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中高职衔接教育中的探索
——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为例

2018-08-08 01:10衣马木艾山阿布都力克木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职业

赵 静,衣马木艾山·阿布都力克木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中高职衔接教育对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在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大多数职业院校采用五年一贯制模式,并已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和课程体系衔接,师资队伍建设,在职业人才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学生职业技能衔接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其运行基础和前提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1]。在中高职衔接教育中有效应用现代学徒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化校企合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中高职衔接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从2013年开始招生,当时采用“2+3”五年一贯制培养方式。在目前的衔接教育中,已采用“3+2”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统一、课程设置的衔接,但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还存在若干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职业能力衔接不紧密

该专业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生,学生整体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偏差,文化基础知识偏弱。因此,在中职阶段文化基础课程占较大比例,专业性课程相对薄弱,特别是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上,知识和能力目标不明确,有些课程需要在高职阶段重新讲授,造成高职阶段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重复和不连贯,这些因素进一步导致学生的某些专业技能需要在高职阶段重新训练,没有形成中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衔接。

(二)实习实训不连贯

目前,在“3+2”五年一贯制中,中职阶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主要以课程技能训练为主,几乎没有企业实习实训环节;高职阶段则采用课程实训或项目实训,一般只有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参加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这就导致学生在五年的学习中,企业实习实训机会少,时间短,毕业后的学生出现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时能力不强等现象。

(三)校企合作不密切

目前在中职阶段,基本没有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而高职阶段的校企合作也都是为学生在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中提供实习环境和实习岗位,实习实训时间有限。

(四)对现代学徒制存在认知偏差

中高职衔接中,更多的教师认为现代学徒制应该在高职阶段开展,中职阶段开展不成熟或与中职阶段关系不大,缺乏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理念,缺少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当学生进入到高职阶段,又会和其它招生类型的学生混合编班上课,导致职业能力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现代学徒制在中高职衔接中的解决方案

本文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2017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为例,采用“3+2”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该班共招生45人。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最终培养出面向新疆以及西北地区的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等相关信息技术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管理与发布、数据库管理与开发、计算机系统维护调试等岗位的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具体方案如下:

(一)搭建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在中高职衔接教育中,主要参与方包括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主体。由于政策等原因,五年一贯制还不能实现“招生与招工”,主要采用学生和学徒身份,双导师进行教学的方式。在协同育人平台下,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开展教学、共同考核和评价。通过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进入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中,在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带领下学习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职业技能,当中职阶段完成后,学生将会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当高职阶段完成后,学生不仅取得毕业证书,还会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方面,学生既可以回到合作企业就业,也可以选择其它就业方式或继续深造。具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二)五年一贯制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的改革

现代学徒制主要采用工学并行、工学交替方式进行人才培养、课程学习,在实际教学运

行中应根据专业和企业特点采用不同的循环周期安排学生学校学习和企业学习时间。从2017级学生开始,采用“3+2”培养模式,中职学制3年,一般在第6学期开始专业实习;高职学制2年,一般第4学期开始实习。主要的实习和实训方式包括课程实训、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要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的对接、企业师傅与校内教师的对接、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的对接。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1学年,学习文化基础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平面、二维设计等信息技术类基础课程,

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参观,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进行初步的职业体验,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设备和软件,具有平面设计、二维动画设计能力。

第2学年,学习文化基础课程和网络技术、数据库等专业基础课程,形成本专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每学期完成1-2周的岗位见习,使学生具备使用常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第3学年,学习网页设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程序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学期的企业实习,使学生具备局域网搭建、计算机维护、简单程序设计的能力,并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第4学年,学习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中高职衔接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如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等,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每学期完成2周的岗位技能实训,使学生能够安装、使用和维护信息系统软件,并能对信息系统运行效率进行评估和检测。

第5学年,学习网络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信息安全等专业核心课程,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完成2个月的专业实习和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具备小型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能力、网站设计和发布能力,并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这种教学流程,让企业一开始就参与到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将企业真实的项目引入到学校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个人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并在企业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扩展,体现了现代学徒制的特征。

中高职衔接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三)完善“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的管理运行机制

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参与主体有学校、企业和学生,每一方都有相应的责权利。学校承担文化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具备基本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企业为学生提供企业师傅、岗位实训,承担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培训。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积极配合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以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参与到整个教学生产过程中,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要想实施好现代学徒制,每一个参与方都需要严格遵守“共育、共担、共享、共赢”的原则。

首先,校企双方要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修订五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既符合中高职衔接的特点,又体现现代学徒制特征。第二,在课程体系上,既要做好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衔接,又要构建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由初级证书上升到中级证书,实现职业技能的衔接。第三,由于信息技术行业自身的特点,企业规模不会很大,所以,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中,可选择多家合作企业,但需要严格制定学校和企业的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特别要明确每一门课程中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与考核。第四,制定相关运行管理制度,如实习实训、岗位见习、实习监督,实习安全措施等制度办法,进一步规范学校和企业对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过程共管,共同推进校企互动育人。

(四)创新“多元参与”的学生评价方式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下,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多个方面,既有来自学校、企业、行业的客观评价,也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的主观评价等,共同组成“多元参与”的学生综合评价方式。在中高职衔接中,每一学年,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都不相同。具体如表1所示。

三、总结和思考

在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引入现代学徒制,让企业直接参与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课程内容和岗位标准、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的对接,不仅有助于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而且对学生培养的时间更持久,从中职入校到高职毕业,在五年的时间内,学生和企业密切接触,不断加深对企业的认可,增强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将会得到较大提升。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的情况也更熟悉,更了解,更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有利于为企业进行人才储备。同时,在中高职衔接中应用现代学徒制,能够使当前的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学校和企业节约人才培养成本。最后,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改革,能进一步提高和锻炼学校教师队伍和企业师傅的层次和水平,对提高教育与产业的融合,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水平和企业的社会知名度,都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表1 “多元参与”的学生评价方式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职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