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探索和实践

2019-02-20 01:23陈锦叶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化

陈锦叶

(中国石化审计局北京分局,北京 100728)

财务收支审计是一项传统类型的审计项目,是开展其他类型审计的基础,做好财务收支审计是审计部门、审计人员的基本功,也是看家本领。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全面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和企业的管理方式,在此背景下,审计人员在审计企业的“收”和“支”方面利用信息化提升审计效果和效率尤为重要。

1 审计目标及其实现途径

当前中国石化对审计部门的职责定位主要是:审计要切实履行揭示问题这个重要职责;要狠抓整改,推动问题解决;要发挥审计价值管理的作用,在推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防范化解风险、全面依法依规治企、党风廉洁建设四个方面下功夫。

据此,当前审计部门在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时不能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信息真实性检查,不能满足于分清企业前后任“一把手”之间的经济责任,而要向管理和效益延伸,实现聚焦党组决策部署、化解重大风险、减少损失浪费、促进增收节支和提升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环境下为实现上述审计目标,单纯依靠翻阅凭证、盘点、访谈等传统审计方法显然无法适应形势任务,为此需要创新审计思维、转变审计方式,基于现代科技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审计信息化的实现途径。

一是信息化审计与审计模式创新相结合。利用信息系统实时查询的优势,推动审计方式转变为事前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远程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

二是信息化审计与数据应用相结合。利用中国石化内部、外部信息系统,依照数据搜集、数据归类、数据挖掘的工作路径,实现从财务数据审计为主到对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以及外部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的转变。

三是信息化审计与线下审计相结合。信息化时代依靠信息系统审计是必要的,但要利用数据分析之后的疑点,结合线下资料,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开展访谈调查,查找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落实审计“最后一公里”,实现从问题表象到查深查透的转变。

四是信息化审计与组织保障相结合。审计技术方法创新过程中,需要审计部门整合内外部资源,提供支撑保障,实现审计人员从“单兵作战”到统一指挥、协同推进的“集团作战”的转变。

2 信息化审计应用实践

本文以近年开展的财务收支审计项目为例,突破就财务审财务的传统思维局限,重点介绍问题频发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工程发包等业务审计过程中的信息化应用情况以及为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而采取的组织保障措施,具体如下。

2.1 销售与收款审计方面

销售与收款审计重点关注客户信用风险防控、销售价格以及款项回收等方面。

一是信用管理是销售业务的重要风险控制点,信用政策的选择既要能实现销售的顺畅,又要能控制风险,需要建立完整的信用管理体系。审计人员利用ERP的“客户信贷限额查询”功能,即可掌握每个客户及对应的信贷限额,与线下审批资料对比,关注客户信用主数据维护是否规范,收集客户的业务结构、财务状况等信息,进而判断对该客户的信用额度设置是否科学合理。

二是通过ERP导出销售收入明细表,包括客户名称及属性、物料编码、销售单价、销售数量、记账日期等信息,审计人员要善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如关注同期同牌号产品销售价格异常的客户,核实是否形成利益输送;分析销售价格与销量的变化关系,判断提价或降价策略是否紧贴市场,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形成正面影响。

三是销售收款特别是现金收款历来是企业高风险业务,关乎收入的真实性,审计人员应摸清、掌握销售业务的具体开展情况以及所涉及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将不同环节的销售数据、统计报表等进行比对分析,建立钩稽关系,查找差异原因,发现截留资金、收入延后确认等问题线索。

2.2 成本费用审计方面

从近年审计实践看,由于管理越来越规范,一些部门和单位的“活钱”越来越少,为此使用各种发票,虚构经济业务从成本费用中套取资金成为常用手法。因此,成本费用审计不能将重点放在核算是否完整、成本计价是否遵循可比性原则以及支出的界限和范围划分是否清楚等上面,而要对费用支出的真实性予以重点检查。

费用支出真实性审计的难度大,一般采用“面—点—面”的审计方法。首先,通过ERP或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从整体上对企业各项费用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变化,查找异常,锁定重点;然后围绕重点,借助“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信息系统调查服务商(收款单位)的基本情况,再结合其他资料和访谈让事实“水落石出”;最后,立足微观揭示问题,着眼宏观分析研判,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于2014年3月开通运行,可免费查询企业的注册登记、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登记、行政处罚以及企业年度报告等信息。此外,在“天眼查”“企查查”等一些付费平台可以查询获得更多信息,如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投资情况、企业诉讼风险情况等。如果被查企业为新成立的公司、企业注册地址与特定关系人有某种联系以及注册资本与从事的业务规模不匹配等,都应作为重要疑点进一步检查;审计人员可以将网上查询信息与线下纸质资料进行比对,确定营业执照、财务报表、业绩证明等纸质资料是否存在伪造等。

成本费用涉及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其内容广、类别多,审计人员难免对一些事项不熟悉,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从海量数据资源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搜索引擎在文本分析、关系发掘、图谱构造、用户语义理解等方面已有丰富积累,可以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寻找对自身有价值的答案。

我们常用的搜索引擎为百度,其常用高级检索语法包括:intitle(把搜索范围限定在网页标题中)、site(把搜索范围限定在特定网站中)、inurl(把搜索范围限定在某一链接中)、双引号(搜索结果精确匹配)、减号(让搜索结果中不包括特定查询词)。用户也可以访问百度高级搜索页面,不必记忆上述检索语法,只需填写查询词和选择相关选项,即可完成复杂的语法检索。

2.3 工程发包审计方面

工程招标及发(分)包是中国石化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支出,历来是审计检查的重要领域。诚然,工程发包审计已开展多年,但大多止步于应招未招、招标程序不规范、合同审批签订滞后等常规问题。

从近年审计实践看,承包商无资质或伪造资质是问题多发的领域,国家有关部门也于2019年4月启动了对建筑市场挂靠、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检查。承包商不具备施工能力而中标,反映了招标环节存在漏洞,以此为突破口,往往会牵扯出其他方面的重大问题。

国家现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提出:土石方、混凝土预制构件、金属门窗、电梯安装、无损检测、预应力、体育场地设施工程等7个专业在工程承发包过程中,不再做资质要求,其他工程施工专业均需取得相关资质才能施工。国家建设部门主导开发了“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国建筑工程统一监管,可免费查询设计、勘察、造价、监理、建筑、房产开发等建筑工程企业资质以及执业人员个人资格信息。

根据国家规定,2015年1月起所有建筑业企业的资质证书重新审核颁发(原证书2015—2016年为过渡期,换发前仍然有效),新版证书的正面有资质二维码,通过微信扫描也可以查询真伪。

通过“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查询承包商项目经理的个人资格信息,该平台能够显示该项目经理的身份证号、注册单位等信息,与线下资料比对,可初步判定该项目经理是否承包商的员工,进而发现挂靠等问题线索。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该服务平台查询的建筑业企业资质只显示最新核准的信息,不显示历史上的变更信息,所以审计人员在检查建筑企业以前年度的资质证书时,可能出现纸质证书发证日期比通过平台查询显示的发证日期早的情况,但若证书编号一致,一般情况下认定该纸质证书没有问题,不涉及伪造。

中国石化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于2016年正式运行,该平台实现工程业务“策划管理、交易监控、结果跟踪”的全周期管理,满足全过程在线监督需求。如查询某公司“招标采购”菜单中某工程项目的招标文件时,发现在招标文件的某一附表的备注中要求承包商项目安全员需有原业主单位盖章确认的业绩证明,但该要求在招标公告中并未提及,在评标时却作为否决条件,导致大量投标单位丧失投标资格,评标环节的资格评审存在较大争议。此外,该平台的“监督预警”功能,将中标价格高于概算价格、中标人不是第一候选人等情形予以预警提示,便于审计人员进一步分析检查。

2.4 组织保障方面

根据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技术创新发展报告(2013年)》,按照审计工作性质的特点,创新型审计技术分为两类:一是在审计查证过程中应用的业务类审计技术;二是在审计业务管理过程中应用的管理类审计技术。由此可见,审计技术方法是为实现审计目标而服务的,并非局限于审计的某一阶段,而是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包括项目的组织管理、进度控制等。审计技术方法创新具有系统性,不能偏重于任何一方。因此,中国石化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有必要从组织层面统筹规划,从而提高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效率性。

一是中国石化审计部门自主研发了以审计信息集成管理系统为核心,以审计智能预警系统、ERP环境下的辅助审计信息系统(AIS)、计算机辅助审计抽样系统为辅的审计信息系统,基本满足了工作需要。其中:审计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实现项目立项、实施、底稿、报告、归档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审计智能预警系统依托中国石化数据仓库和各板块业务数据仓库,实现对重点单位和主要业务的实时监控和异常情况预警预报;AIS主要用于资产、收入、费用等业务审计,具有实时在线、远程查询、多层穿透等特点;计算机辅助审计抽样系统提供了随机选样、分层选样、判断选样、系统选样,使抽样过程更加 科学。

二是审计组根据工作需要开通了中国石化或企业自行开发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审计查证过程综合利用中国石化内外部信息系统,结合审计人员经验积累,进而做出职业判断。如在某公司财务收支审计项目中开通“中国石化成品油外采电子商务平台”,发现个别供应商未按合同约定供应成品油,在价格上行期间供油量不足,影响了该公司效益。

三是重视对信息化审计的组织管理。中国石化审计局本部成立远程在线审计团队,对重大项目提供现场支持;审计分局成立信息化应用小组,组织分局员工交流信息化应用技术;各审计组设置信息化应用联络员,负责协调解决本审计组信息化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 信息化环境下对审计工作的改进建议

3.1 探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

当前内部审计部门更多地是利用各类信息系统开展审计,而对信息系统本身的审计开展较少。中国石化的业务管理依赖于信息系统,由信息系统自身特点所导致的弊端,形成了新的业务风险。实际工作中,少数员工通过修改信息系统数据截留资金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应尽快组织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包括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审计等。

3.2 构建审计数据安全管控机制

审计部门为提高工作效率,开通了多个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与此同时,必须要做好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避免发生泄密事件的发生。一是将责任落实到各级审计部门和人员,数据的查询、下载、整理要规范,留有痕迹,切勿外传;二是完善授权体系,按照数据重要性,设置不同层级的数据查询权限。

3.3 打造信息化审计专业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既熟悉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根据审计队伍自身实际及人才成长规律,宜采取培训为主、适当引进的方式加强队伍建设。同时,从制度、文化方面鼓励审计人员大胆应用新技术,形成人员、技术螺旋式上升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信息系统信息化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企业综合节能信息系统SciMES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