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理路*

2018-07-13 14:22
观察与思考 2018年2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系统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逻辑清晰,体系严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分析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理论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理路,揭示其中蕴含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于理解掌握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能够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统领全局、引领未来的宏伟奋斗目标。这一奋斗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引领,是我们思考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思想,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清晰勾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前景。

伟大的目标承载着伟大的心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又一次接过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每个中国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美好未来生活的热切期盼,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共同心愿。中国梦是国家梦想、民族梦想和个人梦想的融合,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和几代中国人民的夙愿,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和期盼。

伟大的心愿凝聚着伟大的行动。当前,中国梦已经深入十三亿人民的心里,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实现民族复兴这个宏伟奋斗目标而展开的,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以人民为中心”,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到“两个阶段”,从“强军目标”到“世界一流军队”,从“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可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直接、最基本、最起始的范畴和理论出发点,构成了其思想体系逻辑理路的思维起点。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主题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73页。如何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辛探索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近一百年的探索实践,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的,“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事实雄辩地证明,要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2、23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2、23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再一次明确指出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十九大就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强调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制定“十三五”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等,从而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时代,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中心思想,既是其实践主题,也是其理论主题,更是其逻辑主题。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依据

对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是科学判断发展形势、正确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实践和理论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这是基于当前我国国情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精准、敏锐、深刻的全新论断。这一科学论断具备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一方面,近五年来,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8000美元,已经稳步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当前,人们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一般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正在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另一方面,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再是中国的生产力状况。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GDP已经超过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率超过3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党的十九大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把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推进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这个重大理论判断必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也要随之发生变化。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时分析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变化的时代特点,在此依据之上制定了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标志着我们党以极大的政治勇气果断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主张,把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正是由于准确判断了社会主要矛盾,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个政治论断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党所面临的根本任务是要在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实践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影响和规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始终牢固建立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最根本的科学论断基础之上,而不能脱离或偏离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依据,其思想体系中的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理论判断基础之上的。

四、“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枢纽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是受一定理念支配的,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实践。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27、41页。“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理念集合,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的思想指南,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是为了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为了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动平衡发展,拓宽发展空间。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确保生态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是为了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五大发展理念”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抓住了当前制约我国发展的症结和要害,开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和对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发展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凝练升华,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核心问题的思想精髓。“五大发展理念”把极为丰富的发展指导思想浓缩在五个概念之中,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直接关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上承接奋斗目标和时代主题,对下开启总体方略和战略部署,联结各个组成部分的中心环节。如同劳动价值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枢纽一样,“五大发展理念”承上启下,贯通左右,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枢纽,同时也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其思想体系的一把“钥匙”。

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核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总揽全局、提纲挈领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方略,在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出发,经过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的步步推进、层层深化,提出和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保障。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27、41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由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理论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开创新境界,步入新阶段。①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2、223页。全面深化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系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手段和根本途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保障系统,其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战略目标的控制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核心问题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②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32、223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理论总结、系统整合和创新升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鲜明确立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方略,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核心,凝聚起了其他各个理论组成部分,把所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融合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精彩的华章之一。

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展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个组成部分的战略地位及其主要内容的总体筹划和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接续探索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个建设领域有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认识,进行了更加精辟、更加深刻的理论概括,形成了崭新的理论成果。在经济建设方面,他作出了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作出了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政治建设方面,他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在文化建设方面,他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他提出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他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加大投入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不断深入的理论认识和不断改进的政策举措。党的十九大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部署了进一步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指出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政治建设方面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只有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细化安排和具体展开,明确规定了五个建设领域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方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个建设领域更加科学的战略部署,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五个建设领域的逻辑展开,在每一个建设领域都有非常详细具体的丰富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接地气、现实指导价值最强的理论组成部分之一。

七、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军事领域的逻辑延伸

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新时代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外部安全保障,是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关注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以极大的精力投入强军兴军实践,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逻辑延伸到军事领域,从治党治国延伸到治军强军,提出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随后围绕强军目标提出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等一系列重大方略,确定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宏伟奋斗目标,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这个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规划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提出了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两个阶段、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与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第二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同步。这样的建军治军方略和发展理念说明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军事领域的自然延伸。

新时代强军思想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崭新的“军事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人民军队、怎样建设人民军队”的重大理论问题,是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防和军事领域的逻辑延伸。

八、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逻辑拓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习近平同志坚定不移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拓展到外交领域,逐步形成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国际关系思想的指导下,习近平同志精心谋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霸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成功举办G20峰会和APEC会议,大力推动建设“一带一路”、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银行,努力营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环境,取得了丰硕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这是习近平同志积极主动运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在外交领域的战略谋划,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内政领域拓展到外交领域,提出的重大对外战略思想,打开了外交工作新局面,展示了我国外交新气象,丰富和发展了我党的外交思想,深刻影响了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国际格局秩序的构建。习近平同志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对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新型国际关系思想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外交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什么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怎样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成为指导中国外交的强大思想武器,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外交领域的逻辑拓展。

九、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主线

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是一个政党的立党之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习近平同志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贯穿运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方面面。2012年,在习近平同志当选总书记同中外记者见面会的讲话中,就鲜明表达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多次强调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4年2月7日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习近平同志深情地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0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标准。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②《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4页。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思维红线,报告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开篇,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并把这种根本政治立场作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这一切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根本体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根本目的和核心价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也是自始至终贯穿各个方面和所有领域的一条逻辑主线。

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统领

本质是事物自身的规定性,决定着自身的存在,是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区别的根本所在。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政治保证。他在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上作出了全新的论断,揭示了两者之间的本质联系,其中最深刻最精辟的论述就是“两个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论断是习近平同志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的高度理论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根本保证。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③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31页。他在2017年“7·26”讲话中强调,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并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第一条。他还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他还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号召全党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努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统领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方面和关键领域。伟大的事业必须要由坚强的党来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统领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所有方面,居于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最高逻辑层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统领。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逻辑起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逻辑主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逻辑依据,“五大发展理念”是逻辑枢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逻辑核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逻辑展开,新时代强军思想是在军事领域的逻辑延伸,新型国际关系思想是在外交领域的逻辑拓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逻辑主线,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逻辑统领。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同时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理论体系,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