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总目录

2017-03-29 22:04本刊编辑部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土司文化研究

本刊编辑部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总目录

本刊编辑部

■本刊特稿

移民与重庆城市的跳跃式发展 李禹阶(3.1)

■中国土司文化研究

年会视角下中国土司制度研究的进展近况及其多元特征探析 蓝 武(1.1)

回顾与展望:西南土司法律制度与地方治理研究 葛天博(1.9)

重庆土司地区口传音乐文化特征研究 肖 罡(1.16)

深化土司研究的十个问题 李良品(2.1)

明代贵州卫所进士群体浅谈 覃 朗(2.9)

《二酉英华》土司“史影”稽考 曾 超(3.7)

清代贵州土司区地震灾害及其社会应对研究 代少强 魏冬冬(3.13)

明代中后期酉阳土司与永顺土司关系研究 吴晓玲(3.17)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2016年度科研报告(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创新团队(4.21)

明代永宁宣抚司承袭之争与黔蜀关系 颜丙震(4.35)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2016年度科研报告(下)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创新团队(5.12)

论四川白马藏族的生存境遇——兼论白马土司的家国观念 黄 梅(5.26)

武陵山区蛮酋大姓与羁縻州郡、土司制度 龚义龙(6.1)

浅析朱燮元与奢安之乱的平定 安 红(6.9)

■西南民族文化研究

地方性知识与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刘冰清 徐杰舜(1.20)

清代巴蜀场镇社会功能研究 龚义龙(1.25)

试论魏晋南北朝“僚人入巴蜀”及其在巴地的分布 漆 娟(1.31)

清咸丰时期贵州广顺州《禁碑告白》碑文考论 陆庆园(1.36)

明代以来油菜在贵州的引种与推广 郭茂平 严奇岩(2.17)

巴蜀地区青铜戈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朱世学(2.25)

贵州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与思考 李 任(2.34)

移民文化研究的几个基础理论问题——巴渝文化探究学术思考之四 赵心宪(3.24)

明清时期黔江的外来移民——以黔江墓志铭为中心唐春生 孙雪华(3.30)

黔东锦江上游航运发展的历史变迁 彭 恩 姚孟江(3.35)

简论乌江流域民族体育文化与族群和谐的契合 杨永钟 赵云书(3.39)

白鹤梁题刻收录、整理、考古、研究综览 曾 超(4.39)

地域文化的内涵与多学科研究实践:白鹤梁题刻个案 彭福荣(4.50)

白鹤梁景观文化成因探源 黄江华(4.58)

从生殖崇拜到社会整合:綦江石祖文化人类学解读——以綦江石桅子为例刘译蔓 彭福荣(5.31)

浅论唐代三峡诗歌中的巴渝水文化 王乃芳(5.36)

从《铜仁府志》中孝友传看铜仁地区的传统孝文化 何 米(5.41)

黔东土家族婚礼文化研究——以沿河县思渠镇廖家村“哭嫁”为例吴 丹(5.45)

明清时期破山禅敏树系在梵净山地区的流布考 蒋欢宜(6.15)

黔西南农村地区汉族民众清明节习俗的传承与调适研究——以普安县江西坡镇G村为例王伟杰,李小倩(6.20)

浅析晚清至民国时期黔东南鸦片问题 丁 敏(6.26)

酉水流域土家族服饰文化变迁及其原因——以“酉水三区”为考察中心杨 鹏(6.31)

■武陵论坛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农民教育培训对策——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方向与重点 傅显捷 何莲(1.42)

黔江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孙章学(1.47)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秀山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初探 马红珍(1.53)

板夹溪十三寨区域性整体保护发展模式研究 姚元和(2.43)

武陵山片区加快发展特色工业产业研究——对湖南省张家界市的实证分析 戴楚洲(2.49)

县域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模式研究——以四川郫县为例 李 钊 施维树(2.54)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 范云峰 杨小容 喻 汇(3.43)

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赵冬菊 黎 光(3.47)

推进小南海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研究 姚兴会(3.53)

旅游开发与民族村寨文化建设指向——基于酉阳石泉苗寨的田野体验 刘安全(4.61)

边际中心视角下抗战时期贵州战略地位的演变 敖以深(4.68)

重庆涪陵区地质旅游开发的RMP分析 王春雷(5.50)

民国时期重庆广东公所产业选择及空间布局研究 傅 裕(5.56)

文旅融合的特征分析与实践路径研究——以重庆涪陵为例 熊正贤(6.38)

民族旅游业区域整体发展的思考——以鄂西武陵山区为研究对象 李 双(6.46)

■习近平治政研究

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内涵初探 姚元和(4.1)

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学习习近平同志5.17“讲话”的几点体会 朱挢 马传松(4.7)

习近平青年思想及对青年统战工作的启示 左娅菲娜 常 硕 张绍荣(4.12)

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维论略 刘舒皓(4.17)

中国魂三维形态集约研究——中华文明精神动力体系溯源易 超(5.1)

■历史研究

习近平的文物保护与利用思想 李学嘉 邹伟华 邹芙都(1.57)

荆楚地区端午饮食民俗探析 李雪南 肖远平(1.63)

冯世瀛诗集《二酉英华》地域文化特征探析 袁娅琴(1.67)

酒事生活视角下的宋代酒文化 高书杰 郑 南(2.63)

宋末川江涪陵蔺市浮桥争夺战研究 罗美洁 黄权生(2.70)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接管洛阳述论 牛建立 陈景娜(2.75)

陆游尚闲心态之呈现细析 章 辉(3.57)

“家国同构”下家规家训与“圣谕”的相互表达 岳精柱(3.61)

《宋故冉隐君墓志铭》研究 刘 东(3.66)

“史德”的践履——以《治史三书》为中心的考察 李东辉(4.72)

六朝小农逃税避役行为析论 郭 超(4.77)

唐代碑志所见非汉民族房兆家族人物考订 张海艳(4.82)

《潜夫论》史料价值札记十则 蒋泽枫 王文君(5.62)

自杀与明代社会的医疗救治 陈 旭(5.68)

论傀儡戏艺术之源起 刘海潮(5.73)

明清林浦林氏家族科举考论 魏宁楠(5.78)

明清时期皖北孝子(男)研究——以光绪《宿州志》《寿州志》和《亳州志》为考察对象 张文禄(5.83)

巴·彭·板楯蛮·賨 薛宗保(5.88)

略论“官家”称谓与宋代皇权观念世俗化 孙军凯 杨 蕤(6.50)

春秋世族世系考证中的几个问题 唐明亮(6.56)

黑龙江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魏笑雨 吴 疆 刘 瑜(6.61)

浅析宋朝乡村仓储制度 陈钟琪(6.68)

■文学研究

《岁寒堂诗话》之“诗坏于苏、黄”与用事诗论 金 华(1.73)

《新青年》与白话诗运动——以胡适等北大教师为中心 陶永莉(1.77)

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空间表征 肖太云(1.84)

关于“身体书写”——论简媜散文的生命关怀与精神探询漆 瑶(1.88)

杜甫应为“宋型文化”第一人 陈梦熊(1.94)

朦胧诗人与地下沙龙、归来诗人和现代主义 李胜勇(2.83)

加里·斯奈德诗歌中的禅宗意识 邱食存(2.90)

《黄金时代》:存在主义的东方式言说 崔金巧(2.98)

“白话”的诗性本体意义 梁 平(3.72)

《深闭的园子》:“文本”与“人本”的细读 刘永丽(3.76)

宋传奇中的凡人爱情婚恋小说研究 王 凯(3.82)

民国时期的家庭形态的嬗变与中国现代小说——以吴组缃的破产小说为例 吕洁宇(3.86)

20世纪30年代漫画中女性解放的视觉呈现——以 《妇女新生活月刊》为中心的考察 王 瑶(3.91)

作为思想与哲学行动的小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记忆的美学追求 张羽华(4.90)

从符号学析《白象似的群山》中吉格的形象 杨红梅(4.96)

司空图“意境说”美学价值论 郎江涛(4.100)

“安谧地一惊”——论木心散文的诗性张力 梁楚楚(4.104)

重庆诗人梅依然诗歌创作论——以诗人梅依然诗集 《蜜蜂的秘密生活》为切入点 周 航(5.92)

“白话”的诗性本体意义 梁 平(5.98)

多民族文化交融中的阿来创作——以 《尘埃落定》为例 田晓箐(5.102)

《瓶中信》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 沈 黎(5.107)

方象瑛的赋学批评及其赋创作 王 成(6.71)

巴尔扎克死因探析 杨德煜(6.76)

光影的契合与风景的困厄——细读小说 《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风景书写 马小凤(6.80)

余秀华: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王强春(6.85)

■哲学研究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上帝存在”证明行为探析 李银兵 罗金吉(4.109)

荀子的批判性思维及限度探析 田华银 李 芳(4.114)

从老庄哲学评析“钱学森之问”孙蓉鑫(4.120)

■教育教学研究

论哈军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究 王永友(1.102)

高等学校践行“四种形态”的逻辑思考 罗庆昌(1.107)

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肖 恒(1.111)

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探微 孙 凯(1.114)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隐性激励机制的构建研究——以湖南A学院为例 黎钰林(2.113)

美术类院校中的美学课程设置研究 杨一博(2.117)

高校民族文化类课程互融式教学探讨 莫代山(2.122)

英语口译教学中听辨能力及听力技能的培养 张 婕(2.126)

地方院校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的思考 王淑芳 李 沙(3.97)

重庆市高等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 刘 耀 蒋 凯(3.101)

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分层次与精细化培养——以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为例 李 品(3.109)

“双一流”背景下中学学科核心素养建设探究 任国君 代小芳(3.113)

从现象学视角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因事而化”杨 梯(3.116)

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英语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5所中学为例 朱茜茜 张魏川 王婷(3.121)

普通高校独立承接省级大型运动会开幕式文体展演实践探究——以重庆市五运会开幕式文体展演为视角 刘官元 张世威 李拥军 秦燕 李福良(4.124)

试论法治视阈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罗 奥 刘寿堂(4.132)

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以长江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吴扬廷(4.136)

大数据时代《大学语文》多元化教学探究 黎燕敏(4.141)

高中语文教科书口语设置钩沉及审视 向帮华(5.128)

大学特色再认识 代小芳(5.132)

大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研究——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例 周德存 孙兆玲(5.136)

非中心城市高校定位与特色发展经济探索 陈允龙(5.141)

关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的一点思考 岳小国(6.89)

师范生毕业教育实习的市场化运作探究 田宏伟(6.93)

工匠精神:教师教学技能的灵魂 刘姗姗(6.98)

大学生网络依赖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马瑞卿(6.101)

■法学研究

凉山彝族习惯法中“盗猫案”的人类学解读及其启示 张经纬(1.119)

探寻容纳正义的空间——《理想国》卷1忒拉绪马霍斯的诘难 谈建成(1.124)

略论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的法律性保护 梁正海 车越川(6.105)

影视制作中伤亡群众演员与剧组的法律关系及其救济 杨兴坤(6.111)

■语言学研究

程度补语“不过”的历时来源及认知理据 陈 丽(2.103)

关于康德著作中“惊赞”一词的理解 吴 宁(2.108)

《海南地方志丛刊》的几处点校问题 谢国先 陈积慧(5.112)

刘恭冕“广经说”初探 张超凡(5.115)

语言学的单位问题 王红生(5.120)

■文化传播与利用研究

蚌埠旅游商品包装设计方法研究王 芳(1.131)

川剧脸谱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杨 玲(1.137)

基于“互联网+”的中国武术健康传播路径 朱 琳 王 林(1.141)

■社会学研究

当今中国第一难题管见——关于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冷思考 易 超(2.130)

浅谈“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吴 臻 杨 飞(2.135)

传统血缘关系的弱化与新型社区建设 王瑞平 王 荔(3.125)

国外学者“情景族群性”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陈劲波(3.129)

试论民族博物馆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再成长——以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为个案 尤文民 景 北(3.137)

自媒体时代网络意见领袖的特征、问题与引导规制 金家新(6.115)

社会危机概念及其特征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赵纪河 陈 啸(6.120)

工程师伦理责任的逻辑演进 张 婷(6.127)

■品书录

一部研究责任政府的里程碑之作——评徐铜柱的《责任政府研究——从地方治理的视角》 谭贤楚(2.139)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新进展:何侍昌新著《涪陵榨菜文化研究》评介 王希辉(6.131)

庆 来]

猜你喜欢
土司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Fort Besieged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谁远谁近?
乌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