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花鼓戏《刘海砍樵》选段《比古调》

2018-08-31 09:46金鹃飞
关键词:花鼓戏秀英刘海

○ 金鹃飞

(邵阳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花鼓戏是中国有名的地方戏曲,最早的记载见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浏阳县志》,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湖南花鼓戏成为所有花鼓戏中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戏曲。一提到花鼓戏,人们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湖南花鼓戏,花鼓戏已成为湖南花鼓戏的代名词。湖南花鼓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长沙花鼓戏、邵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益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各大流派,产生了《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南庄收租》等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深受老百姓喜爱。各大流派的花鼓戏因地域不同,其风格、特点也各有千秋。

长沙花鼓戏《刘海砍樵》由《刘海戏金蝉》中间的一个名叫《小刘海》的单折子戏改编而成。《刘海砍樵》故事来源于本省常德市。据湖南常德周新国先生在其《武陵藏珍》中记载:“古城常德多古井,著名的有四眼井、丝瓜井,正像《刘海砍樵》中前两句唱到“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畔刘家门”。《刘海砍樵》向观众介绍了一段狐仙樵夫的传奇故事,传达了刘海与胡秀英的纯洁忠贞的爱情,歌颂了正确向上的人生观,反映了人们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全剧朴素感人的内容、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表演风格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尤其是小丑小旦的出色技艺将“两旦”的艺术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扎下了根,观众无不为之叹为观止。到目前为止,该剧已演出两千多场,产生了深远影响,蜚声海内外,创造了花鼓小戏走上国际大舞台的奇迹。

《刘海砍樵》分为“大砍樵”和“小砍樵”。“大砍樵”包括多个部分,对《刘海砍樵》的故事演绎完整。人们经常提到的《刘海砍樵》则是指“小砍樵”,由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何冬宝、陈北方等在《刘海砍樵》的基础上,将《安东调》的基本旋律、《花石调》的前奏和过门拼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调。由于《小砍樵》中的词是用古人来做比喻的,故又将《小砍樵》叫做《比古调》。《比古调》新调旋律朴实流畅,悦耳动听,容易上口,迎合了当今观众的口味和审美需求。

《比古调》为《刘海砍樵》剧目中最重要、最经典的脍炙人口的唱段,讲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演绎着一段感人的爱情,表现了刘海与胡秀英婚后的幸福生活,歌颂了刘海与胡秀英忠贞、美好的爱情,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向往美好、向善向美的愿望。1984年,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老师在春晚演唱了《比古调》,深受观众喜爱,产生了强烈反响。不久,《比古调》慢慢在全国流传开来,且成为许多声乐演唱者及戏曲爱好者在舞台上经常表演的曲目。几十年来,人们演绎和传唱着《比古调》,收获了无比的欢欣与喜悦。特别是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断改编和创作,《比古调》更是以她独有的色彩、靓丽的艺术风姿感动着国内外观众。

一、《比古调》音乐结构与配器

《比古调》是湖南花鼓戏经典剧目《刘海砍樵》中的一个唱段,由“小调”发展演变而来的。在调式色彩上,《比古调》通过围绕宫音进行运动和强调,尤其是结束音都落到宫音(do)上,从而体现出中国民族调式“宫调式”的基本特征。在唱段中,胡大姐和刘海哥上下句一唱一和,上句“胡大姐”结束在徵音上,具有“呼”的特点;下句“刘海哥”结束在宫音上,形成“应”的回答。两句一前一后,一属一主,形成收拢性终止。男女生唱段的结构非常相似,到了合唱的时候成为全曲中情感的升华部分,音域和音调相较之前都较高,从而将全剧推向高潮然后剧终。

《比古调》全剧的音域比较广,最高音和最低音相差十度,因此全剧的旋律线条呈现波浪形,旋律抒情且优美,曲式结构则体现出二段曲式的布局,如下图:

图1 《比古调》曲式结构

《比古调》的第一个乐段是由四个4小节的乐句组成,属于四句式的平行结构。第一个乐句4个小节,由女生起唱,落于徵音;第二句男生回唱,落于宫音;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的旋律,个别音稍作调整;第四句随着男生唱段的结束,旋律也在宫音上落下,形成乐段的收拢性终止。4个乐句由以第一句和第三句的重复而体现出两大句的布局。《比古调》的第二乐段是由男女对唱的两句与一个合唱的补充结束句构成的。在长度上与第一个乐段相同,形成对称的平衡。该乐段的旋律音调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仍然围绕着宫音与宫调式进行。与前段不同的是,该段不再使用徵与宫的呼应,而是全部围绕宫音进行运动。以2小节的乐节为一个单位,不断地在321这个级进下行的音调上盘旋(这个音调也是补充句材料的基础),从而不断对宫调式进行肯定。

整个唱段结束之后男女角色互换时又反复了一遍,整体的曲式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值得一提的是,反复后个别地方的旋律音稍作调整,如反复前男生唱“胡大姐”时多使用153的音调,而反复后女生唱“刘海哥”则多使用361或者311的音调,从而将男刚女柔角色和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花鼓戏里一般有文场戏和武场戏,通常使用的器乐有吹奏类、拉弦类和打击类等三大类。吹奏类有唢呐、笛子等;拉弦类有三弦、京胡,还有常见的二胡等;打击类有各种鼓、锣、镲等。《比古调》属文场戏,自然以弦乐器伴奏为主。胡秀英与刘海在乐队的密切配合下进行表演,演员与乐队台前幕后配合得非常好,音乐协调一致,舞台场面分外热闹、欢乐,人物塑造完美成功,观众被艺术深深感染。这一切,离不开富有特色的合理配器。在此,不得不提到大筒。大筒是《比古调》中主要的弦乐器之一,形似二胡,音色粗犷清亮,是“托腔保调”的一把好手。小锣在剧中最不起眼,但它在整场表演之中占主导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古调》一直深受观众喜爱,剧中人物形象扎根在观众心里,合理配器确是功不可没。

二、《比古调》表演与场地

花鼓戏与其他戏剧一样有几大行当,分别为“生、旦、净、丑”。这些行当在表演上都有自己的规范与标准。“花旦”在表演时一般是一手拿手帕,一手持扇子,或者双手持扇子,表演步法达30多种。《比古调》一开场,就见刘海手拿扁担、胡秀英双手持双扇分别从舞台两边向舞台中间走来。《比古调》中的胡秀英属于一位天真善良、纯洁浪漫而又不失娇媚热情的女性,是典型的“花旦”。演员双手持扇,用了“抖”扇等技巧进行表演。在步伐上使用了小起步、大起步、十字步、小跳步等;身段表演中使用了耸肩、单跳转身;演唱上,嗓音清亮甜美、灵巧、通畅、细腻。如演员叶红在《比古调》中饰演的胡大姐,表演上一方面秉承传统中的动作、身段等艺术精髓,另一方面将舞蹈的舒展轻盈的特点揉入到表演中,二者巧妙结合,成功塑造了“胡大姐”娇媚俏皮的形象。这种灵巧多变,大胆创新的表演手法,独树一帜,堪称花鼓戏旦行中的成功范例。《比古调》中的刘海为“生”角,其表演步法、身段与旦角基本一样。刘海这一角色经花鼓戏大师何冬宝改革后,不再面画青蛙,而是着装干净利落。为了成功地塑造刘海,演员李左在音色、运腔、咬字等方面下了苦工夫,突出了男主角刘海憨厚耿直、淳朴善良、老实忠诚的性格特征,把一个鲜活的刘海呈现给了观众。

新中国成立以前,类似《比古调》这种花鼓戏有许多即兴表演成分,场地多是设在农村的屋场前后空地,并没有用来专门表演的舞台,观众是村民和小孩。他们在完成了一天的劳作后或围成半圆,或分散坐开,观看表演。后来随着花鼓戏的不断改革创新,花鼓戏减少了即兴表演成分,流传的范围变广了,表演的场所逐渐从空旷场地转向了正式舞台,并向城市发展。一些专业花鼓剧团应运而生,观众凭票入场,观看表演。当然,在农村、庙会和红白喜事中也不乏花鼓戏的身影。

三、《比古调》的特色

《比古调》集中了湖南花鼓戏所有的优势与特点,更具特色,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巧妙借用,曲调创新。《比古调》借用了“安童调”的基本旋律,将“花石调”上下过门拼在一起做《比古调》的过门,组合成一个新调。这是一种大胆、全新的尝试,富有创造性。新调旋律朴实流畅,悦耳动听,容易上口,迎合了现代观众口味和审美需求。一来改变了传统的腔调程式,二来新调容易传唱。“递进加垛”的“重复”手法运用,不仅避免了字多腔少、过于紧缩的矛盾,而且将密集的歌词变得有序有味,更加深了观众的印象,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创新为花鼓戏赢得了更多的观众,传统戏剧的根基更加扎实地扎进了老百姓的心里,为传统戏曲文化代代相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是素材短小精悍,浓缩精华。虽然《比古调》整过演出时长不足三分钟,却始终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演员载歌载舞,自然欢快的演唱反映了“胡大姐”与“刘海哥”婚后相互倾慕、欣赏之情和甜蜜幸福的生活,一对恩爱夫妻的艺术形象从头到尾贯穿始终。

三是特殊演唱技法,陡增特色。气颤音、滑音、花舌等技法在《比古调》中的恰当运用,为其增色不少。如,男主人公刘海演唱“sol”和“re”时,唱出明显的气颤音,表现了粗犷、郁浓的山野味。上滑音和下滑音的运用,正是顺应了长沙方言的特点,增加了亲切感和趣味性。将舌头轻轻抵在上门牙与上腭之间控制气息发出的“得儿来”正是典型的“花舌”音。这种唱法更能把喜悦、兴奋、风趣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四是服饰道具设置合理,人物形象鲜活。刘海手拿扁担、胡秀英双手各持一把扇子,两个主角在音乐声中分别从舞台两边欢快地走向舞台中间。通过他们的对唱、合唱、载歌载舞,成功地塑造了一对恩爱、甜蜜的年轻夫妻形象。人物形象鲜明、具体、完整。这种集演、唱、服饰、道具于一体的舞台艺术达到了空前的协和统一和尽善尽美,实属精品,不可多得。

四、结语

花鼓戏是传统的,也是需要创新的。《比古调》既体现了传统戏曲音乐文化之精髓,又有大胆尝试、推陈出新之新举,集传统与创新于一体,是花鼓戏改革创新的成功范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文化自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相信在党中央的指引和亲切关怀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将在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坚定不移、昂首阔步地走下去,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为文化自信、文艺繁荣增光添彩,为伟大祖国建设更加美好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花鼓戏秀英刘海
论数字时代湖南花鼓戏的整合传播
以小见大 以情动人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t Fingerprint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我的青春期很“刘海”
同期听力(六)
误解
把饺子当钻石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