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关于“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辩证思想及其意义*

2018-07-13 14:22
观察与思考 2018年2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现代化特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这“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两者之间蕴含着怎样的辩证思想?这一辩证思想在当今有着怎样的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涵义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总是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当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同发生的,或者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根本依据、主要特征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因此,理解“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辩证思想,首先应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涵义。党的十三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既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也不完全相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①《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它明确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党和人民的总任务,时间跨度上从上世纪中叶到本世纪中叶要历经近100年的时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阐述,“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它明确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党和人民的总任务,时间跨度上从党的十八大到本世纪中叶需要近40年的时间。

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涵义,是我们探析“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之间辩证思想的前提。

二、“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两者之间蕴含的辩证思想

“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

(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定位,透析两者之间的辩证思想

需指出的是, “进入新时代”与“初级阶段没有变”并不矛盾,“初级阶段”与“新时代”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历史定位。根据上述涵义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自20世纪中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说的,“新时代”是就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今为止,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部分;“新时代”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中国经过几千年历史发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划分,“新时代”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包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范畴之内的。“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按照十九大报告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同样的涵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已经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但仍没有完成,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未结束,与此相连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也就是说,“变”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以及由此带来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明我国正在迅速地“强起来”,国际地位有了历史性提升;“不变”的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由此带来的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表明我国作为一个尚未完成现代化的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坐标和世界空间坐标看,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我国人均GDP虽然已经超过8000美元,但仅相当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末的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成左右。①参见《奋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党的十九大看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华网,2017年10月18日。根据党的十九大的战略安排,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对本世纪中叶现代化目标的内涵有所提升和发展,但总体上,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题没有变。据此,十九大作出了“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科学论断。

(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阶段性,透析两者之间的辩证思想

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中开辟前进的道路的。没有变的100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确发生了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其所呈现的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015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虽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据此,十九大作出了“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科学论断。

(三)从历史主题的逻辑承继,透析两者之间的辩证思想

“一个变” 与“两个没有变”蕴含着历史主题承继的内在逻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主题或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100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半段在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中要努力解决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100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半段要努力解决的主要矛盾。前一个阶段为后一个阶段奠定基础,后一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两个具体阶段、两个主要矛盾前后承继,一题贯通,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初级阶段前半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基本解决、主要任务已经完成,从而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向更高层次的转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据此,十九大作出了“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科学论断。

(四)从事物的局部质变,透析两者之间的辩证思想

“量变质变规律”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之一。“一个变”蕴含着“两个没有变”发生了局部的质变。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总体上,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但是总体没变中有局部的质变。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由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到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基础上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已跃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台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发生部分质变即重要的阶段性变化。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五)从“变”推动“不变”,透析两者之间的辩证思想

“一个变”将推动“两个没有变”的根本转变。由量变,到部分质变,再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变”的背后是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之奋斗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这样一个矛盾运动、循序渐进、逐步转化的过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推动解决主要矛盾是新时代所有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主要任务是为了解决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一方面表明原有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任务的完成,及其向更高形态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另一方面也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在破解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征程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胜利,完成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使命,把中国社会主义向更高形态推进。

三、“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辩证思想的意义

“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实际上是对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历史方位的分析判断,是对我国发展水平、综合国力的分析判断。根本上,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判断和把握。它既是纵向分析、又是横向对比的结果。基于此,“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蕴含的辩证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思想路线的一以贯之和坚守不移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依凭,是党的根本性优势。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①《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学习时报》2012年5月28日。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先须落脚于对国情的正确把握。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对基本国情的分析,才能对基本国情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判断,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才谈得上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有正确的指导,才谈得上夺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辩证思想,就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以贯之、坚守不移,并用以分析基本国情的典范。一方面,它实事求是地充分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要论断,进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它又实事求是地冷静分析了现阶段的实际国情,勇于面对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客观差距,作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论断。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基础性定位,牵动全局,影响深远,意义非凡。

在我国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因“左倾”而导致挫折的惨痛教训殷鉴不远、警音犹在。“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辩证思想正是深刻汲取了这些历史教训的成果。习近平同志指出:“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②《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学习时报》2012年5月28日。

(二)发展战略的坚定承继又不断丰富

新一代领导人对前任领导人的政治遗产采取什么态度?这是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世界上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惨痛的教训。中国共产党的显著优点,就是尊重历史,尊重前人,实事求是地继承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政治遗产,一棒接着一棒、一代接着一代地沿着正确道路不断开拓前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就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战略思想的坚守和丰富。中国共产党自邓小平以后直至习近平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坚定不移地忠实承继并发展着邓小平改革开放初基于国情制定的发展战略。既保持对党的发展战略及其路线方针的历史性尊重与延续,又推进党的战略思想与路线方针的历史性前进与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即20世纪80年代解决人民温饱问题、90年代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特别是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胜利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对21世纪50年的第三步又作出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就是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就是“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谋划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不但丰富了第三步战略目标第一阶段的内涵,而且对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第二个阶段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就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15年完成,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发展成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此,就较大地提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水平,使21世纪中叶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更加强实。

这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一脉相承”的坚守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其意义,就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①《习近平: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人民网,2014年12月25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党的十九大所要求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三)政策选择的与时俱进和因势而为

准确把握国情,是党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正确把握国情,才能基于此确定符合实际即发展水平的发展路线、发展战略以及方针政策。

党的十九大一方面认为“两个没有变”,一方面又依据形势实事求是地作出“一个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论断。据此,十九大既基于基本国情的不变,承继了党的基本路线、发展战略,并对它们作了契合形势的丰富和发展,又基于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新时代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作出新的政策选择。

党的十九大依据“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告诫“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又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既“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又“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四)实践效应的昂扬奋进又不虚狂冒进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主观认识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国情,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行动路线和行动纲领,只有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路线和纲领,才能把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引上正确的轨道,才能引领人民群众的实践运动走向胜利。反之,无论是人们的主观认识超越客观实际,还是人们的主观认识落后于客观实际,都会将人民的实践运动引入歧途、引向失败。尤其是主观认识超越客观实际的“左”的倾向,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经常会犯的错误。它引导人们被阶段性胜利冲昏头脑,狂妄自大,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最后导致前功尽弃的大败局,欲速反落后。

“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辩证思想,一方面,是一种强烈的激励效应。它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实事求是地深刻认知我国社会的历史性变化,增强“四个自信”,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奋发的行动状态,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党的十九大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科技、国防、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所未有地提升,党、国家、人民、军队、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因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因而,“全党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强烈的冷静效应。它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实事求是地清醒认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告诫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和人民的幸福线。要求以更加求真务实的态度、冷静有为的行动,不急不躁,“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③《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强调: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形成合力,确保中央重大经济决策落地见效》,新华社,2015年2月10日。,只有这样,方可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五)国际战略的积极进取又基实而为

对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历史方位的正确判断,对我国发展水平、综合国力的正确判断,也即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判断,也是制定符合国际社会实际、符合我国国力实际的国际战略、外交政策的基础。“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辩证思想,不仅具有中国范畴的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范畴的意义。

一方面,它实事求是地保持我国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就是说,保持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基本发展战略与外交战略,这有利于巩固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这一“外交基础”,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并在与大国的斗争中留有回旋余地、争取主动。另一方面,又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力增长的实际,量力进取,采取更为积极的战略步骤,力求采取与我国国力相称的外交作为。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贯通亚非欧、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受惠对象的国际合作新平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以塑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如此,为我国今后30多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机遇期。

“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辩证思想的世界意义还在于,只有在坚持“没有变”国情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的我国社会新的主要矛盾,才能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此,我国才能实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使命愿景;才能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扬起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成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的现代化途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参见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六)思维方式的时空纵横和立体交错

“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辩证思想的意义,还反映在其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纵横、立体交错的思维方法上。特别是“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的有机统一。

第一,强调“历史思维”。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国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就是要善于汲取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指导和推动现实工作。第二强调“辩证思维”。习近平同志反复阐述,必须坚持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要看到发展的机遇,也要看到存在的风险与挑战;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在继承与创造的有机统一中谋划发展,多添砖加瓦而少另起炉灶,要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不做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第三,强调“战略思维”。习近平同志反复要求,领导干部要有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早在2003年他就在《浙江日报》上指出,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第四,强调“系统思维”。习近平同志反复指出,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只有不陷于局部,不夸大片面,坚持系统思考,科学统筹,才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才能形成系统合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②参见《习近平强调的思维方法》,《学习时报》2014年9月1日。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现代化特色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汉语初级口语词汇教学初探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初级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汉字书写偏误研究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