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产程的影响

2019-02-11 11:22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初产妇产程组间

朱 骏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产科,江苏 镇江 212001)

初产妇因缺乏分娩经验,紧张、恐惧心理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分娩疼痛感增加。穴位按摩为中医重要治疗技术,将其用于初产妇分娩镇痛,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且可防范药物引发的负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1-2]。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重视穴位按摩的实施,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初产妇90例,均为我院产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观察组45例,年龄介于24~36岁之间,平均(27.5±2.6)岁;对照组45例,年龄介于26~35岁之间,平均(27.7±2.5)岁月。组间自然信息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产科常规干预模式,如指导产妇掌握有效深呼吸方法、放松疗法等。观察组施以穴位按摩干预。即依据不同产程,对适宜的穴位选取,进行按摩操作。自规律宫缩起,即结合产妇体位感觉、产程进展开展辨证取穴。具体包括:在潜伏期,可以关元穴为操作中心,顺时针用手掌侧面施以按摩,以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促使小腹疼痛缓解;活跃期,以中极穴为操作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并按压合谷穴或三阴穴。若有腰背痛,需以次髎穴为主,按摩腰骶部。按摩力度需适中,并密切观察产妇反应,依据疼痛缓解情况调整按摩时间,至宫缩间歇停止。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以0~10分为评估范围,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轻;(2)对比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3)对比两组新生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分值越高,状态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涉数据均输入SPSS 22.0展开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疼痛评分、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采用表示,施以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评分

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为(5.6±1.9)分,低于对照组(7.2±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产程时间

观察组第一产程持续时间为(11.4±1.0)h,第二产程为(0.8±0.2)h;对照组分别为(14.2±1.6)h,(1.2±0.3)h,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新生儿评分

观察组新生儿评分为(8.8±0.4)分,对照组为(8.2±0.7)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穴位按摩为中医极具特色的一项治疗技术,除可促进产程安全、顺利进行外,还可转移产妇注意力,缓解疼痛程度,在助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观点指出,分娩疼痛与母体受胎儿在腹内活动的影响,而表现出的气血逆乱相关,最终引发疼痛,经手法对人体经络按摩,可平衡阴阳,疏通经验,调和脏腑,进而对气血运行予以调和,镇惊安神,加快产程,缓解疼痛,促进分娩。现代研究也表明,穴位处通常有多条血管、神经交汇,浅支、深层均有神经分支分布,经按压,可对神经纤维连续传导痛觉的过程抑制,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3-4]。此外,经按摩,可对局部血液循环予以促进,促产妇心情放松,加快宫口扩张进程,进而达到缩短产程的目的。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产程短于对照组,新生儿情况优于对照组。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初产妇患者,重视进行穴位按摩干预,可有效缓解分娩疼痛,缩短产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猜你喜欢
初产妇产程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