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州古城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8-08-06 03:16李爱萍
好家长 2018年6期
关键词:运河扬州古城

文 李爱萍

一、利用扬州古城历史资源,创设本土文化教育环境

在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园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关注幼儿生活环境,以扬州古城资源为切入点,构建扬州古城文化游戏情境,不断拓展幼儿游戏的时间与空间,增进他们与本土文化的亲密接触,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得到多元化发展。

陈鹤琴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为了让幼儿从小对身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将扬州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的环境之中,创设了“运河大走廊”“民间游戏走道”“东关雨巷一角”“瘦西湖亭台楼阁”“邗沟芦苇荡舟”“绿杨茶馆”“广陵琴乐”等主题环境,并尽可能地拓宽环创材料和环创内容,融入扬州古城文化的元素,如:让幼儿在农家的坛坛罐罐上用水墨作画,将湖边的芦苇花变成坛中插花,让古朴的木质乌篷船荡漾在湖心……我们努力将新的生命融入扬州的本土特色文化,以此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使幼儿学会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同时,也把本园的乡土环创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让幼儿走进幼儿园就如同走进一座微型的扬州文化古城,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园内的每一面墙、每一条走廊、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浓浓的运河韵味,散发着古城所特有的文化魅力,体现了园所文化特色,这样的环境也在不知不觉中熏陶和感染着幼儿,与幼儿进行无声的对话。让幼儿不出幼儿园大门,就能了解扬州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挖掘千年运河“水”资源,开展科学游戏探索活动

课程游戏化要求:“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我园充分利用运河的“水”资源,挖掘有关“水”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喜欢玩水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让幼儿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一)户外“运河娃”探究活动

我园坐落于京杭大运河畔,所以水就成为我园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元素之一。园所的每一处都考虑到幼儿活动时对水的需求:种菜、浇花需要水,涂鸦、写生需要水,玩沙、玩泥也需要水,水车旋转需要水 ……“水”这个元素被用到极致却又恰到好处。为了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我们开展了“我是扬州人,我是运河娃”的游戏探究活动。先让幼儿观察“水车谷”的水从高处往低处流淌的自然规律,然后探究通过外力使水逆向倒流的奥秘。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让运河文化扎根于幼儿的心灵,我园特意挖掘了一条袖珍型的“小运河”,并设计出上游、下游和扬州闸,让幼儿既可以在河边钓鱼玩耍,又可以探究“闸门”的妙用,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壮举。我园还依傍扬州古城运河文化,挖掘有价值的、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且幼儿们感兴趣的游戏体验活动,如:“运河水枪战”“吹泡泡”“运河茶水香”“水养种植园”等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开放、自然、有趣的活动场所,使其成为幼儿的欢乐之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拓展幼儿的能力空间,充分体现“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

(二)室内“水宝宝的旅行”主题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引导,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于是,教师创设了主题为“水宝宝的旅行”的活动课程,活动中教师以“水”为切入点,将科学教育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其他领域相结合,如:感知水的特征,观察水无色、无味、透明的特点;尝试改变水的形态,感知水的变化;了解水的重要性以及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在创设区域活动时,我们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的需要。例如,区域游戏“好听的水鼓”“水球大战”“海绵宝宝运水”“水滴的联想”等,可以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积累有关“水”的经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以及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自己智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三、结合古城建筑资源,开展“粉墙黛瓦扬州城”主题活动

扬州老城区建筑文化积淀厚重,它们记录了扬州各个时期的民居建筑风格,形成了扬州老街、老巷的历史文化韵味,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可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高楼大厦,对城市古老的历史已经了解甚少。为了让幼儿更多地了解扬州的历史,了解扬州古巷的青砖灰瓦,了解历史园林的建筑特点,我园开展了“粉墙黛瓦扬州城”主题活动。我们带幼儿来到扬州晚清第一名园——何园,观察复道回廊上的花窗、各种造型的外框、变化无穷的图案、各显其妙的砌筑用材,激发了幼儿探究古城扬州的兴趣。回到幼儿园后,我们找来了木块、砖块、青瓦等材料,让幼儿在操场上搭建“青瓦花窗”,用画笔勾勒《粉墙黛瓦扬州城》的水墨画,并张贴在幼儿园墙上。幼儿还和教师一起布置“微型古城建筑文化角”等艺术区。此外,幼儿园还开展了“我爱家乡”亲子创意手工大赛、“我眼中的扬州”亲子摄影大赛,让幼儿在参观、体验、操作中习得经验,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

四、整合民俗文化资源,体验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民俗、民风、民情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内容难度较大,是学前幼儿无法领悟的,我们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资源的意义来进行筛选,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加工改造,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内容纳入园本特色课程。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改变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走出封闭的课堂空间,注重优化学习方式,整合课程资源,组织幼儿走出幼儿园去收集学习资料、参观访问、体验游览、相互交流。幼儿和教师一起走进神秘的“烟花三月”展示厅、“和敬琴邑”古文化交流中心、“双博馆”、扬州八怪纪念馆,感受扬州的古往今来、古韵琴乐。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既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历,又能让幼儿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我们还走进东关街,了解扬州的特色产品,如:扬州漆器、扬州三把刀、三和四美酱菜、不吹牛的牛皮糖、“谢馥春”护肤品等。此外,幼儿园还特地邀请了“非遗文化名人”走进校园,带来了扬州传统戏曲——扬剧、“活化石”——雕版印刷以及扬州泥塑、古琴弹奏等精彩技艺。为了让幼儿既有自我体验的机会,又有与名家互动的机会,在活动“我会玩木偶”中,我们首先带幼儿观看艺术大咖们表演的《七个小矮人》木偶剧,让幼儿欣赏“木偶”的独特艺术美,体验玩木偶的快乐。幼儿还可以面对面与艺术家交流互动,接触扬州的传统文化精髓,知道扬州,了解扬州,更爱扬州。同时还能使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开阔视野,得到发展。

五、巧用家长团队资源,有效实现家园共育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根据家长的职业、阅历与特长,选择熟知扬州文化特色的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来。请他们进入班级当“老师”,展示其各自的特长和风采,使幼儿获得更直接的经验。例如,邀请当厨师的爸爸走进幼儿园,讲解“扬州炒饭”的品种、配料,并现场制作扬州炒饭,然后让幼儿品尝正宗的扬州炒饭;请会说扬州方言的奶奶教幼儿学讲扬州话、说扬州童谣、唱扬州清曲;请会“扬州剪纸”的妈妈给幼儿讲解剪纸的由来、工艺,通过观赏不同类型的剪纸图案和造型,学习剪纸。在传统节日里,我们还组织幼儿和家长们一起玩扬州民间游戏,如:“炒蚕豆”“滚铁环”“编花篮”“跳皮筋”,既让家长们重拾了童年记忆,又让幼儿感受到民间游戏带来的快乐,进而促进幼儿的认知水平、社会行为、道德品质以及良好个性情感的发展。

幼儿教育是“根”的教育。挖掘和利用扬州古城文化教育资源,并与幼儿园活动课程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活动内容,也弘扬和传承了扬州古城文化,使我们的子孙成为有“根”的人,相信扬州文化教育资源一定能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成为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我园积极挖掘扬州“古城文化”资源,尽量选择能满足幼儿发展、满足幼儿兴趣需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园本特色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我园真正成为扬州“运河”的特色园所。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托阳幼儿园)

猜你喜欢
运河扬州古城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通海古城缀记
《中国运河志》简介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凝眸古城淮安
银河哪比运河乡——《诗咏运河》读后感
良渚古城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