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关系

2018-01-05 04:34彭冬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湖北武汉430014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病耻感病耻总分

艾 萍 尹 聪 彭冬红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湖北 武汉 430014)

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关系

艾 萍 尹 聪 彭冬红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湖北 武汉 4300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选择13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病耻感、焦虑和抑郁情绪及其关系。结果136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总分(53.31±11.03)分,卡尔加里抑郁症状评定量表(CDSS)得分(13.38±4.34)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57.08±7.21)分。不同年龄患者SSMI-C总分、歧视因子和病情掩饰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和病程间SSMI-C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歧视因子、积极效应因子得分和SSMI-C总分在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为29.4%,SSMI-C总分、歧视因子和病情掩饰因子得分与CDSS得分、SAS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具有较高水平病耻感,且易发生抑郁情绪,应减少歧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给予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更多支持和关爱,预防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

精神分裂症;抑郁情绪;病耻感;焦虑

精神分裂症复发率、致残率高〔1〕。研究显示病耻感对患者的求医方式、行为、治疗的依从性和疾病结局均有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且该影响在患者病情缓解后可能持续存在〔2〕。研究发现〔3〕,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认为会被贬低和歧视,因而具有较高水平的病耻感。目前病耻感的存在和严重性已经得到证实〔4〕。引发病耻感的原因复杂,相关因素尚无定论,未见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旨在分析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11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136例,男75例,女61例;年龄27~78〔平均(52.27±11.82)〕岁;病程2~34年,平均(19.51±7.22)年。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精神分裂诊断标准〔5〕,且自知力已恢复;②年龄18岁以上;③病程≥1年;④具有完整的汉语表达和理解能力,可独立阅读和填写问卷;⑤均知情并自愿参加。排除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调查问卷分为自制问卷、卡尔加里抑郁症状评定量表(CDSS)〔6〕、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7〕和焦虑自评量表(SAS)〔8〕。其中,自制问卷包含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病程;CDSS用于评价患者抑郁状态,全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798~0.810,重测信度为0.638~0.830,是目前常用的评估精神分裂症抑郁水平的工具,分值越大抑郁症状越严重,以分值≥6分作为界限判断抑郁;SSMI-C用于评价患者的病耻感,该量表可转化为总分和歧视、病情掩饰及积极效应3个因子分,评分越高表示病耻感水平越强,经信效度研究和调整后,适用于中国人群且有较好的信效度;SAS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广泛用于评价患者焦虑情况,总粗分为20个项目的分数之和,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0分,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

1.3资料收集方法 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源于医院病历及面对面访问;抑郁、病耻感和焦虑情况通过患者填写专业量表获得。问卷由研究对象独立填写,填写完当场收回,均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以指导研究对象填写问卷,此外若存在不清楚之处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当场给予解释和指导。共发放13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6份(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焦虑及抑郁现况 136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SSMI-C总分(53.31±11.03)分,其中歧视因子得分(21.51±8.16)分,病情掩饰因子得分(17.87±6.61)分,积极效应因子得分(13.94±4.84)分;CDSS得分(13.38±4.34)分,SAS得分(57.08±7.21)分。

2.2不同人口学特征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的比较 不同年龄患者SSMI-C总分、歧视因子和病情掩饰因子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SSMI-C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不同抑郁状态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比较 根据CDSS得分将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分为抑郁组40例和非抑郁组96例,抑郁组病耻感较强,两组歧视因子、积极效应因子和SSMI-C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相关性 SSMI-C总分、歧视因子、病情掩饰因子得分与CDSS得分(r=0.228,0.309,0.563,P=0.034,0.041,0.019)、SAS得分(r=0.235,0.426,0.418;P=0.032,0.023,0.026)呈正相关(P<0.05)。积极效应因子与CDSS得分、SAS得分无相关性(r=-0.004,0.144;P=0.088,0.676)。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的比较分)

表2 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与抑郁的关系分)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重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异常,发病率高居精神疾病榜首〔9〕。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异常行为往往引起公众的回避和隔离,甚至是歧视,进而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10〕。

本研究发现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病耻感水平相对较高,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1〕。分析其中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认知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社会公众对精神分裂患者的恐惧和歧视并没有消除,相当一部分患者认为自己曾遭受单位不公正对待,受到同事、同学或邻里的歧视,并对恋爱或婚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本研究中>54岁年龄组的病耻感略高于40~47岁和48~53岁年龄组。原因可能是>54岁年龄组人群相对拥有较广的人际关系和较高社会威望,因此歧视所导致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损伤也较大,同时该年龄段因退休等社会角色的变化,对社会的歧视也更加敏感。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广泛存在抑郁症状〔12〕。高玲玲等〔13〕对石河子24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抑郁情绪发生率为28.33%,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较一般人群易产生抑郁情绪。本研究结果提示,伴有抑郁情绪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病耻感更高,同时随着焦虑和(或)抑郁情绪程度的加重,病耻感也随之更高,提示抑郁和焦虑与病耻感互为危险因素。有研究〔14〕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大多数曾在人生的某阶段有过抑郁经历,同时,抑郁情绪和焦虑往往导致精神分裂症病情恶化,如此构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应该加强大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正确认识,避免对该类患者的歧视,从而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预防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

1郭 骏,鲍海林,尹素凤.安徽省宣城市精神分裂症疾病负担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0):3704-7.

2Ren Z,Wang H,Feng B,etal.An exploratory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on perception of stigma by Chinese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BMC Health Serv Res,2016;16(1):210.

3李从从,宏 伟.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病耻感现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3):343-7.

4Singh A,Matto SK,Grover S.Stigma and its correlate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ttending a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ic unit〔J〕.Indian J Psychiatry,2016;58(3):291-300.

5蔡燕玉,钟远惠,张凤珍,等.焦虑调控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3):3185-9.

6王雅萍,张 晨,张燕华,等.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6;26(6):405-7.

7陈光东,单建敏,林崇光,等.中文版精神障碍患者耻感体验及影响量表信效度的初步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25(5):304-7.

8冯 辉,陈玉明,庄晓伟,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8):968-72.

9王 慧,周娱菁,刘 靖,等.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5):363-8.

10孙玉静,王丽娜,周郁秋,等.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0):1203-7.

11潘胜茂,周 英,姜 恋,等.中文版精神疾病患者自我病耻感量表信效度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4):372-5.

12刘 浩,张鸿燕,肖卫东,等.5种抑郁症状评定工具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8):570-5.

13高玲玲,郑维威.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9):181-2.

14韦德会,周慧民,江 滨,等.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问题综合干预远期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5):3782-5.

R749.3

A

1005-9202(2017)24-6228-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4.097

武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No.WG16D09)

艾 萍(1973-),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精神分裂症研究。

〔2017-06-15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猜你喜欢
病耻感病耻总分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病耻感的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病耻感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病患者应摆脱病耻感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