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核心素养结构研究

2019-01-19 06:03展利民许金芝
山东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结构核心素养

展利民 许金芝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文本分析方法,围绕“我理想的大学体育”进行资料收集,运用Nvivo 11.0性质分析软件分析研究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构建。研究认为:体育的自觉性是大学体育核心素养的主要特征,体育参与的自主性是自觉性养成的实践基础。研究发现:大学体育主要服务于健康生活与自主学习两个核心素养的培养。大学体育核心素养包括健康促进的知识、健康促进的行为、自主运动的能力、自觉运动的习惯、自我教育的态度、自我提升的品格六项素养。

关键词:大学体育;核心素养;结构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19)06-0066-04

Structure of college sports key competencies

ZHAN Li-min1,XU Jin-zhi2

(1.School of Sports Scienc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Shandong; 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273165,Shandong,China )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positioning the key competencies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and text analysis to collect data around "my ideal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uses Nvivo 11.0 property analysis softwar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competenc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 consciousness of sports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re quality of college sports, and the autonomy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is the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nsciousness.It is found tha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mainly serves the cultivation of healthy life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The key competencies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nclude the knowledge of health promotion, the behavior of health promotion,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exercise, the habit of conscious exercise, the attitude of self-education and the character of self-promotion.

Key words: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key competency

黨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殷切期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高速发展的科技新时代对青年人适应时代和满足自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新时代对学校体育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然而,实践中学校体育虽历经数次改革,但依然问题突出,学生体质持续下滑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有“体”少“育”,过多强调表层、简单易行的体质锻炼,而忽视对乐趣、人格、意志的培养;“学校教育”观念局限,部分学校以“体育课”代替“体育教育”,影响学校体育的整体发展。公共体育与专业培养两张皮,没有走出体育分科教学的局限,未能从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整体层面思考学校体育的任务[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回答“21世纪人才特征”这一问题,相继提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根据国情回答了核心素养的本土化特征。我国学者于素梅[2]进一步将核心素养细化,明确体育教育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任务,认为体育的核心素质包括健康促进、体育实践和体育精神等维度。健康促进包括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运动实践包括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体育精神包括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众多学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高等教育的目标、任务、教学对象与中等教育、基础教育区别明显,存在显著的特殊性,当前研究虽概括性强,但不能有效回答“大学体育核心素养是什么”的具体问题。

基于此,本研究拟围绕“大学体育核心素养结构”这一主题,回答“大学体育课程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养”的问题,以期为大学体育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 2018 年 8 月到 2018年 9 月,共选专家15名。大一学生10人、大二学生10人、大三学生9人,大四学生11 人。其中男生 19人,女生 21 人。本研究遵循的是质的研究的“目的性抽样”原则,即抽取那些能够为本研究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核心素养”“大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收集并阅读相关文献,为大学体育核心素养的逻辑推导提供理论支撑。

1.2.2 访谈法

在进一步细化界定了学生核心素养的阶段性特征和大学体育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研究以“我理想的大学体育”为主题对教育专家与学生进行访谈,以了解大学体育核心素养的定位。访谈提纲如下:

Q1:大学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什么?(专家回答)

Q1:您希望大学体育在你的成长及未来发展中发挥哪些作用?(学生回答)

Q2:为实现您期待的作用,您认为大学体育应向学生传递哪些知识?以什么样的方式传递?

1.2.3 文本分析法

访谈结束后,将全部音频资料转化为文本,利用Nvivo 11.0对文本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健康生活、自主学习的两大大学核心体育要素,又在两大大学体育核心中提炼出健康促进的知识、健康促进的行为、自主运动的能力、自觉运动的习惯、自我教育的态度、自我提升的品格六个具体的体育要素相对应的大学体育核心素养的观点。

1.3 核心素养的涵义

1.3.1 核心素养的涵义

核心素养是适应时代发展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科技化、信息化、知识化和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取胜的关键在于科技,但实质在于人才。“21世纪人才应具备哪些核心知识、能力与态度”是各国教育界必须回答的问题。为此,部分发达国家先后启动“21世纪人才标准”研究项目,以培养符合本国需求的优秀人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下简称“经合组织”)在1997年率先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研究项目。受OECD组织影响,2002年3月欧盟发布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并第一次使用 “Key Competencies”这一概念。2016年以我国学者林崇德为首的团队发布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教育的过程中,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自身素质和关键能力[3]。

核心素养是一种蕴含品格的能力,它比能力的内涵更为广泛,既包含能力,还包含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道德观等层面,是知行与心理的统一,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3.2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包含三个维度六个主要素质,维度分别是文化基础、独立发展和社会参与,素质是文化背景、科学精神、自觉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感和实践创新 [4]。文化基础的重点是让人们学习掌握传统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人文的基本知识、技术,并且能自如运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成为具备文化底蕴和高尚精神的社会人;独立发展,重在强调自主有效的管理自己,有目的有计划的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发掘自身内在的潜力,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提高自我素养,体现自我价值,成为有价值、有目标、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社会参与,重在强调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心、了解与行为的投入,能定位自我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具备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增强集体主人翁意识,提升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顺应社会发展,成為有信念、有理想、有气魄、有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

巩固人文底蕴和提升科学精神,增强信息意识和提倡健全人格、自我管理,强调责任担当和强化实践创新,助力于新时代大学生人才培养[5]。

1.3.3 核心素养的阶段性

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备素养,知识、能力与态度的习得并非一蹴而就,需长期发展。每一教育阶段都需要将这一目标贯穿到课程制定、教学设计、教师培训、学生学习、资源配置、教学评价工作中,并做好各阶段的进度与衔接。

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素养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敏感期,各教育阶段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侧重点。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大学教育应承担与当代大学生身心特征相匹配的发展任务。

1.4 研究结果

本文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进行政策文本的分析,围绕大学体育核心素养,采用自由编码的方式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访谈采用面对面和电话访谈两种方式,访谈时间为2018年8—9月,访谈人数是55人,每位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间15~20分钟,并将各访谈对象的访谈文档、访谈录音导入于内部材料中,与研究内容相关的一些参考资料则导入于备忘录中。选用在编码时创建节点的方法,即按照材料内容在文档中选择一定长度的句子、段落或者词语,将其导入到新创建的自由节点中。每一段文字可以建立多个节点,同一节点可以有不同的参考点(Reference)。为力求材料分析的准确,对访谈记录内容预先进行整理、讨论与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提取概念,建立自由节点。如果一段文字涵盖了几个节点,则分别标记为不同的节点。经过整理分析本文对大学体育核心素养并结合专家与学生对体育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对收集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文本进行编码后产生6个子节点(如表1)。

1.5 讨论与分析

1.5.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结构

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教育密不可分,学科和课程是培养核心素养的知识载体。离开学科和课程的核心素养就成了空中楼阁。一门学科的核心就是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对这门学科的研究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本质特征和价值的体现。学科的核心素大于并且包含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能力、性格和价值观是通过知识和技能培养出来的。知识、技能是手段,不是目的。知识和技能也许会随着岁月逐渐遗忘,但素养却会体现后期的学习和工作中。

于素梅[2]等学者对体育的核心素养归纳出三个维度六个要素。三个维度为: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各维度又包含两个要素,体育精神包含体育情感和体育性格,运动实践包含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健康促进包含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

1.5.2 大学体育核心素养结构

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是大学体育教育阶段体育核心素质的具体体现,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阶段性任务,是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归宿。根据大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健康知识的储备量、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特点对大学体育核心要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1.5.2.1 大学生身心特点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学会独立,学会自主发展。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把整个人生分为五个阶段:0~14岁为成长期、15~24岁为探索期,25~44为岁建立期、45~65岁为维持期和65岁以上为衰退期。大学阶段位于成长期和建立期之间的探索期,其主要任务是从各种学习、锻炼和生活中探索自己,逐渐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明显的自主性。

大学生正处在探索期,是建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养成自主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在大学时期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锻炼习惯就成了大学体育培养的首要任务。这个阶段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他们自我分辨能力和控制能力还有待加强 [6]。所以体育教师要根据这个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发育特点做好引导和培养工作。

1.5.2.2 大学体育课程核心素养要素

大学体育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最后一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学生毕业后面对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管理的自觉性,为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大学阶段对体育自觉性培养是大学体育的突出任务。自觉性的养成需要体育自主性的支持。大学体育知识、技能及态度需要围绕自觉性的养成进行安排(表2)。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大学阶段与小学、中学的区别在于大学生已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体育除完成“健康生活”之外,还应主动承担“自主学习”的任务。健康促进的知识与行为,应在初、中级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提高,以运动的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为主,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性”能力。大学体育较中学体育具备了更加充足的课外体育时间,大学生也具备了自己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同时“自主学习”的素养也要求大学生参与组织、协调、沟通等管理实践。大学生通过自身生活化的运动参与逐渐形成体育的自觉性。竞赛是一种特殊情境的运动,在强度与压力情况下,大学生会体验到强烈的竞技意识与情感教育,感受到运动的教育性和文化魅力,不断锤炼大学生的体育精神世界,最终完成提高自我教育的态度和品格的目的。

1.5.2.3 大学体育课程核心素养要素关系

大学期间,大学生健康的生活主要还是在体育课、课外体育和训练竞赛中完成的。自主性是大学生习得健康知识和进行健康体育行为的运动干预基础,健康生活所必需的;自主学习衍生出的自主运动的能力、自觉运动的习惯、自我教育的态度、自我提升的品格是进行正常体育课、课外体育、运动竞赛的基础,它们的自主性又体现在运动的规范性、运动的生活化、运动的教育性和运动的文化性;健康促进的知识和健康促进的行为衍生出的运动的科学性、运动的有效性、运动的安全性是进行体育课、课外体育、训练竞赛的保障。只有具备了良好自主学习与不断完善的态度、自主性强的健康促进知识和行为,并形成真正拥有的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才能真正有效对接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实现健康生活的目标。只有這六个要素的协调稳定发展,大学体育核心素质的培养就可以显露出来,最重要还能终服务于一般核心素养的实现(如图1所示)。

2 结论

体育的自觉性是大学体育核心素养的主要特征,体育参与的自主性是自觉性养成的实践基础。大学体育主要服务于健康生活与自主学习两个核心素养的培养。大学体育核心素养包括健康促进的知识、健康促进的行为、自主运动的能力、自觉运动的习惯、自我教育的态度、自我提升的品格六项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文轩. 论中国当代学校体育改革价值取向的转换——从增强体质到全面发展[J]. 体育学刊,2016(6):1-6.

[2]于素梅. 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J]. 体育学刊,2017(4):5-9.

[3]林崇德. 核心素养概念的内涵[J].基础教育论坛,2017(24): 1.

[4]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15(2):145-154.

[5]曹清. 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指标体系研究 [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86-90.

[6]林中月. 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7.

[7]詹秀娣,郝勇.“教师专业素养”视角下国家政策变迁述评——基于NVivo11的政策文本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10):71-78.

[8]高慧,赵蒙成.利益相关者视阈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基于Nvivo的质性研究报告[J].职教论坛,2018(8):39-43.

[9]张坤.核心素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3):106.

[10]丛晨,何劲鹏.浅谈体育核心素养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培养——评《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120.

[11]赵凤霞,程传银,张新辉,李菊红.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154-159.

[12]刘兵,谢军,龙建新,贺立娥.核心素养——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青少年体育,2016(12):53-54.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结构核心素养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半包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