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离退休管理中的“家文化”建设

2017-04-11 20:09段丽萍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家文化老同志队伍

段丽萍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13)

浅析离退休管理中的“家文化”建设

段丽萍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13)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离退休人员在数量、结构、需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和独生子女政策显现出来的家庭结构特点,都要求我们对离退休管理工作在思路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本文阐述了在离退休管理工作中开展 “家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主要途径。

离退休管理;“家文化”;文化建设;老龄化

“家”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家庭到家族、到国家、到家天下。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构建社会,管理国家,治理天下,世代传承。而企业管理的核心是文化管理,所以,“家文化”建设在今天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离退休队伍中尝试开展“家文化”建设,其核心要素就是“互助”,体现团队意识,大家互相帮助,齐心协力,抱团养老,共建美好家园,共度幸福晚年。

1 离退休人员的特点分析与“家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现代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成为主人的愿望与使命感。组织如果成为员工可以自由交流思想、表达感受、充满人情味的大家庭,那么在这样的氛围下,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主人翁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便会自觉地迸发出来,才会切实拥有归属感。为使离退休人员这一支不断壮大的队伍更加和谐稳定,强化离退休老同志的集体意识,使每一位老同志都能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温暖,让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同志仍然能拥有归属感,在离退休管理工作中开展“家文化”建设就变得十分具有现实意义。

1.1 目前离退休人员队伍现状

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离退休人员队伍越来越庞大,很多单位出现了离退休职工人数大于在职职工人数的现象。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延长了。而且,离退休人员的学历、文化等素质也有明显提高。所以,人数众多、年龄差距大,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知识、经验、阅历相对丰富,就成为目前离退休队伍的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特征。这就要求离退休工作者要从新的视角去分析、研究这支队伍的特点和需求,用创新的工作思路代替传统的工作思路,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和解决离退休工作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

1.2 离退休人员家庭结构特点

在当前以及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离退休职工的家庭当中,大多处于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时期,多为一孩家庭,和子女共同生活或子女在身边的家庭越来越少,而独居或空巢老人却越来越多。

1.3 离退休人员的心理特点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包含五个等级,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生理和安全需求属于物质层面的需求。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而且各地的养老制度也日趋完善,老同志退休后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那么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精神方面的需求,比如,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在追求这些方面需求的过程中,离退休人员就会产生和形成一些新的心理特点:

一是有孤独感和悲观情绪。离退休职工离开工作岗位后,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从丰富充实的工作岗位走向了琐碎平淡的家庭生活,容易产生心理失衡,时常会感到孤独和忧伤。尤其是一些身边没有子女和亲人共同生活的家庭,一些没有培养自己业余爱好能力的老同志,他们更加需要来自组织的关爱,来帮助适应这种变化。

二是失落感和不满情绪。经常会听到一些离退休职工对在职领导干部工作的挑剔和不满,对企业经营现状的质疑和意见。尤其是一些离退休之前职位较高的领导干部或曾经在工作岗位上取得较高成就的人员,从众人推崇仰慕的辉煌角色回归到平淡寂静的平民百姓,由权力岗位回归到家庭成员,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应、不平衡感会更强。作为组织,应该充分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给予他们安慰和尊重来适应身份和环境的变化。

三是自卑感和消极情绪。一些离退休老同志离开工作岗位之后,觉得待在家里成了无用之人,变得自卑、消极。而事实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现在的人均寿命普遍得到延长,人们的身体素质也呈现年轻态。一些离退休人员还处在年富力强的阶段,还有旺盛的工作能力和学习需求,他们非常希望通过为社会、为企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发挥自己的余热, 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实现自身价值。

2 “家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转变工作思路,坚持“三心”原则。在以“家文化”为理念的离退休管理工作思路中,我们强调“以人为本,以情动人”,也就是注重人情味。到具体的工作方法中,就是坚持细心、贴心、耐心的原则,把党对离退休员工的各项政策、福利落到实处。

所谓细心,就是为老同志服务时要细心周到。比如在组织集体活动时,要制定细致而周全的方案,提前设想到各种可能的意外情况并做好预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关注一些孤寡、独居、患病等情况特殊的老人,并给予其及时周全的照顾和服务。

所谓贴心,就是视老同志为亲人,处处为老同志着想,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方便,排忧解难。让这些老同志相信,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有组织在身边。

所谓耐心,就是对一些老同志提出的特殊困难和问题,首先是要耐着性子认真听并做好记录。然后按照党的政策、企业的相关规定,尽可能给予明确答复。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力争尽力尽快解决。对于难办的人和事,也要尽可能不厌其烦地化解矛盾。

3 “家文化”建设的途径

3.1 开展组织传递关爱和温暖行动

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和节日里,组织一些爱心活动,传递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例如,给离退休老同志举办“逢五逢十”的集体生日会,让老同志们欢聚一堂,一起追忆青春年华,畅想美好未来。一起吃蛋糕和长寿面,一起唱生日歌,让这些以往只能在小家庭中才有的温馨场面,在组织这个大家庭中重新温暖起来。这种家的温暖力量,在个人层面上是温暖了人心,而体现在组织层面上,将会进一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2 建立新的“血缘、亲情”关系

“家文化”就是强调组织中的每个同志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彼此之间都是家人,是血型不同,但血脉相连的家人。有了这样的认同感之后,就会形成一种团队精神,让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促使每一位离退休老同志都有为这个大家庭贡献力量的热情和欲望。

例如,可以根据年龄的大小,让老同志分别找到自己所属的兄弟姐妹角色。在这个队伍里,没有了局长、处长等官职称谓,只有大哥、大姐的称呼。建立家长会机制,有事情大家一起商量,一起解决,一人有难,全家相助。通过这种身份、角色的转变,让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地融入到这个“新家庭”中,增强其主人翁意识。

3.3 为老人发挥余热提供平台

一些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年人,他们仍有更高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非常希望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自己擅长的事情,发挥自己的余热, 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进而获得成就感。在“家文化”建设中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尽量为离退休职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3.4 建立离退休人员自管组织

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实现更好的管理服务。为适应新形势下离退休工作的需要,适应企业双高期老龄化发展的需要,适应离退休老同志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需要,本着“自愿性、组织性”的原则,要在离退休队伍中加强自管组织建设,作为离退休管理工作的有效延伸与补充。自管组织一般依托离退休基层党支部开展工作,根据活动内容可以分为生活帮扶、文化交流、思想教育等组织类型。

一是生活帮扶组织。成立爱心小组、志愿者服务队等群众组织,对邻里之间的福利分发、生活帮助、家庭纠纷调解等事项开展帮扶活动,在活动中解决问题,交流情感,传递爱心,提升离退休人员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实现离退休人员的老有所为。

二是文化交流组织。以“运动、健康、快乐”为主题,倡导“和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离退休队伍中根据个人爱好组织各种类型的文体活动小组,比如歌友会、舞蹈会、书画会、台球会等文体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离退休老同志在晚年生活中继续获得精神养分,实现离退休人员的老有所乐。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在离退休队伍中成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小组,研究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影响离退休职工队伍稳定的难点问题,并对当前医保、养老、福利等涉及离退休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并形成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新思路,为维护企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离退休职工管理服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和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企业离退休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在离退休管理工作中开展“家文化”建设,是对改进离退休管理工作方法的一种创新。

文化是一种情怀,一种影响,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力量。在“家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离不开每一位离退休管理工作者、每一名离退休人员的共同努力。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家文化”建设,把企业离退休工作 “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把党组织对离退休老同志的关怀服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段丽萍. 企业离退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转变[J].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 (03): 47-49.

[2]胡彦明. 企业管理的启迪之家文化[J]. 消费导刊, 2008, (20): 107.

[3]周延东,郭星华. 家文化对社区安全治理的启示与实践[J]. 新视野, 2016, (01): 113-117.

[4]李伟,孙静. 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的关系[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6): 1898-1901.

Fostering a “Family Culture” in the Management of Retired Personnel

Duan Liping
(Institute of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13, 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retirees from enterprises, e.g. in population, structure, demand, etc. Especially with the arrival of an aging society and the emerging effects of the one-child policy on family structure,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in the management work of retired personnel. The paper expounds on the practical signifi cance and main pathways of fostering a “family culture” in retired-personnel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retired personnel, “family cultur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ging

2017-2-25。

段丽萍(1972—),女,北京人。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政工师,现就职于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离退休职工管理部。电子邮箱:duanliping07@sohu.com。

猜你喜欢
家文化老同志队伍
“家文化”在现代化新型国企公司的探讨与实践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表达敬意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
情真意切劲足老战士报告团的老同志共话关心下一代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
空军各干休所重视组织老同志撰写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