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特建树

2018-07-13 14:22
观察与思考 2018年2期
关键词:同志马克思主义特色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在新时代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完备、内涵丰富、要义深邃、意义重大,已经成为我们在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行动指南。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科学总结了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宝贵经验,力挽狂澜,站在新时代发展潮流前列,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历史、时代、现实所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同志作为全党的核心,率先垂范,勇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阶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系统、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同时,又用“十四个坚持”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遵循的基本方略。“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的提出,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逻辑严密,观点鲜明、指导性强的科学理论体系。

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史,从党的一大至党的十九大,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每次代表大会,既要明确全党认定的指导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也要制定体现指导思想的行动纲领。如党的二大,全党认定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体现指导思想的行动纲领是这次代表大会所制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低纲领也就是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显然,指导思想与行动纲领同等重要,二者相伴而生;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若我们再深入思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可以领悟到:作为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着眼点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科学回答新时代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则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贯彻落实层面,系统回答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与“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引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支柱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新时代引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支柱。认真学习、思考与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看出其完备的思想体系中,“旗帜”“道路”“人民”等核心要义,尤为鲜亮,颇具新意。

(一)亮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旗帜

旗帜决定方向,旗帜引领未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旗帜的引领作用,一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旗帜。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与时俱进,否则,理论将变成僵化的教条主义。习近平同志从青年时期起就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引领作用。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刻苦研读马列经典著作,强化自己的党性锻炼。在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他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这面大旗的指导作用,也深感作为党的旗手的责任重大与使命担当。为此,他始终坚持与弘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精神特质,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不仅自己刻苦读马列著作,真学、真信、真用,还要求全党学马列、学党章党规,紧盯“学”这个基础,狠抓“做”这个关键,学懂、弄通、做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习近平同志带领全国人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旗,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时代重大主题,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提出,不仅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同样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又一次新的历史性飞跃。

(二)指明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肩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极其重要。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发动领导的秋收起义中,首先举起了“军叫工农革命,旗号斧头镰刀”这面中国共产党的党旗。随后,在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学习研究十月革命经验,从而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古老神州生气盎然,生机勃勃。这促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思考: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邓小平的这一论断,鲜明地回答了中国今后要走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在疾风暴雨中按照既定航向,乘风破浪,一路前行。之所以能如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418、9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加以强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联结起来进行深入思考,他指出:“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418、9页。他还反复强调:“我们始终认为,各国的发展道路应由各国人民加以选择。所谓的‘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人民日报》2013年1月5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再次充分肯定了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才“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历史定力”,才“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三)凸显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雄厚伟力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就是人民群众的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力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表明,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为最高标准。”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他还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必须贯彻“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他特别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也是党的智慧源泉。习近平同志不仅继承了其思想精要,而且依据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调查研究,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到“人民”“群众”“劳动者”等词达200多处,这些词使用频率之高,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的高度关注、关心和重视。细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民观,其主要论点体现在:

一是必须尊重人民的社会主体地位。习近平同志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全党同志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①《习近平谈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中国新闻网,2014年2月9日。。显然,这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寄希望于人民,只有通过党带领人民的艰苦创造,才能实现中国梦。因此,党必须尊重人民的社会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是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依靠的主体力量。人民创造历史,人民创造财富,人民创造奇迹,要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二是必须把人民“当主人,当先生”。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必须将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利益。为此,他号召全体党员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将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全党同志都要以学生和公仆的身份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他们为师,真心诚意为他们服务。

三是必须坚定人民立场。习近平同志指出:党若脱离群众,不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不依靠人民群众,不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党执政为民就成为一句空话。“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习近平同志鼓励全党同志,一定要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脑海中,落实在行动上。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习近平同志特别关注民生,关心群众疾苦,时时惦记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他把群众温暖时刻牢记心上。他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显然,习近平同志已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工作的最高目标。他还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充分体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重在着力落实、践行。

三 、新时代建设“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指路明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许多党的建设的新理念和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圆满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思想,成为新时代建设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指路明灯。

(一)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方向,确立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他还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我们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会被历史淘汰”。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系统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同时,他还鲜明地确立了党的建设目标,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就是新时代党加强建设的方向与落脚点,党的建设中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朝着这一目标落实、加强,党的建设中的工作成效都必须按照这一目标要求来检验。只有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总目标去努力完成各项重大任务,做好党交给全党同志的各项工作,我们党就能凝神聚力,永远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担当。

(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必须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与效果,必须常抓不懈。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发展证明:首先要确立和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开展,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就是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折不扣地将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坚定不移抓党的政治建设,党内政治生活才能风清气正,党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反之,损害党中央的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破坏党内健康的政治生活,就使得人心涣散,丧失党的战斗力,各种错误思想就会趁隙而入,错误路线得不到及时克服,最终对党的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如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习近平同志提出:总的要求是“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50页。,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营造党内风清气正的健康政治生态。具体言之:一是要把握与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统一全党的意志,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二是要与时俱进,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课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内出现的新问题,使党内政治生活充满活力;三是要坚持遵循党制定的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等各项原则,决不能拿原则做交易,严格按原则处理党内各种关系,按原则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四是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激浊扬清的战斗堡垒,使每个党员都成为扶正祛邪的战斗员。总之,讲政治,就能使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增强自我净化,即提高政治免疫力的能力。

(三)切实强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新时代党的建设。在思想建设上,他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增强自己的理论素养。他提出党员干部更应带头学,学以致用,一定要将看书学习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持之以恒地学,就能见到成效。同时,他指出,坚定全党同志的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最核心的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组织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坚持选以事业为重,公道正派的人,坚持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他还提出要优化干部考核机制,改进考核方法,注意创新考核手段。在作风建设上,他强调作风建设决不能虎头蛇尾,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持抓下去。要建立长效机制,聚焦“四风”问题,不能“走神”“散光”。在纪律建设上,他提出必须严明党纪,一定要让广大党员干部严守党纪,“明底线,知敬畏”,“敬法畏纪,遵守规矩”。在制度建设上,他指出“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 ”,对党员遵守党章情况,要严格检查,对违反者予以批评,纠正其错误行为。他还强调:“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①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年1月27日。

(四)继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党的监督体系

为了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他提出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惩治腐败时刻不能放松。他还提出要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创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念,采取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式防治腐败。同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全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特别是要让人民群众参与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五)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习近平同志指出,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领导十三多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在2050年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全党同志都要本领高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全党同志都要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驾驭风险等方面的本领。全党同志只有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治国理政才能出高招,有实效,才能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历史和时代高度,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科学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全面谋划了党应遵循的基本方略,描绘了宏伟的愿景,它是我们党开启新征程,继续开创美好未来的根本保证,在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美好梦想的新征程中,将展现出它作为党在新时代的指导思想的价值体现。

猜你喜欢
同志马克思主义特色
FOR YOU, O DEMOCRACY
同志关系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向雷锋同志学习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