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融合山水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态势研究

2019-01-19 06:03陈丽霞刘琴
山东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秦岭

陈丽霞 刘琴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调查法,从秦岭的自然优势以及人文优势分析发展体育的可行性;结合对秦岭的体育文化开展现状,对赛事组织、休闲小镇、徒步线路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体育文化开展的不足;从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发展、保持原有优势的三个原则出发,提出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推动体育与山水文化共同发展,发挥政府作用规范秦岭体育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体育+旅游”小镇,利用西安体院的专业优势加强户外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四方面创新发展策略。

关键词:体育文化;山水文化;秦岭

中图分类号:G80-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9)06-0012-06

New situation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tegration of mountain and water cul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Qinling sports culture as an example

CHEN Li-xia, LIU Q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 Shanxi,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logic analysis,field investigation,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Xi Jinping's thought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n the new era and Marx's thought of innovation, it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sports from the natural advantage and humanistic advantage of Qinling Mountains.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ulture in Qinling Mountains, field investigat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organization of sports events, leisure towns, hiking routes and so on, and the defici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ulture is analyzed.Starting from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novating and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the original advantages.It isproposed to hold large-scale sports events, to promote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sports and landscape culture, to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o standardize the sports culture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the countryside, and to build a small town of "beautiful sports tourism". Utilizing the professional advantage of Xi'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four innov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reserve talents for outdoorsports.

Key words:sports culture; landscape culture; Qinling Mountain

2016 年5月5日,國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全面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深化体育文化项目建设[1]。2016 年 10 月 25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 号)[2],提出目前健身休闲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产业结构失衡,还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大众消费激发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器材装备制造落后、体制机制不活等问题,由此提出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培育健身休闲市场主体、优化健身休闲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健身休闲设施建设等措施。随后 2016 年 11 月 5 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3],规划指出以自然山地环境为载体、以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登山、徒步、露营、骑行、自然岩壁攀登、定向与导航等项目。山地户外运动形成“三横三纵”的布局架构,“三纵三横”是以自西向东地理层级的划分作为基准, 包含了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山川地貌的特点,秦岭也在其中。在《陕西省“十三五”规划》中,也强调要让体育发展充满活力,大力推广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这一要求不仅为陕西的特色体育文化埋下伏笔,也是陕西省体育文化事业“追赶超越”的动力源泉。

秦岭是陕西省的特色天然品牌,目前秦岭已经在大自然的基础上,经过人工修饰形成了很多国家森林公园,如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翠华山景区、金丝峡大峡谷、九天山景区、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太平国家森林公园等。2017 年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在全国省级群众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提到了“六个身边”,“六个身边”的主旨是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设施、活动、赛事、指导、文化[4]。陕西拥有传统的“一带一路”对外交流品牌,却缺少新时代围绕在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将“六个身边”贯彻实施,需要有承载的平台。秦岭作为天然氧吧,无疑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将秦岭的山水文化与体育文化创新结合,建设属于陕西省特色的金牌体育迫在眉睫。

1 “体育+山水”文化新态势发展的理论支持

1.1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论

费孝通认为,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地位,对其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有着一定程度的自知之明,但既不主张“复旧”,也不主张“全盘他化”[5]。概括说,文化自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文化的传承、对现实的批判和发展、对未来趋势的指引。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是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的两个重要的时代背景,他认为经济全球化势必会带动多种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碰撞与交融[6]。体育文化现在承担的是人们健身、娱乐、休闲的功能,已成为全民力推的健身文化形式,体育全球化的特色优势在奥林匹克运动盛会上也已经很突出了。正是有体育全球化的趋势,才加强了世界各民族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既是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是积极吸收新鲜血液的重要时代。在偌大的秦岭山中,蕴藏的不止是珍贵的山水资源、珍稀动植物物种,也还有自秦朝以来秦岭孕育出的山川文化、水源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体育+山水”的创新发展模式,是对传统体育文化以及秦岭自身所孕育的山水文化的继承,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审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创新的效果,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1.2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衡量生活美好程度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是我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是实现美好生活追求的强大的动力[7]。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号, 它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是可以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的。2015 年北京申办2022 年冬奥会成功, 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继北京奥运会后向世界再次交出的圆满答卷;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 2018 年 12 月 18 日,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列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的先锋代表,体育领域荣获此殊荣的就有我国首个奥运会冠军许海峰、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和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体育文化的自信是在时代的印记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并不是一蹴而就。“体育+山水”文化的创新,是在体育文化与山水文化之间搭建的一座桥梁,目的是使体育与山水文化更具多元性、生活性,体育的文化自信不能仅体现在竞技体育领域,也需要让大众亲身感受体育文化自信的魅力,那就需要有这样的桥梁的引领。

1.3 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

马克思是创新理论的重要开拓者。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没有直接提出创新的概念,也没有对创新驱动发展给出明确的界定,但是通过对其创新问题的文献梳理,并不难挖掘其创新思想的丰益[8]。马克思提出创新的根本属性是实践,国内学者刘红玉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创新是现实的人面对新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从事一种前人未曾从事过的创造性实践活动”[9]。文化来源于实践,同时也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如果想要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进行文化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文化创新也是一种有力保证。体育文化已经在社会大背景下有了很多新的尝试,其与多个领域的融合发展,给大众提供了耳目一新的即视感,如体育与舞蹈元素的融合创新、体育与茶文化的融合创新、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创新等等。休闲体育从其本质来说也是中国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融合,休闲体育的项目包含攀岩、滑翔伞、蹦极等极限运动,秦岭作为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创新发展的体育休闲活动,既来源于实践也服务于实践。

2 秦岭发展体育文化的优势性分析

2.1 秦岭自然资源优势

秦岭被誉为“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有西、中、东三段。西段山岭的海拔均在1 500 米以上,秦岭西段分别成为清姜河与嘉陵江、嘉陵江左岸支流与沮水河干、支流以及褒河一些支流的分水嶺和发源地。秦岭中段以终南山为主,平均海拔在 2 500~3 000 米,是沣河、涝河、浐河、子午河、旬河和金钱河等的发源地,主要山岭有四方台、首阳山、终南山。东段主要山脉呈手指状,向东南展开,海拔均在1 500~2 600 米,南洛河、丹江及其支流银花河分布其间,成为山河相间的岭谷地形。从山地资源来看,秦岭的主要山峰有终南山、太白山、华山,此三座具有代表性的山峰,现已经成为众多体育爱好者的必打点之地,已经有攀岩、徒步、登山等户外项目的开展,还有户外拓展基地的建设。从水系资源来看,秦岭水系丰富的是秦岭北麓,它是陕西重要的水源地,也是陕西的生态屏障,为关中城市群提供重要的水和生态支撑。渭河大小河流共 150条,与周围的山谷构成了享誉国内的“七十二峪口”, “峪口”是秦岭北麓重要的地貌特点,具有丰富的水资源、绿色资源、生态资源,是体育旅游重地,漂流、皮划艇、溯溪、踩水等水上活动在这里逐渐盛行[10]。

2.2 秦岭文化资源优势

“如果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秦岭就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作为“父亲山”,它肩负的就不仅是保护中华之责,同样还有孕育华夏之责。从秦岭的名称说起,据说是当时秦始皇“北修长城,南修五岭”的五岭之一,故而称为秦岭,从其名称来看,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秦岭山脉及周边的民众。同时,秦岭还是道教和佛教的发源地,终南山和华山作为秦岭的名山,是道教的主流全真派的传播圣地,而华山是中国道教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拥有非常多具有历史代表性的道教宫观,截止到2013年,华山共有 72个半悬空洞、20余座道观。秦岭在孕育道教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佛教发展的摇篮,后秦时期,鸠摩罗什在终南山的草堂寺创立了译场,从此揭开了中国佛教翻译事业的新篇章。秦岭还是佛教几大宗派的发源地,汉传佛教中,秦岭及关中就汇集了净土宗、律宗、三论宗等几大派系。无论是秦岭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还是后天对道教佛教的孕育,都成为秦岭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其所具有的魅力也与秦岭的山山水水密不可分,正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文化。

3 秦岭休闲体育发展中的现状和不足

3.1 秦岭开展休闲体育项目现状

3.1.1 秦岭休闲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的发展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秦岭的大型体育赛事不仅是针对专业运动员,还面向全体大众。已被打造为精品赛事的万人登山节,从 2001 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 17 届,成为专业运动员与业余大众交流的重要平台,实现了专业与业余的同场竞技。秦岭凭借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广袤的土地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也将山地越野挑战赛推向了高潮,赛事的举办虽然只有 7 届,但是从项目类型来说极其丰富,有自行车、攀岩、山地马拉松、山地定向等,参与的人群也从国内扩展到了国外。赛事的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都是政府与私营企业联合,并且都伴随着赞助商,为秦岭体育产业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3.1.2 休闲小镇

休闲小镇是体育的一种新型产业模式,它集休闲、娱乐、健康、文化、旅游等特色为一体,吸引大量的中层及以上阶层参与其中,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秦岭的休闲小镇是以乡村为基础,由以前的“农村”过渡到“乡村”,实现“美丽乡村+体育+旅游”的良性互动。秦岭的休闲小镇是近年来才开始兴起的,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的休闲小镇都还在不断地兴建与完善。2017 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 96 个特色运动休闲小镇,商洛市的柞水营盘特色小镇(终南山寨)位列其中,自 2016 年商洛市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 发展“美丽乡村+体育+旅游”模式的休闲小镇以来,营盘镇的特色就被广泛运用开来,现在的营盘镇已经成为秦岭的特色休闲产业,为广大民众提供运动休闲的场所。而商洛市的休闲小镇只是秦岭的冰山一角,还有各具特色的休闲小镇,如丹凤县的飞行小镇、秦岭的温泉养生小镇、山阳县的原乡农旅小镇等,都别具一格,承担着不同的复兴使命。虽还未开发完全,休闲体育项目还没有完全覆盖,但“美丽乡村+体育+旅游”已初具模型。

3.1.3 徒步穿越线路

秦岭是一条长约1 600千米的蜿蜒长龙,盘踞于中国腹地,狭长的山脉上有大大小小的山峰数座,点与点之间的绵延山脊,难度各异,沿途景色也美得不可方物,广大的户外徒步穿越爱好者为寻求途中的刺激,在秦岭山脉上战胜恶劣的天气,克服崎岖的山路,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开辟了难度各异的徒步线路。由表 3 可见,开辟的线路难度从低到高,适合的参与人群也极广,从参与组织可知,参与都是民营组织或自发的民间组织,虽没有官方认可,但却是最受欢迎的休闲方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徒步穿越全程都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没有人工修葺的石梯,也没有可供休息的凉亭,有的只是身在地狱眼在天堂的视觉享受,还有突破泥泞时的艰难,与好友携手并肩的喜悦。

3.2 秦岭开展体育活动的不足

从表1~表3来看,秦岭体育活动开展的赛事与项目都较为丰富,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矛盾对立的,有优势,那必然就有劣势。近年,不管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还是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都层出不穷。秦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2.1 从体育项目开展现状来说,秦岭北麓与南麓“分工”不同,北麓是以山地为主,南麓是以水系为主,由于秦岭南麓大规模地开发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南麓的水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水上项目如漂流、皮划艇、溯溪等活动开展受限。由于户外拓展运动的盛行,秦岭北麓建设了很多户外拓展基地,虽为大众提供休闲娱乐的活动场地,但是大规模的户外基地基地建设会占用秦岭的山地面积,总体来说南北两麓发展不平衡。

3.2.2 从活动的组织单位来说,秦岭的户外徒步越野以民营的户外公司或自发性的民营组织为主,自发性的民营组织目的是以获取利益为主,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不具创新性,因而活动的质量不能完全满足参与群体的需要;自发性民营组织中的领队,大多聘请兼职的在校大学生,带队经验不足,户外经历不足,在活动交流中也极易与客户发生矛盾冲突。

3.2.3 从生态文明建设来说,由国家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在户外休闲活动中得不到保障,由于体育参与的自主性,全国各地的驴友都自发地向山地户外运动进军,在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同时户外基地的建设占用大面积的山地资源,建筑生产中也会对秦岭的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珍贵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得不到保障。

4 “體育+山水”文化新态势发展的策略

体育文化与秦岭的山水文化原本是两个互不交叉的人类文化分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山水”文化发展的新模式顺理成章地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类文化与大自然的结合是一种大胆的构想,为了维持“体育+山水”的协调发展,在提出发展策略前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质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秦岭屹立于中国中部,如果其生态环境受影响,必将影响中国南、北方的发展。二是创新发展体育文化。体育组织形式丰富多彩,但要在秦岭的山水中立足,需要有新元素的融合才能受到大众的欢迎,户外运动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在全国各地反响都很不错,可以作为一种流行元素入驻秦岭。三是在创新发展中要保持秦岭原有优势。秦岭自身具有自然资源优势与人文资源优势,在体育与山水文化中,应该发挥这一优势资源,发展体育文化,融入山水文化,将“体育+山水”的新态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4.1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推动体育与山水文化共同发展

翠华山万人登山节、天竺山登山节、秦岭山地越野挑战赛、环秦岭自行车赛等已经成为秦岭的招牌赛事,已经成为陕西省的体育文化与秦岭的山水文化名片。体育与山水文化的发展需要精品赛事的推动,也需要开拓创新,引领新体育项目的发展。2018年12月7—10 日,华山举行了“华山国际自然岩壁攀登推进会暨 2018 年丝路巅峰陕西华山国际攀岩定向赛”,这就是文化的创新。定向运动是一项还没有被大众所熟知的休闲项目,但其作为“户外运动之母”,需要有平台将其继承与弘扬,用攀岩定向赛的方式,既为 2019 年自然岩壁攀登的开展奠定基础,也在秦岭埋下定向运动文化的种子。在大会的参与者中,还有来自美国、捷克、波兰等10 个国家的顶级攀岩选手, 也为体育文化的交流作出贡献。通过“一带一路”的平台,加强对外的技术交流,推动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体育赛事的举办,都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带动了体育融合山水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态势,也带动陕西省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周边的旅游景区、餐饮服务等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此基础上,政府也应该联手民营户外公司,向其购买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户外爱好者加入到体育赛事中来。同时也可以得到相应的赞助,如技术赞助、服装赞助、组织赞助、志愿者服务赞助等。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下,举办多样的体育赛事,如华山论剑、抱石攀岩、瀑布速降、飞拉达比赛等各类精品赛事,将把体育与秦岭的山水文化推向另一个高峰。

4.2 发挥政府作用,规范秦岭体育文化

秦岭的徒步线路是户外爱好者自己开辟的,没有经过政府或任何官方组织的认证,因此在户外徒步穿越中,经常发生户外安全责任事故,目前针对户外安全事故的归则问题法律方面还存在不足,造成的社会问题也相对比较严重。目前西安的户外民营组织,主要有绿蚂蚁、冠之队、深呼吸户外、陌路同行户外、登顶户外、柠檬树深度旅行等户外组织,大大小小的俱乐部二十有余,这就要求政府联合民营组织规范户外徒步穿越的路线,制定严格的徒步线路标准。目前秦岭已有的徒步线路主要有鳌太线穿越、冰晶顶穿越、牛背梁、光头山等穿越路线,政府可以联合民营的户外活动组织,规范原本就具有特色的徒步线路,同时开辟具有其他特点的线路,如“上坝河-平和梁”,这其间都是一些废弃的林场路,起伏不大,视野也开阔;集草甸、石海、冰川遗迹于一身的草链岭,近年来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也是一条不错的徒步观景线路。政府联合组织的方式可以开辟出属于秦岭自身的金牌线路,并且贯彻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三纵三横”的布局架构。在线路开发的同时,还要严格审查参与人群的身体素质和户外经验,这不仅是对自身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组织者负责。

政府也可以联合组织创立属于“政府+民营”的运动品牌,发挥政府购买服务的功能,将经营权利放回民营手中,但政府自身还保留话语权,由此两者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维持休闲体育的市场规范。针对户外带队的教练进行定期培训,严格把控户外教练的带队质量和水平,这也是建立“政府+民营”自身运动品牌的保障。

4.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体育+旅游”小镇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休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发展的战略支持。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从本质深入挖掘,从文化复兴的转变开始。“美丽乡村+体育+旅游”的新模式就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诞生的。商洛市作为秦岭南麓的休闲小镇聚居地,位列 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96 个特色运动休闲小镇之中。休闲小镇是集娱乐、休闲、运动、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区,秦岭北麓以山为主、南麓以水为主,在秦岭孕育的乡村中,还有很多依山傍水的世外桃源,能够被开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体育+旅游”的休闲小镇,虽在秦岭的南北两麓已陆续出现休闲小镇,但与体育的结合并不密切,以当地的主要特点建设独一无二的小镇,有独特的闪光点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和欣赏其文化特点。建设“美丽乡村+体育+旅游”休闲小镇的前提,必需实现农村到乡村到美丽乡村的转变,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

4.4 充分利用山水文化优势,推动秦岭体育文化创新

目前秦岭发展的项目主要集中于徒步越野、攀岩、漂流、户外拓展运动等,都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户外极限运动,如果致力于将秦岭的体育文化发展得更好,需要活动策划者的精心组织,也需要参与者集思广益,共同引领体育文化的时代性。首先在活动项目上,秦岭的森林公园或者体育小镇在体育项目的建设上还开发不完全。拿秦岭的温泉小镇来说,温泉本身就具有疗养的功效,将体育项目引进到温泉小镇中,如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带有养生功能的体育项目,运动与医疗结合,共同打造体医结合模式的休闲小镇。秦岭目前也有一部分的滑翔伞基地(见表 4),滑翔伞属于休闲运动中的高端品牌,高端的定义就是参与人群相对徒步、攀岩等项目的人较少,并且消费高。秦岭有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优势,开展滑翔伞运动有优势条件,要想把滑翔伞做成秦岭的一大特色,在滑翔伞教练人員的培养上要加大力度,使其参与的人更加广泛,接近平民化。

秦岭著名的“七十二”峪口、休闲小镇、国家森林公园等都集中于秦岭北麓,陕西秦岭南麓(简称陕南)区域位于长江流域中北部,近年来,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保护的滞后对陕南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生态与水源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6]。秦岭北麓是以山地资源为主,利用秦岭的山地资源,开展徒步越野、登山、攀岩等山地活动,同时依靠著名的终南山、华山、翠华山等建设国家森林公园,为秦岭的体育文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而秦岭南麓主要以水资源为主,已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但我们需要将其努力恢复,当其重新恢复时,充分发挥其水资源的优势,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如皮划艇、漂流、溯溪、踩水等能够贴近人民生活,丰富人民闲暇生活的水上项目,努力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打造秦岭生态休闲圈,成为真正的集休闲、娱乐、旅游、文化于一身的天然氧吧。

4.5 利用西安体院的专业优势,加强户外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

西安体院地处于文化古都西安,院校的专业性极强。户外运动是近几年体育全球化发展之下,从西方借鉴过来的新型体育文化模式,发展的时间不长。在目前的户外市场,户外领队人员大都是以自学为主,都是某一个公司或俱乐部的会员,参加几次活动有几次户外的经历,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俱乐部的领队;在大学生的户外活动圈里面,领队都是一些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并没有参与过户外活动的正式培训。可以利用西安体育学院的专业水平,将户外运动作为一门学科引进课堂,聘请专业的户外指导员或外教,对户外专业的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既能为户外运动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力量,也能为秦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更好地为大众提供专业指导。

5 结语

体育文化内涵丰富,山水文化魅力无限,将体育与山水文化结合发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符合人类发展的历史脚步。为推动体育文化的进步,推进山水文化的发展,我们应立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树立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心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二者的融合,以此实现“体育+山水”的创新发展。当然,本文只是以陕西省秦岭为例,并不能以点概全,对于体育与山水文化的融合,还应该扩展到其他充满文化气息的自然领域,充分贯彻全民健身,真正实现文化自信、文化创新。

参考文献:

[1]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N]. 中国体育报,2016-05-06(002).

[2]聂品. 健身休闲业发展指导意见出台 体育产业跃入新“蓝海”[N]. 上海证券报,2016-10-29(004).

[3]蒋洁琼. 水上航空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发布[N]. 中国证券报,2016-11-09(A09).

[4]李雪颖. 加快推进“六个身边”工程建设[N]. 中国体育报,2018-10-22(005).

[5]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15-22.

[6]金政男. 费孝通文化自觉论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15.

[7]孙海英.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8]谭志敏.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思想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9]刘红玉,彭福扬.创新理论的拓荒者[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0]杨屹,徐德龙,张景乾.陕西秦岭南麓区域发展与生态效率变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7,37(5):2021-2030.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秦岭
《秦岭记》后记
科学家发现秦岭金丝猴过冬秘笈
大秦岭 东方的阿尔卑斯山
秦岭书(组诗)
秦岭作证
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欺负新人系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