现过度依赖网络的现象。其一是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一有空闲就上网聊天或玩游戏,消磨时间。其二是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带来获取知识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颓废思想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负面的内容和宣传侵蚀了大学生纯洁的心灵,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转折阶段,对事物的辩别力和判断力不足,且对新兴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2],网络上的负面内容很容易侵蚀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2)网络淡化了大学生积极的情感,削弱了大学生与在现实中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复杂,而网络虚拟空间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交流平台,迎合了大学生们既想表露情感又惧怕情感受伤的心理。出于对网络虚拟社会沟通方式的迷恋,使得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直接交流的机会,削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进而造成人际关系淡化与情感的冷漠,使他们养成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心理境界,社会责任感减少,关注现实社会的意识降低,与人友善的情怀淡薄,与他人交往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助长了自私自欲的习惯和行为。

(3)网络导致大学生社会诚信缺失。“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形象地刻画了互联网的虚拟性、匿名性特点。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个人信息有很大的隐蔽性,这种隐蔽性使大学生在网络中不需要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诚信认同感低,有的大学生在网上随意发表不实的言论,看到社会上的个别消极现象,肆意捏造传播,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情绪,以此为乐。

(4)影响学校的课堂教学,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在遇到问题时,部分学生倾向于回避现实去求助网络,甚至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会上网搜索答案,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这样在学习中会引起学生上课不专注,总认为课上老师讲的不深不透不全面,没有网络传播的知识容易理解,导致大学生上课随心所欲,逃课逃学,厌课厌学,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这种情况给辅导员与老师管理增加了的难度,出现了个别大学生不服管和管不住的现象。

(二)隐性表现

1.生理依赖。网络依赖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青年人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这种重复、机械的活动和长时间的操作可引起腰酸、背疼、全身不适。网络依赖严重者可导致整天无精打采,没有朝气,处于身体亚健康状态或产生严重心理障碍,这些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心理依赖。(1)网络实现了大学生心理需求的便捷性。网络的发展和快捷方便,使大学生在心理与行动上认可后便可足不出户地实现自己的目的,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比如便捷的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络交友,等等。(2)网络成为大学生心理倾诉和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窗口。大学生更容易避开现实社会的困扰而在网络世界中表露自己的感情,实现自我感情的释放。在特定的时间环境和没有别人干预的情况下,网络已成为部分大学生躲避孤独和排解心理压力的“避难场所”。(3)由于人际关系的社会复杂性和大学生心理的单纯性,常会使部分学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表现出不同的人际交往障碍,如多疑、害羞、闭锁、社交恐惧,使他们在现实中找不到自我价值感。而网络中虚拟的世界为这些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实现提供了平台,导致网络成为部分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家园。

三、大学生网络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

从当今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来看,当代年轻的大学生具有创造性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等特点,但他们年纪轻,社会经验少,追求新奇,喜欢娱乐,自控能力较弱,这不仅使他们成为网络世界的最大受益者,也会使他们在受益中沉迷于网络。据调查,在年龄在15~25岁之间,特别是性格内向和有不良个性特征的青少年,是网络依赖的易患人群。在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大学前期的学习阶段应试教育的痕迹明显,学生只能接触到应试教育的课程,各种补习课程都是语外数理化,而专门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少之又少,使得他们在大学前阶段的教育中潜能和好奇心得不到满足与释放。进入大学校园后,一旦在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中遭受各种压抑或挫折,心理上需要释放时,网络便为其提供了最佳的心灵释放场所[2]。这就使意志力、自控力薄弱的部分大学生难以摆脱网络的吸引,无心学习,迷网成瘾。目前,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部分学生我行我素,意志力、自控力较差,进入大学后又远离父母亲人,出于对网络信息的追寻,在无人硬性干预下,对网络的依赖会逐渐加重。虽然学生本身也认识到网络依赖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危害,但就是难以自拔。

(二)客观因素

网络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它的高科技性、超时空性、自由性、开放性、仿真性与时尚性,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2],其一,在校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物质生活相对丰裕的环境中长大,加上与父母因性格、年龄、文化教育等因素差异,难免会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出现障碍与失落。而网络虚拟的世界正好给大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与他人情感交流的空间。他们又希望被别人了解和关注,渴望被他人认同他们的价值观,而网络正好满足了大学生的这一心理要求。在网上大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交流对象,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在网络交往中能够找到交流对象和寻觅到知音,“网恋”现象也层出不穷。其二,网络满足了大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特别是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更具吸引力,游戏闯关的成功使他们在心理上能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和充实。在许多大学生的眼中,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它更是一个情趣、兴趣和情感的交融,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3]。此外,有的大学生因父母离异、家庭不睦、家庭贫困被人歧视等原因,也促使他们为了逃避现实困境,网络便成为他们寻求刺激、消愁解忧、释放感情的途径和躲避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方式,产生网络依赖心理。

四、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克服网络依赖心理的措施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身体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大学生渴望得到外界对自我的关注、认同及寻求心理归属,如果无法顺利从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获得这些心理需求的满足,他们则很容易通过网络寻找慰籍,交流情感,以获得心理的满足。大学生虽然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价值观念,但已是成年人,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因此,为消除大学生的网络依赖心理,学校管理者应帮助大学生做好自身心理层面的情感疏导与自我调适。第一,辅导学生做一个很好的学习时间规划,不要把大部分学习时间都用在网络学习这种方式上,要认真规划日常用在网络上的时间比例;第二,帮助学生制定自我管理的时间轴,提高运用网络工具的效率,增强自控力,严格把控上网时间,强化其在现实中开展人际交流。第三,建立一对一帮扶计划,由其他学生或老师对网络依赖性强的大学生共同开展一对一课外帮学活动,可以向大学生周围的舍友、同学、老师、家长寻求心理帮助和有效监督,帮助学生科学地利用网络。这样通过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有效的自我管理——寻求外在监督的过程,可有效帮助大学生有效克服网络依赖心理。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努力使网络成为传播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阵地。高校网站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和喜好,尽力使校园网络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使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社团活动、交流、就业等的综合性服务平台。高校应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如开通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咨询版块,提供完善的心理辅导和干预服务,并针对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现象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和健康咨询讲座等活动。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大学生网络依赖的部分原因是其大学生活单调空虚无聊。高校应从各个方面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专业知识竞赛、文娱和社团活动,组织多种多样的讲座,以及搭建社会实践教育平台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认知社会。促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知识、情感等方面需求的满足,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减少他们因无聊而上网的时间,逐步消除他们的网络依赖心理。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对大学生的网络依赖进行心理干预

提供心理辅导和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团体咨询和辅导教育,开设有关心理辅导专业课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通过开展心理测试及时发现大学生网络依赖方面的心理问题和困扰,通过认知和行为分析,探寻不同的大学生网络依赖背后形成的原因并进行个别化心理辅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网络认知,从而调整自己的网络使用习惯。针对部分大学生网络心理依赖的不同状况,可将不同的大学生个体集合在一起,分成若干组,让小组和其形成的大团体相互之间开展咨询和交流活动,并针对网络依赖的成因共同制定团体咨询和教育的矫正措施,开设有效的心理辅导专业课程,帮助大学生提高对科学使用网络的认识。

[1]戈贞,王婉,刘晓.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J].科教导刊,2012(5):119—120.

[2]朱吴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9):140—142.

[3]林晨健.浅谈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及教育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2(19):514.

G647

A

1674-3652(2017)06-0101-04

2017—10—05

马瑞卿,女,山西朔州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庆 来]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心理小测试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