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实证研究

2018-09-01 01:40
关键词:职业倦怠分值均值

○ 徐 阳

(安徽大学 江淮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面对中国新闻事业在媒介技术、行业氛围以及经营管理层面上的巨大变革,新闻从业者的文化价值标准不断受到冲击,由此带来最为明显的表象是对工作的倦怠感。Maslach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有效面对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压力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症,包括情绪衰竭、疏离和低工作效能三个维度。[1]情绪衰竭指从业者由于体力与情感超支,精疲力竭而无法放松与恢复良好的状态。这一指标是对工作压力和重大变故的直接反映。疏离表现为从业者对待工作与同僚冷漠、疏远的态度。职业效能关注从业者对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与工作价值的自我评估。当职业效能低时,随之而来的是自弃心、挫败感以及对前途的迷茫状态。[2]4

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要求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证。[3]因此,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的现状应引起各级媒体组织的关心和重视。

一、安徽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的水平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安徽省新闻从业者为例,了解业界存在的职业倦怠情况。调查于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使用职业倦怠量表,分为情绪衰竭、疏离和低工作效能三个维度,对安徽省新闻从业者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7份。样本分布情况:皖北158份(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皖中184份(合肥市)、皖南105份(芜湖市、宣城市)。

安徽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倦怠情况如何?如果样本数据显示在情绪衰竭、疏离、低工作效能三个维度分值高,说明职业倦怠的水平高,反之水平低。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到:情绪衰竭总均值7.69±3.21、疏离的总均值6.85±3.00、低工作效能总均值为4.88±3.58(见表1),分别除以它们的题项数,得到每个题项的均值为:2.56、2.28、1.63。

表1 安徽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均值表

一般将高于均值一个标准差作为严重倦怠,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作为轻度倦怠,处于两者之间的为中度倦怠。[2]69据此表2显示,安徽新闻从业者处于中度职业倦怠水平:中度及严重情绪衰竭的人数占总样本的86.58%,中度及严重疏离的人数占91.05%,中度及严重低工作效能的人数占78.97%,尤其是中度倦怠的人数在三个维度上都占了绝大比例,有进一步恶化的潜在隐患。本次问卷中关于未来职业规划方面的数据(“你有没有打算放弃新闻工作”)也显示,超过半数的样本(222份,57.36%)表示想过放弃,其中54人更表示两年内会离职。人才流失现象隐现,安徽新闻从业者生存状态需引起关注。

表2 安徽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水平表

二、安徽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人口特征

问卷第一部分为人口特征,包括媒体机构所处地域、媒体类型、入职原因等。在这些不同的人口特征下,安徽省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状况有哪些不同呢?

(一)不同区域职业倦怠的比较与分析

本次被调查的6个城市依据地理位置划分成三个地区:皖北地区(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皖南地区(芜湖市、宣城市)以及皖中地区(合肥市)。

从表3可以看出,低工作效能维度在0.05水平上不同区域新闻从业者的差异显著。情绪衰竭和疏离水平差异不明显,所以对这两者不作具体分析。

表3 职业倦怠各维度与所处地域的方差分析表

从表4得出,在低工作效能维度上,皖中地区分值最低(4.15),比样本的总体均值4.88低出0.73;皖北低工作效能分值最高(6.04),比样本整体总均值高出1.16;皖南分值居于两者之间,略低于整体均值。说明皖中新闻从业者对自身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与工作价值的评价最好,皖北最差,皖南居中。

表4 不同区域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各维度均值表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安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7》显示,2016年省会合肥市经济总量仍然居全省首位,GDP占全省25.4%,增速9.8%,经济贡献度达29.07%。[4]区域经济越发达,当地的媒体越发达,也就越有能力为员工提供更为优厚的工作待遇。表5显示,皖中的收入水平最高,月收入在4001元以上的人占总体人数的50.55%,高于皖南地区(29.24%)和皖北地区(28.12%)。充足的经济实力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培训和科技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新闻作品质量;拓展了新的报道方式和报道领域,提升工作热情度和成就感。

表5 不同区域新闻从业者工资收入情况表

不同区域之间经济、自然、人文环境的差异会导致人才的自发流动。优越的地区能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生存需求,自然吸引到更优秀的人才前来任职。表6显示,毕业于新闻传播学科的人员占到皖中地区总样本量的58.17%,专业对口程度最高;本科学历人数、硕士学历人数的比例最多,学历层次最高。他们对自身能力、成绩和价值评价也最好,低工作效能分值最低。皖南新闻从业者专业对口程度居中,学历层次居中,低工作效能分值也相应居中。而皖北新闻从业者专业对口程度低,学历层次低,低工作效能分值就高。

表6 不同区域新闻从业人员学历背景情况表

(二)不同媒体类型职业倦怠的比较与分析

研究样本为四种类型: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和网站。

从表7可以看出,不同媒体的新闻从业者疏离维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情绪衰竭和低工作效能差异不明显,所以对这两者不作具体分析。

表7 职业倦怠各维度与媒体类型的方差分析表

表8 安徽不同媒体类型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各维度均值表

从表8可以得出,在疏离维度上,报纸杂志类分值最高(7.27),比样本的总体总均值6.85高出0.42。网站的疏离分值(5.77)比样本整体总均值6.85低出1.03。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新闻从业者的疏离分值均高于网站从业者,说明传统媒体从业者对待工作与同僚的态度较新媒体从业者更显冷漠、疏远。

疏离维度的差异首先是受到人员构成的影响。数据显示,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三种媒体内,工作年限在6年以上的员工均超过70%,其中电台更是达到83.00%。而网站的该项比例仅有43.75%,并且1/4的职员工作时间不足两年。由此可见,目前传统媒体留有大量闲散、冗余人员,一些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者面对不景气的工作前景流露出放任自流的颓势,从而推高了疏离水平。而网站的新闻从业者主要为年轻人。他们入职不久,怀揣着对工作的新鲜感、对未来的期盼,因此职业倦怠中的疏离分值低于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者。

新媒体具有传播内容海量性的特征,而报纸杂志受到版面的框制,电台和电视台受到播出时长的局限,传统新闻从业者的劳动成果并不能完全得见天日,付出多、成果少。另一方面,目前报纸杂志的发行量、广播的收听率、传统电视的收视率都在不断下降,趋于小众化,而新媒体上却时常出现“10万+”,甚至“百万+”点击率的网红级文章或视频,引发公众铺天盖的热炒。因此,低产出量、低认可度的竞争现实,损伤了传统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成就感,模糊了他们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动摇了新闻场域中原有的价值体系,推高了疏离水平。

(三)不同入职原因职业倦怠的比较与分析

调查的入职原因有6个选项:1.喜欢编辑、写作、摄影;2.能到处采访开阔眼界;3.工作受人尊敬;4.接触、传播新思想;5.工作收入高;6.其他。

从表9可以看出,不同入职原因的新闻从业者,其职业倦怠水平的三个维度(情绪衰竭、疏离和低工作效能)在0.05水平上均差异明显。

表9 职业倦怠各维度与入职原因的方差分析表

从表10可以得出,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入职原因是“工作受人尊敬”的新闻从业者分值最高,达到8.23;入职原因是“工资收入高”的新闻从业者分值最低,仅有6.21。在疏离维度上,同样是“工作受人尊敬”的群体分值最高(7.61),“工资收入高”的群体分值最低(5.86)。说明,在6组群体中,入职原因是“工作受人尊敬”的新闻从业者由于体力与情感超支,最难放松与恢复良好的状态;对待工作与同僚的态度也最为冷漠、疏远;而入职原因是“工资收入高”的群体相对而言在这两个维度表现最好。在低工作效能维度上,分值最高的两个群体是“工作收入高”(8.57)和“工作受人尊敬”(5.88)。说明,这两类新闻从业者对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与工作价值的自我评估最差。

表10 安徽不同入职原因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各维度均值表

近年来,各类虚假新闻屡禁不止,部分从业者利用职权之便新闻炒作、新闻寻租、新闻敲诈、新闻贪腐……,再加上自媒体和公民记者分割了新闻机构的权威话语权,导致新闻从业者从“无冕之王”降为“新闻民工”。问卷调查显示,被访的447人中,仅10人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表示“很满意”,152人表示“满意”,满意度仅为36%。同时,在对9种职业的社会地位、重要性进行排序时,参与调查的新闻从业者认为自己的职业只能排在第6位,前5位是公务员、医生、律师、教师和工程师。由此可知,部分新闻从业者在入职后并未得到预想的社会尊重和认可,这种心理落差加重了入职原因是“工作受人尊敬”群体的职业倦怠。

入职原因是“工作收入高”的群体共34人,其中仅有7人表示对工资满意,其他27人均表示出不同水平的不满。虽然工资现状与预想不符,但是有趣的是,这34人在未来职业规划题项上,仅5人表示“最近2年会放弃此份工作”,其余均表示不会离职,并且这34人中,21人工龄已经达到6~10年。这部分新闻从业者无法兑现就业初衷(工作收入高),低工作效能分值又最高,理应情绪衰竭和疏离分值同样最高,迫切希望跳槽转行,但事实却与之相反。究其原因,可能是该群体长期处于消极怠工的状态,所任职的媒体组织又缺乏“末位淘汰”的管理机制,因此产生了得过且过的心理。

三、职业倦怠的干预

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的关键在组织管理层面,但是新闻从业者也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任职机构,消极懈怠。因此,本文建议从组织和个人两方面进行干预。

(一)组织的干预

首先,建立人力管理的长效机制。媒体组织必须正视职业倦怠的现象,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在扩展经营领域、关注用户体验、引进科技设备的同时,不断开发人才资源、改革人事制度、优化工作环境。在制定政策规定时,着重考虑新闻从业者的利益,提高薪酬待遇。在工作内容上,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我支配权限,让他们能够自主进行新闻选题、新闻采访和新闻报导。在工作环境上,营造健康、融洽的人际交往环境,增强集体融入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在生活上,倾听新闻从业者的烦恼和诉求,提供多方面的福利,例如心理健康咨询、团队户外拓展、带薪休假旅行等。

二是加强内部监管,提高新闻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形象。当前,社会结构的复杂以及多种价值体系的冲突致使各类新闻失范现象频发,损害了新闻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和自我价值,提高了职业倦怠水平。因此各媒体组织必须加强对职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加大内部监管和惩治力度,避免出现新闻炒作、新闻造假、新闻寻租、新闻敲诈、新闻贪腐等丑闻事件,树立权威正义的社会形象。同时,新闻组织应该从顶层设计上秉持“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在重要版面、时段开办服务基层群众的专题专栏;建立基层联系站。通过提升新闻工作者服务群众的能力,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提高新闻从业者的社会地位,重新擦亮新闻从业者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个人的干预

首先,新闻从业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机构一直是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到新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党性意识,自觉承担新闻工作神圣而庄重的责任与使命,把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聚焦于国家与群众的需要和利益,践行习近平对新闻舆论工作“要躬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的要求。时刻把大局意识揣在怀中,不做社会发展的“围观客”,摆正自己的定位和坐标,弘扬主流价值,坚守舆论阵地。

二是要提高自身内在价值。面对长年来重复单调的工作内容,面对审美疲劳的精神状态,尝试在实践中发现“新奇”,追寻“新奇”。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开始融入新闻生产环节,如统计分析、信息可视化、用户互动反馈、大数据等。因此,新闻从业者应该不断地接触和吸收这些新理念,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将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实体化脑海中的构思和设想,在整个新闻生产流程中检验所学所得,并提炼、补充新鲜的经验构建更为完善的个人知识体系,以提高新闻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激发工作热情和增长个体价值,提高工作效能。

四、总结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5]12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劳动,劳动是人的一项权利,也是快乐的来源。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腾飞,社会分工的不断精细化、专业化,以及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速换档,社会各行业普遍产生了职业倦怠的现象,新闻媒体行业也不例外。

职业倦怠滋生的负面影响不仅会伤害新闻从业者的身心健康,制约其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也会加速媒体行业失范行为的蔓延,束缚组织机构的改革创新,进而阻碍整个新闻舆论工作的开展。因此,关注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倦怠现状,重视新闻从业者的精神文化建设是社会和媒体组织发展的首要职责和共同任务。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分值均值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体育考核新方案出炉 项目分值变化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关于广义Dedekind和与Kloosterman和的混合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