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SR方法论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及发展路径研究

2019-01-19 06:03赵洪波刘威
山东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

赵洪波 刘威

摘 要:基于WSR方法论思想,以WSR的物理、事理、人理为内容维度,构建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三维模式,并依据“知物理、明事理、通人理”的核心指导思想,提出了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模式有效运作的路径措施,以最终实现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目标。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WSR方法论;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8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9)06-0001-04

Health promotion model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youth sportsbased on WSR

ZHAO Hong-bo,LIU Wei

(Inst.of P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Liaoning,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methodology of WSR, and with the WSR as the content dimension,it constructed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youth sports health promotion.According to the core guiding ideology of "knowing physics, knowing things and understanding people", it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model of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for teenagers, so a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physical health promotion for teenagers.

Key words:youth sports;WSR;development model

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16年8月,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在随后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对青少年人群的运动技能、运动时间以及设施器材等方面均做了具体规划,凸显了青少年体育工作对青少年健康的筑基作用。

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重要价值已得到各学科领域专家的高度认同,近年来,相关体育健康促进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数量逐增、视角新颖、多学科融合的特点,从宏观理论研究到微观实践干预、从政策法规解读到个体体育素养培养等,涵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诸多方面。但已有的研究或侧重于青少年体育开展的物质基础、投入水平的“物理”层面,或侧重于引入西方经典的社会理论方法的“事理”层面,而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理”层关注较少,缺乏科学和系统性的研究成果。WSR是具有中国传统哲学思辨色彩,关注物、事和人理三个维度的系统方法论,借助WSR系统方法论,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为深入分析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模式及发展路径,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1 WSR系统方法论简述

WSR(物理-事理-人理方法论的简称)作为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论思路,涉及了解决问题时需考虑目标对象的三个方面,即物理维(W)、事理维(S)、人理维(R)、分别指事物本身、事物运用的原则和事物如何更好地被运用。WSR方法论的核心是处理复杂问题时,要对问题系统、完整、分层地分析和研究,达到知物理,明事理,通人理。以此来分析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过程,应以健康促进的整体性角度考虑物理、事理和人理三要素,强调以“人理”为中心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发展过程,以实现健康促进之目的。WSR的基本内容如表1所示。

2 基于 WSR方法论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构建

2.1 体育的物理维

物理是指涉及某项系统问题处理过程中人们面对的客观存在,强调客观性,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青少年体育健康促進系统中,物理方面是指青少年体育参与需要的物质基础,如体育场馆、器材设施、资金投入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机构等,是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运行的重要依托和保障。

2.2 体育的事理维

事理指涉及某项系统问题解决过程中人们面对的客观存在及其规律时借助的机理。主要是观察和理解世界怎样被建模和管理的,回答“怎样去做”的问题。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中,主要指制定科学、合理的青少年体育指导方针、政策制度,并在实际中切实贯彻实施以促进青少年的体育参与,实现体育健康促进的目标。

2.3 体育的人理维

人理维指涉及某项系统问题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过程,通过分析和理解这种关系,引导人们能够依据可接受的事理去解决系统问题,实现系统预定目标,回答 “最好怎么做”的问题。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中,人理方面指利益相关者包括青少年、家长、教师、社会相关者等利益主体需求的满足、体育文化素养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促进过程中有效的检查评估等方面。

人理维因素是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中的核心因素,也是保障物理维和事理维因素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在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实际工作中较易被忽视。人理维以“协调关系”为主,是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目标实现的真正动力源,通过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促使相关者建立一致的价值规范和价值观,并表现为外在行为的一致性,达到利益的趋同。

依据WSR方法论提出的知物理、明事理、通人理的核心观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内容维度构建如图1所示。

根据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WSR三维模型可以看出,三维影响模型图由物理、事理、人理三个不同方向的坐标构成,且坐标均可以向外无限延展,坐标上包含了诸多相关要素,在坐标向外无限延展过程中,这些要素会不断地与外环境进行信息交流,促使系统的运行发展。因此,系统保持良性的运行,需依赖于物理、事理、人理三方面的相互协调、节奏一致才能得以实现。

然而,由于物理、事理、人理与外界互动的速度和内容不尽相同,在系统运行中,物理、事理、人理的延展速度会呈现出发展的非同步性,但是这种非同步性应是暂时的、可控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协作,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的物理、事理、人理维会在新的高度或层次中达到稳定和平衡状态,即促使系统处于新的有序状态。而这个“平衡—失衡—调整—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的保持正是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良性运行的关键所在。同时,随着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目标的实现,逐渐由物理转为事理,最终过渡到对人理的关注。

3 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WSR三维模式发展路径

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三维模式,是以“知物理、明事理、通人理”的三维同步发展为运作特征,在国家法律、政策驱动下,通过对物质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规范和完整的体育价值观体系,促使青少年这一主体身心全面發展。

3.1 物理维发展路径

3.1.1 促进场馆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关注,各级政府针对当前中小学体育场地人均面积不足、资金投入少等青少年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标准性文件,使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总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前的教学情况,但是供求失衡、布局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在西部较偏远的农村地区,体育场地设施仍然较为匮乏,难以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而且在体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部分中小学校仍存在将有限的体育教育资金改为它用的现象。而社区体育资源方面,社区体育作为提高青少年体育参与机会、丰富参与形式,在促进青少年体育参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依旧匮乏,尚难以满足普通民众的健身需求,遑论满足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的需求。

鉴于此,政府应继续加强公共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市场资本流入,借助与国营、民营、私营企业等多种合作途径,促进场馆建设,做好场馆的运营和管理,加大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的力度,提高服务效率;应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体育智慧场馆系统,并不断对其升级改造,整合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场馆资源,逐步淡化其服务边界,建立共享机制;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场馆实行数字化管理,优化场馆的时空资源,以满足不同青少年群体的特殊需求,提高体育场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青少年群体对体育场馆资源的共享。

3.1.2 完善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内部机制,凸显主体地位

随着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迅速发展起来,作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媒介和载体,它是青少年体健康促进工作开展的有效形式。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推广,把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实现了短期内快速增长,覆盖面迅速扩大、社会组织形式逐步多样化,在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愈发彰显。但是我国的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是在国家长期的管控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其整体能力还较薄弱,还不能满足适应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需要。如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东西部之间差异明显,大城市较为充足,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数量不足;体育部门与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模糊,致使体育社会组织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活力不足,发挥作用不明显;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内部机制不健全,绝大多数体育社会团体挂靠在举办单位,其内部治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内部管理和办事程序存在“机关痕迹”,难以体现自身的独立性,导致自身发展受到限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点任务之一,其关键核心要“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建立协商共治,互信、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应完善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内部工作机制,优化内部资源,建立现代化社会组织法人治理制度,重视制定严格的组织内部章程,依章办事,提高组织治理效率,高效发挥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推动作用,打破青少年体育服务单一主体的格局,构建完善的多元化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

3.2 事理维发展路径

3.2.1 明确目标,发挥实效

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出现的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专门性政策文件,以利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涉及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系统提出的具体要求,对组织开展的各级各类体育活动而专门设计的方案措施,政策文件涵盖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不论从其形式内容还是从其数量上来看,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已成为我国政府致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尽管如此,其相应成果产出不容乐观。

首先,政策目标导向的片面性。当前,各级各类中小学均将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但从体质测试的评价过程来看,评价内容单一、片面,与体育健康促进系统的目标即通过体育参与,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这一首要目标差距较大,系统的总目标除青少年的体质水平外,还包括促进心理发展这一重要环节,过程实施偏离轨迹,作用甚微,流于形式。相比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系统总目标,学校、家庭最为关注的是青少年的升学考试,考试的结果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最能体现他们切实利益的指标。对于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长期目标而言,依靠临时突击就能实现的短期目标就成为了家长、老师们的最优选择,因此导致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预期目标和实际的操作目标相差甚远,使政策的实施效果流于形式。

明确系统的目标是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有效运行的动力源,而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内各方利益主体对目标的认同则是各主体之间相互协作的关键,因此,应充分考量各方利益主体需求,统筹规划,建立明确的目标体系和测评标准是引导社会、学校、家庭等主体积极行动的前提保障。

3.2.2 狠抓政策实施,提高执行力度

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目标的实现,需要在政府的政策管控和引导下,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合力协同来完成。但从诸多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整体执行力度不佳。政策制定方面,除个别政策具有国家立法性质外,绝大多数的政策均以法规、文件形式下发,缺乏必要的法律效力,其强制力度薄弱,难以发挥国家政策对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工作的引导作用;政策执行方面,由于我国政府政策的执行采用“自上而下”路径,再加上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地方各级政府和学校在政策执行方面,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未能将政策落实。

因此,为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执行力度,应以提升政策执行主体的执行能力为切入点,提高和加大各级政府和学校对政策的重视和执行程度,根据当地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执行主体间的交流协作,创新多种沟通方式;同时,执行主体采用多渠道监管方式,对组织开展的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活动进行跟踪管理,创新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激发青少年体育参与动机;此外,应加强政策执行的资源保障力度,重视体育相关人员的业务培养和能力提升,建立规范、高效的体育社会组织内部工作机制,提升政策的执行效率。

3.3 人理维发展路径

3.3.1 建立体育价值规范,发挥传导效力

体育价值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依据人们对体育的需要、兴趣和意愿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规定和程序,是社会成员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包括对体育价值的观点和看法等。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过程中,利益主体在表现自身体育需求和兴趣的基础上,形成并遵守一定的体育价值规范,有利于表现出一致的体育行为,有利于系统和谐有序地运行,实现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的目标。

体育价值规范的建立离不开社会舆论氛围的营造,借助各级各类宣传媒体的辐射作用,对国家关于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相关法律、政策进行积极、有力的宣传是促使各方利益主体形成正确价值规范的重要途径。然而从当前实际来看,宣传媒体对信息传导作用效果不佳,宣传的内容仅仅停留在体育对青少年具有的表层作用,即提高体质,强化体能,而对体育具有的培养青少年规则意识的中层功能和提升青少年人格的内层功能则有所忽视,出现了功能的遗失。而且宣传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群体界限模糊,忽视青少年自身的独有特征,如我国青少年体育中出现的保健化、养生化趋势,以及口口相传的“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放之四海皆准的口号等,均忽视了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本质内涵,因此,在促进各方利益主体建立一致的体育价值规范过程中,难以发挥其正确导向作用。

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过程中,家庭、学校、青少年个体等利益主体均有各自的需求和动机需要,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要,构建满足各方利益主体需求、高度认同的价值规范,形成推动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目标实现的合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正如青少年“十三五”规划中所强调的,增强青少年素养,应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的辐射作用,积极广泛地倡导先进的育人理念、人才观念和健康观念,营造出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而拥有强健体魄的个人发展观和社会舆论环境。

3.3.2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彰显完整性内涵

2017年,國家体育总局颁布实施了《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中将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学者鲍明晓指出,体育文化是体育发展的原动力,体育文化建设不能仅限于价值观层面的建设,而应从整体性出发,层层递进。

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过度关注表层—运动技术层面,重视技术、训练和竞赛对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且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间竞争加剧,实用主义泛滥,忽视文化建设,体育文化所具有的强身健体、完善人格等价值内涵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助推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工具价值和政治价值被无限放大,因此此形势下,缺少从体育文化更高的层面或者更深的文化含义去寻求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原动力,如体育项目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因此,青少年体育文化建设应首先以项目文化为切入点,层层递进,体现出文化建设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是从本质上解决体育文化发展的社会基础、文化基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4 结语

青少年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点,是竞技体育跨越式发展的基础,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更是一项关乎我国强国建设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借助WSR系统方法论思想,分析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系统的构建及发展路径,以揭示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对深入、系统、科学地研究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万炳军,曾肖肖,史岩,等.“健康中国”视域下青少年体育使命及其研究维度的诠释[J].体育科学,2017,37(10):3-8.

[2]李国.基于WSR方法论的群众体育系统影响因素与评价模型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4):29-33.

[3]刘东升,魏明.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7,39(6):87-90.

[4]杨成伟.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有效执行路径研究———基于米特-霍恩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的视角[J].体育科学,2014,34(8):15-20.

[5]杨成伟,等.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有效执行路径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8):57-62.

[6]高泽榜.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政策执行效力模型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7.

[7]王桂华,肖焕禹.影响青少年体育价值观形成因素的分析[J].体育科研,2004,25(2):24-29.

[8]胡浩.当代中国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偏离与重塑[J].体育与科学,2017(3):19-23.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
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如何借鉴南方发达地区发展模式探析
美国与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比较与分析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赣南生态旅游竞争力及发展模式研究
对江西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